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腐败在本质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的矛盾与经济运作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剖析腐败产生的根源,除了从道德、法律、历史等方面进行外,还必须利用利益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反对腐败,事关党心、民心,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只有坚决铲除腐败,才能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使社会的稳定获得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而要彻底铲除腐败,必须深入研究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坚持标本兼治,既要狠抓治标,又要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产生腐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消极腐败现象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心理是造成腐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目前腐败心理呈现出补偿心理、失衡心理、侥幸心理等多样性特点。腐败心理的形成和行为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其个人需要极度膨胀,欲望动机发生扭曲所致,同时领导干部对权力认识的偏差也强化了腐败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在选拔和任命干部时应进行心理测试,对干部要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代价方面的教育,适当满足干部对物质的需求,关心他们心理发展状况,从心理源头防止腐败。  相似文献   

4.
叶丽雯 《党课》2010,(7):76-78
腐败行为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贪官们走上腐败的道路,有一种很复杂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他们在犯错、犯罪过程中除了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在起作用外,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无论对一个国家或者政党,腐败都是一种可怕的"瘟疫"。所以,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艰巨的政治任务。反腐败斗争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事前预防、事中调查和事后惩治。事后惩治一定要严,但这已经是危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社会资源已经遭到了不可避免的损害,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了。  相似文献   

6.
《发展论坛》2002,(1):51-52,59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在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胜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必须坚持不懈地与腐败现象进行斗争,努力把它减少到最小程度。既要有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有紧迫感,抓紧工作,坚决斗争。”腐败的社会历史根源认真考察中国的社会历史,就会发现,目前中国的腐败现象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有着一定社会历史根源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腐败现象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国的国情、中国的阶级结构特点、中国的干部队伍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中国曾经是一个封建历史悠久、封…  相似文献   

7.
腐败心理是支配腐败行为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贪婪心理、从众心理、失衡心理、侥幸心理、移情心理和双面心理。要有效地预防和消除腐败心理,必须高度重视官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廉政心理教育力度,提高官员的心理素质,为官员恪尽职守、拒腐防变构筑牢固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腐败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各类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党政官员腐败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官员违纪和腐败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心理因素占据很大方面。  相似文献   

9.
于凤荣 《奋斗》2012,(4):38-39
对腐败零容忍,就是决不给任何腐败行为发生的机会,对任何已发生的腐败行为无论多么轻微也决不宽容。这是国际社会反腐败的一条通用标准,也是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对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重大考验;反腐倡廉建设虽然取得重要成效,但反腐败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1):20-21
当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人们就会由于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历史阶段,从而确立一定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3,(18):55-55
“上梁不正下梁歪”包含着对那些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所负社会责任的特殊要求与警醒,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领导干部处于相对显赫位置,是社会的标杆,道德的楷模,示范性强,起着“上梁”作用。但一些人凡讲不正之风、腐败行为、倾向性问题,都归结于“上梁”如何不正,涉及自己的问题,总说是跟着“上梁”学来的,是因为“上有所好”,  相似文献   

12.
加大反腐败的治本力度李宝金腐败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在我国产生腐败的病理之木是什么?如何加大反腐败治本力度?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做初步探讨。分析腐败...  相似文献   

13.
应为 《求实》2003,(12):21-23
源头治腐是当前一项极其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 ,分析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容易引发腐败的不良社会心理的几种表现及其产生的历史渊源、现实根源和法制原因。预防和消除不良社会心理影响 ,必须站在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不良社会心理的危害 ,强化经常性反腐教育 ,及时进行社会和个人的矫正 ,构筑起反腐倡廉的心理防线。  相似文献   

14.
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心理的变化,任何一种社会心理的变化无不与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来,人们的社会心理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嬗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空间的拓展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和正在拓展着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舞台和社会心理空间。在社会体制转型之前,由于社会管理体制上的弊端,人们的生活舞台和交往范围十分狭窄,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是“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习惯于依赖家庭,依赖国家,依赖组…  相似文献   

15.
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学校廉洁教育工作,是党中央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学校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地方,学生既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也是将来公职人员的后备军。正因如此,他们现在对于公共权力问题的基本认识、立场和态度,决定了他们将来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当今社会上的腐败风气,对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可避免地产生着负面影响。廉洁教育进校园,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就具备一定抵抗腐败的免疫力,以确保他们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主流力量,对今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腐败,古已有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中国、外国,它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沉疴顽疾。历史上的王朝轮替,政权变更,很多都是由于腐败的原因。腐败,使一些政权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7.
一、腐败概述腐败是各国政府和公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由腐败所带来的政府形象受损,社会分配不公,资源配置扭曲等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各国政府都在千方百计地进行反腐败斗争,以维护市场正常程序,恢复公众信心,促进经济的发展。当然,引起腐败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的诸多变量当前,反腐倡廉多是从一些非经济的方面讨论,比如,改善政治体制,提高待遇,提高道德水平,加强和完善监督制度等。但这样的解释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腐败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本文重点想谈谈经济因素与…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反腐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反腐败要充分认识社会监督功能在国家政治生活及反腐败中的重要价值,培育打造通过社会监督预防和遏制腐败的社会氛围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权力腐败,自国家产生以来就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中,它不仅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祸害,而且也成为历代国家政权衰亡的催化剂。目前,愈演愈烈的权力腐败,已严重困扰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怎样取得这场政治斗争的胜利,怎样从根本上遏制权力腐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源头上对遏制权力腐败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深化改革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是遏制权力腐败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腐败源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因此,克服腐败的直接有效手段就是国家回归社会。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下建立以党为核心、依靠党的组织和体制推进反腐败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法律地位恢复和权威建立,反腐败工作在政党和政府作用下的推进。由于社会力量缺乏,先后出现了问题。因此,推进反腐败工作,需要建构政党、政府和社会有机结合的反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