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要努力掌握和运用这一思想武器,必须充分认清其指导意义、理解其思想内涵和时代要求,进而掌握运用它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论民商法上的外观主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民商法上的外观主义丁南外观主义,又称法外观理论。它是德国私法学者在本世纪初创立的。这一理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为民商法学界所特别瞩目,而由于该理论固有的重要性、复杂性,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学者们热烈讨论的焦点。我国民商法学界目前对于外观主义的研究非常有...  相似文献   
3.
丁南 《政法论丛》2014,(1):38-45
物权秩序体现为财产关系上的“到此为止的安宁”。存在于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具有内部性的侵权、合意、或者对合同的效力评价等因素,是物权秩序形成的主要障碍。因此,通过限制意思自治、设定做成外观与查询公示的法定义务,以及通过公信原则、强制有效与相对不生效的效力评价方案,并借助无因性法律技术,具有社会性并超越交易相对性的物权秩序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着一个在完备的法律体系下确保的公正、自由、平等的竞争机制。在这一法律体系里,反垄断法居于重要地位,它集中反映着市场经济的这一要求,以至于日本学者称其为经济大宪章。但因着国情的不同,完成这个共同反垄断立法目的具体立法任务,却因国而异。在美国,反垄断法主要是反托拉斯;在德国,则以限制卡特尔为立法  相似文献   
5.
一、从一宗案例开始 本文对于比较法解释的法学方法的探讨,是从下面的一宗案例(下称“本案”)开始的。本案的判决理由,特别是关于法学方法适用问题,对于那一类欠缺具体民法规则调整的难案(hardcases)的时候,具有特别的司法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南 《政法论丛》2012,(4):13-21
权利观是任何法律思维都无法摆脱的根本构思。权利观的核心是权利的本质。围绕“意思”范畴展开的权利意志论,与以利益作为权利的本质的学说,更能突出权利所应具有的主体性、普遍性及防御性。权利的主体性体现在主体对客体的排他性支配以及主体之间的平等;权利的普遍性则说明权利应当来自普遍意志并以形式理性表现;而权利的防御性则反映出从权利意志论的角度最有助于防范公权力对于权利的干预。以普遍意志为根本的权利观就不仅于民法学具有意义,更于中国法制的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民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形成了秩序与正义兼备的民法体系.信赖保护原则所体现的契约精神,反映了权利形成上的形式理性的意义,也是建立具有可预测性的法律关系的基础.但是权利(法)可能发生异化,而诚实信用原则恰恰可以通过衡平的法律技术纠正权利对公正的偏离,但我们也应当防范诚实信用被滥用而导致的流弊.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自由意志”理论是传统民法哲学的基础。“自由意志”以“自主决定”与“自己责任”为原则 ,并衍生出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以及逻辑严密、体系完备、内容浩瀚的民法体系。但是 ,“自由意志”论在理论上与现实上都遭遇到了困境 ,民法制度随时代而变迁。庞德的“社会利益”学说是解说这种变迁的有力理论。依据庞德的理论 ,民法从专注于个人自然权利转向兼顾社会利益 ,民法价值出现了从个人自由到保护信赖的变化 ,民法的终极目的也出现了从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转向社会秩序的和谐 ,并实现在人们需求冲突时的调整的变化。现代民法的内在体系因之形成以“自由意志”为内容的“常规法”和以“信赖保护”为内容的“矫正法”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9.
我国票据理论及其与票据现实交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票据流转过程中,票据欠缺交付的事实,票据的收受人并不能从票据的外观上(即票据文句和记载事项)得以识别;而票据法本身从促进票据流通的宗旨出发,又免除了票据收受人调查票据是否有交付事实的存在。因此,相信票据法的善意且无重大过失的票据收受人,在依据欠缺交付的票据请求付款时,反而受到出票人以欠缺交付因  相似文献   
10.
论民法上的和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南 《政治与法律》2004,(3):133-137
民法上的和解是当事人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解决民商事纷争的重要手段,其具有伦理上的妥当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法律上的可行性.当存在争执或争执发生的可能时,当事人以终止或防止争执发生的意思相互让步达成和解合同,则具有创设新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