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志哲 《行政与法》2010,(7):106-110
为了弥补传统部门法解决社会问题的无力,作为经济法逻辑内容的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是必不可少的。法学界对于经济法责任的独立并没有达成共识,但历史的选择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证成了经济法责任的独立。现行经济法规范中散落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民法、行政法、刑法等法律责任的责任形式,对认识经济法责任的独立造成了纷扰。对经济法责任进行狭义界定,限定确立原则,同时严格的限制经济法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无疑是解决目前经济法责任天马行空而又根基不牢问题,确立其独立性的尝试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一 民法理论的历史发展表明,民法理论的逻辑结构,因其所依据的逻辑思路的不同而不同。 传统大陆法系民法学,一般都以民法典的结构作为蓝本拟定自己体系的逻辑结构。各国民法立法虽然也各有不同,但其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则基本雷同。尽管在众多的民法学论著中,因立法上的差异而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之人性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经济法产生的逻辑及主要内容考察,经济法是“人性冲突与调适”的法律形式。就实践而言,经济法产生于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的深刻原因在于市场领域内人性的冲突;就立法而言,经济法产生于民法失灵,而民法失灵的真正根源在于民法注重人性解放的同时,对人性的反映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经济法应当从厚重的“纯经济色彩”的层层包裹中破壳而出,复归人性之路。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但理论界对此众说莫一。本文通过分析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定标准,概括出经济法基本原则是共同发展权绝对原则。接着着重探讨共同发展权绝对原则与民法的个人所有权绝对原则的较量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共同发展权绝对原则是现在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尖锐地指出:传统经济法理论研究一直踯躅于肤浅和僵滞的困窘之中。经济法理论的现状是“形而下的”而非“形而上的”,是“器”而非“道”。这样的理论往往只对现存的经济法规作出滞后性的描述和编纂,而不能获得理论上应有的超越性。因此,有必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理论支点,不必再热衷于与“民法”展开“领地割据”的纷争,而应当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在法律现象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坐标系中,去寻找经济法的合适位置。  相似文献   

6.
略论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经济法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法学理论认为 ,惩罚性损害赔偿是一种民事责任制度。然而这种认识却与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相悖。就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实质而言 ,它是针对特定个体利益、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受到侵害而对违法者追究经济责任的一种制度 ,所以说它具有经济法的属性。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自由意志”理论是传统民法哲学的基础。“自由意志”以“自主决定”与“自己责任”为原则 ,并衍生出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以及逻辑严密、体系完备、内容浩瀚的民法体系。但是 ,“自由意志”论在理论上与现实上都遭遇到了困境 ,民法制度随时代而变迁。庞德的“社会利益”学说是解说这种变迁的有力理论。依据庞德的理论 ,民法从专注于个人自然权利转向兼顾社会利益 ,民法价值出现了从个人自由到保护信赖的变化 ,民法的终极目的也出现了从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转向社会秩序的和谐 ,并实现在人们需求冲突时的调整的变化。现代民法的内在体系因之形成以“自由意志”为内容的“常规法”和以“信赖保护”为内容的“矫正法”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历时60余载,期间几经起落沉浮,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的“标本”。随着民法典的定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将进入国家治理的法典化时代。与此同时,与民事立法齐头并进的经济法也面临着对既有单行法体系化整合的任务,以解决“经济法是个筐,什么法都能装”的窘境。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民法与经济法立法的演进轨迹看,民法的法典化之所以相对容易,是因为民法具有明显的法律移植属性,并存在可资借鉴的大陆法系成文民法典,而经济法的法典化纯粹是首创,其难度可想而知。民法典之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其他重要法律部门的法典化,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由之路。对经济法而言,如果短时间内难以成典,则可以采用逐步推进的方法,首要任务是从理论上完善经济法的体系结构,增强经济法体系结构的科学化、体系化和逻辑自洽性,使经济法立法与民事立法等相互衔接、相互协调,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和阐释民法基本原则,是关系到如何建构民法体系、民法学体系的大问题.目前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外部视角、从功能角度界定“民法基本原则”,都片面依赖归纳法建构相应理论,成果虽众说纷纭,但却大同小异,难得实质性突破.因此,当下应转变研究思路.本着“从内部理解私法”的立场,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两种逻辑,同时采用庞德所谓的“分析方法”和“哲学方法”,民法基本原则可以被理解为“意思自治”这一私法理念在民法体系、民法学体系里的展开和具体化.民法基本原则即是“意思自治”通过演绎逻辑推演而形成的体系(发生角度定义),是构造民法上的“人格体”的框架性原则(功能角度定义),其外延包括意思自治、私权神圣、个人责任、人格平等、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六条原则,这些原则通过对“意思自治”的演绎推理得到识别、解释和定义.  相似文献   

