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元月21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地方法规首次对于“啃老”的子女说“不”:1月20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开幕,就《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其中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  相似文献   

2.
春节刚过,笔者即看到《民主与法制》第5期中的《“常回家看看”考验立法智慧》一文。据报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已经报批国务院,子女“常回家看看”及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已经写入修正草案。  相似文献   

3.
据《新京报》的相关报道,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以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子女“啃老”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权益,一些地方相继制定了禁止“啃老”的法规。2014年8月,由杭州市政府法制办拟订的《杭州市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草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规定,禁止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啃老”。这一地方法规条款,一如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那样,立刻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与争议。此前,江苏省和山东省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也列出了类似禁“啃老”的条款,同样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争议。  相似文献   

5.
话题     
《创造》2011,(1):10-10
最近《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在“精神慰藉”一章中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不论草案结局如何,此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据《重庆晨报》报道,2月6日,重庆市政府法制办发出关于征求《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意见的公告。草案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以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问候老年人。这是继"常回家看看"规定后的又一次尝  相似文献   

7.
新《老年法》草案"出炉"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强调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笔者认为,"常回家看看"是子女的义务也是责任,将其列入法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无疑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方式,但将之写入法律草案,敬老义务居然要寻求法律来约束,其间的尴尬令人反思。今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草案。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  相似文献   

9.
《协商论坛》2011,(2):54-54
新修订的《老年法》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并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  相似文献   

10.
7月1日颁布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并将“赡养人对老人的强制探望义务”这个原则确定下来,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即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该法颁布后不几天。重庆市长寿区就出现了全市首例以“常回家看看”为诉讼请求的赡养纠纷案。  相似文献   

11.
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精神赡养得到重视。其中,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3,(8):38-39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清官难断家务事”,外界又不便介入。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如赡养人在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 此外,今起实施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将各地养老机构原有的床位数高门槛,统一降至“10张以上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床位”。  相似文献   

13.
2月8日、9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在沪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两法”草案讨论会,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胡康生任组长的全国人大“两法”草案讲解组亲临上海,参加讨论并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春节刚过,笔者即看到《民主与法制》第5期中的《常回家看看考验立法智慧》一文。据报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已经报批国务院,子女常回家看看及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已经写入修正草案。笔者认为:时  相似文献   

15.
阿计 《人民政坛》2009,(3):32-33
随着《侵权责任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因制定《物权法》而掀起的“民法热”再度成为公共话题。寻找利益冲突的平衡点侵权责任制度的基本功能是合理划定权利疆域和责任界线,这就意味着《侵权责任法》是一门平衡利益冲突的艺术,需要直面现实生活中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4月20日再次对行政强制法草案进行审议,这是自2005年以来第四次审议这部法律草案。此前,在“三审”后全国人大曾公开征求意见。据人大法工委分析,“从总体情况看,意见有分歧。民众认为草案对行政强制权的规范力度还不够,而行政执法人员则认为应当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行政强制权,草案授权还不够”(4月21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人大工作》2009,(5):59-60
社保专家郑秉文教授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计划出台的礼会保险法不应“绕着困难走”,不能像此前公布的草案那样.  相似文献   

18.
开展群众性互学、互帮、互教活动,是《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规定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共青团工作条例》要求落实的六项活动之一.是保证“三项经常性工作”延伸到末端的一个好载体、好平台,只有因势利导,顺势疏导,随着不同时机调整组织.随着形势任务变换形式.随着官兵需要增加内容.使“三互”活动“活”起来、“动”起来.让官兵乐意参加、主动参与.才能真正抓好经常、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19.
据《新京报》的相关报道,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相似文献   

20.
正6月23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草案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6月26日,《京华时报》"社会万象"栏目报道了一案件,北京丰台区36岁的"啃老族"女子杨某,因向母亲要钱被拒,遂强行给母亲喂服水银致其死亡。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近年来"啃老"引发的问题事件不时见诸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