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一个被称为"农村留守妇女"的群体随之出现。她们面临着劳动强度大、缺乏安全感、夫妻情感缺失、教育子女乏力等诸多问题。如何分担背在农村留守妇女身上的生产务农、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等重任,减轻压在农村留守妇女心中的教育、婚姻、安全等精神负担,有效地带领她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她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全国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省的青神、金堂两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人身安全问题、行为习惯问题令人堪忧.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立体保护网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保护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村留守人口问题,是全面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产、生活、学习、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如何。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农村的深入调研,揭示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以及留守人口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量留守人口的产生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因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留守人口问题,是全面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青岛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不同的地域性特征,目前留守家庭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深入分析,进而找出有效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埘中国农村留守妇女仍定位为弱势群体,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的消极层面或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却忽略了留守妇女自身的主体能动性、留守妇女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践行者这一客观事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留守妇女消极的层面,也要看到她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有利的一面,并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文中以新时期留守妇女参政为视角来分析农村留守妇女参政的可能性和积极意义,以及如何为她们参政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广东五市的问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教育学习和自我约束力等方面的差异。数据分析揭示,留守儿童虽然在这几个方面诸多指标上的表现要比非留守儿童差,但这些差距几乎都仅存在于小学生群体中。在中学生群体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教育学习和自我约束力等方面的差距都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可见,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会随留守儿童的年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衍生物。加强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有助于创建农村和谐家庭,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留守老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留守老人"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亟需关注和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这不仅影响到诸多农民的家庭生活,也影响到了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破解"留守老人"问题也就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具有现代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当前,农民可以分为农民工和留守农民两大群体,借鉴英克尔斯关于人的现代性的七个主要指标,分别对这两大群体进行测量可以发现,农民工现代性现状明显高于留守农民的现代性现状。  相似文献   

10.
当前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问题突出、价值观念扭曲、生命健康堪忧、学习成绩较差、营养状况不良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教育缺位、家庭教育缺失和社会教育缺乏。为解决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层面合力寻找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11.
"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特有产物,伴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形式和问题的严重性也各不相同,因而解决机制也必须具有针对性。调查中发现在安徽省苏埠镇的在校留守儿童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教育的断裂等状况,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通过新农村建设来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倡导农民工重视家庭教育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等标本兼治的方法,来构建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特有产物,伴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形式和问题的严重性也各不相同,因而解决机制也必须具有针对性。调查中发现在安徽省苏埠镇的在校留守儿童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教育的断裂等状况,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通过新农村建设来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倡导农民工重视家庭教育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等标本兼治的方法,来构建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农村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的比例。留守儿童犯罪增多,除遵循青少年犯罪的共同缘由外,根本原因在于“留守综合症”作祟:在缺少父母关爱监护,社会的有效监护、关心和教育等情况下,留守儿童更多地暴露在不良社会环境中,使得原本薄弱的学校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大打折扣,从而造成社会化过程扭曲。他们存在着较普遍的心理和性格方面的障碍,学业更容易受阻,行为也更容易越轨。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已成刻不容缓之事,我们应从建设和谐家庭入手,国家、社会、部门以及家庭齐抓共管,把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的监管中,得到真正的关心、爱护与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努力,湖北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绩。但就整个湖北省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突出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滞后,社会教育法律法规缺失,农村集体资金短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因此,完善湖北留守儿童社会教育应抓紧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大农村社区社会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娱乐场所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社会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基层调查表明,农村中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留守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行为、情绪、人格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依然有恶化的趋势。这些问题虽然尚不足以导致具有临床意义的心理障碍,但已影响到这些孩子健康成长。对此,一些学者和各地有关机构也提出并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心理干预,但从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上看还缺乏说服力。基于对学校功能的认识和运用,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和拓展学校已有的教育功能(教育目标设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建设和少团组织),来干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关爱其成长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分配和享有的平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平等受教育的空间、条件和机会。通过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视发展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学生占全国总学生比例较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纵观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虽然在教育教学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一步建设,我国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可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却日益突出。劳务输出、城镇化进程和“银发浪潮”导致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出现,他们存在经济拮据、健康状况较差、缺乏感情陪护等困难,同时,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也存在着操作性不强、相关法律规范冲突的缺陷,有必要从立法角度体现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特殊关怀。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的衢州,留守少年儿童的数量较多。留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需求,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探索对心理健康的教育。课题组运用心理测试及问卷调查,结合座谈、访谈等调研方法,对衢江、江山、开化等地12所初中和小学的部分学生、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留守少年儿童与非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除少数方面有显著差异外,大多没有本质差异。但是生活环境对他们的生活及健康成长有影响,留守少年儿童的学习相对普通学生来说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