10.
张宇轩  刘恺 《法制与社会》2011,(19):97-99,102
本文以民法、经济法对欺诈行为的界定之比较与选择为逻辑起点,从理论上和实例上明确了理财产品中欺诈行为,进而从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层面正本清源,探寻规制此问题的根基,提出"联动干预原则",并以此原则为指导提出在规制此问题上经济法和民法之间应当进行的互动、互补、协调。  相似文献   

11.
近代法律体系的局限性与经济法的生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代传统民法体系局限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民法调整的结果进行再度调整,是现代经济法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价值初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法价值初论鲁篱经济法价值,是指经济法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调整的法律活动所应当遵循的基本方向和原则。具体而言,析论经济法价值对我国经济法的理论构建和实务运作具有如下功效。首先,这是经济法调整对象理论研究的逻辑结果和必然延伸。在经济法学体系的构...  相似文献   

13.
孙莹 《河北法学》2011,29(1):121-124
民法调整对象问题是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起草时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民法调整对象理论的逻辑与大陆法系区分公法、私法的逻辑显然处于不同的话语系统。由于在对财产关系的定性中,只见财产的所有关系,而不见与其密切相关的财产的利用关系,这就直接导致了在草案的体系和结构中只有所有权制度,而无传统民法中普遍规定的他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行为经济学以三个“有限”取代三个“完全”对于民法理论变革的影响:意思自治原则的崩溃、从父亲到儿子的运动的发生、不对称家长制的接受、民法与经济法界限的重新厘清。批判了民法理论100多年来的过渡稳定现象,呼吁根据新时代精神建构新民法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民法与经济法的法律关系主体理论入手,分析了两种主体之间的联系,并将自然人、法人以及国家在民法与经济法当中的地位进行比较,明晰经济法与民法主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与民法的市场经济学观念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法与民法的市场经济学观念基础研究刘水林自从经济法产生以来,其诸多的基本理论问题一直没有定论。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原因所致。其一,经济法是经济和法的边缘产物,有其突出的特点和复杂性。对经济法的研究没有坚实的法学和经济学知识是无法胜任的。而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与民法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调整范围,经济法立法须以实现经济法的调制功能为目的,从城市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对房屋租赁合同效力的影响可以看出,将本应属于民法规范调整的内容放到经济法之中是经济法立法上的越俎代庖,会严重影响经济法的目的和宗旨的实现,更会影响民法原则的稳定,造成司法上的混乱,有损整个法制。明晰经济法的特征,深刻体会经济法的目的和宗旨,避免这种粗放式的越俎代庖的立法,让经济法和民法各司其职,互补配合,才能共同实现对各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效法律调整,共利社会法制。  相似文献   

18.
以系统观全面认识我国经济法,首先要求我们将经济法放在我国法律体系以及社会经济规范体系的大系统中加以全面深刻地认识与理解。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法理论工作者根据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将经济法与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的关系及时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无疑对于经济法地位的确立有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正在从民法和行政法中分离出来,逐步形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法律部门。随着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迅速发展,经济法的一些理论问题也提到了研究的议程。近来,法学界的同志陆续发表了一些论述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文章,对这一理论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和民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和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经济法与民法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统一,植根于二者价值取向之中,具体体现在二者的利益观、公平观之中。二者作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统一于同一个法律体系之中,并共同发挥独特的作用,以不同而又相互补充的形式实现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