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大陆,"穷人经济学"之说,其实是作为 "富人经济学"的对立面出现并迅速流行的。这种"富人经济学"早已悄悄地出现,人们已早已赋予其特定的内涵,即替富人着想、为富人说话的"经济学"。比如说, 用所谓"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来排斥对穷人的"怜悯、帮助";用"富人消费多了,穷人就少"来为富豪们的挥金如土辩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经济学", 缺乏客观科学性,因而被人视为利益驱动受富人牵制的  相似文献   

2.
通常意义上是富人赞助穷人的,但在很多时候确实是穷人在赞助富人。一个典型的赞助例子就是富人做广告,穷人买产品。在跟下的中国,能上著名媒体广告的人,大概相对可以称为富人,他们几秒钟的“闪亮出场”画面足以顶穷人几辈子的收入。可是稀罕的是,往往穷人会  相似文献   

3.
第一现场     
<正>观点看法每次受贿都上缴一点,小额上缴大额留下。——四川乐山原副书记袁俊维腐败"有道",上缴一小部分贿款,用以掩盖其堂而皇之收受大部分财物的行为。我为富人说话,遭到猛烈的批评。有这么多人反对保护富人,我更觉得有保护富人的必要。——经济学家茅于轼近日再次呼吁,要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相似文献   

4.
主张"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茅于轼先生近日指出,他对广东掀起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大潮非常欣赏,认为重新认识富人的价值也是思想解放。在为本刊"贫富专题"撰写的这篇文章中,茅老更形象、更具体地分析了——  相似文献   

5.
简洁 《同舟共进》2012,(8):72-74
老挝人宽厚、温和、礼让、好客、乐观,遇到问题或困难不着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觉得“没关系”。老挝人特别是女性不习惯也不喜欢大声说话,因为这会被人认为不礼貌或在吵架。老挝不管穷人富人,都有各自满意的生活方式。这个国家正在实行“有原则的全面革新”。  相似文献   

6.
大师的回答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相似文献   

7.
曾有幸两次去美国探亲。耳闻目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感触较多,觉得应该写出来让大家有所了解。住房宽大,设备齐全美国人的住房在世界上是有名的,环境优美,设计新颖,设备齐全,名列前茅。与中国不同的是,在美国穷人住楼房,富人住平房,穷人住城内,富人住郊外。美国...  相似文献   

8.
陶卫华 《小康》2007,(11):24-24
我们看到,从吴敬琏、周其仁、张维迎、樊纲,直到今天身体力行地为穷人办事却说要为富人说话的茅于轼……经济学家挨骂的名单上,在不断添加一串串新的内容。他们的被骂有道理吗?  相似文献   

9.
印度的富人     
印度是当今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有一半左右的人口饱受缺衣少食之苦。无数的穷人沿街行乞,露宿街头。然而,就是这个拥有众多乞丐的国家也拥有很多富人,他们当中有商人、实业家、建筑师等等。特别是近年来,印度从事软件业的人更是积聚了巨额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贫富差距扩大,核心问题不是富人太富、也不是富人太多,而是穷人太穷。解决穷人贫困问题,关键是要通过经济发展,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穷人提供越来越多的谋生手段和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1.
盈竹 《小康》2005,(8):20-20
在前不久的成都和谐论坛上,有专家发布观点,中国的富人安全感下降。有的媒体据此得出结论,富人安全感告急。这个判断来自几个理由。第一个是铁证如山的数据,公安部公布的2004年3863起刑事绑架案里,主要是针对富人的。另一个是穷人的仇富心理。看到富人致富,有的人就犯红眼病了。而听说富人被绑架敲诈,不少人冷淡以对,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富人活该。再一个是政策问题。在转型期间,政策不大稳定。因为担心第一桶金的获取方式,很多富人缺乏安全感,担心政策变化,资金会被收归国有。因此,不少人将资金转移到国外。记者对几位富人进行采访,发现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有个古老的故事说,穷人捐出的一块金币比富人捐出的十块金币更珍贵。因为十块金币只是富人财富中的一小部分,而一块金币却是穷人的全部。现实生活中,有一位老党员,并不富有却尽其所能,十年如一日,向需要帮助的人们慷慨解囊。因为他有一颗—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追求幸福一直是天经地义的个人目标和国家使命。看看当代中国人活得多累,领导有领导的累,百姓有百姓的累,富人有富人的累,穷人有穷人的累,下一代从幼儿园开始就累,我们的生活幸福吗?这好像还真是一个问题。不过我要说,这个问题是错的。  相似文献   

14.
《就业与保障》2006,(4):31-31
投资致富的先决条件是将资产投资于高报酬率的投资标的上。而存放在银行无异于虚耗光阴,浪费资源。穷人之所以穷,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没有梦想,而是没有去把梦想变成现实。法国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媒体大亨,跻身于法国50名大富翁之列。1998年他去世,将自己的遗嘱刊登在当地报纸上,说:我也曾是穷人,知道“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人,将得到100万法郎的奖赏。几乎有两万人争先恐后地寄来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五花八门。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技能……但没有人答对。一年后,他的律师公开了答案:“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曾经殷殷呼唤有关专家们去研究研究“穷人经济学”,即,多多站在大众的角度、“穷人”的角度去思考经济问题,多去给“穷人”出出“经济学”的主意。总理此论深具现实针对性,既语重心长又一针见血。回过头去看看,这些年,的确有那么一种“富人经济学”大行其道。倒不是嫌我们这个社会富人多了。多才好呢,多多益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数十名经济学家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称:近年来,城市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表现出明显的加重趋向。这被经济学家认作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穷人的孩子往往也是穷人的同时,富人的孩子更多地成为了富人。这种贫富代际转移现象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7.
我一直以为穷人是最缺钱的。我有一个表叔,穷人,侍弄土地,修理地球。我还有一个表舅,富人,开一家大厂子,身家千万。因为亲戚家办喜事,他们聚在了一起。整一天,表舅不断地打电话,内容大体是收款、入账、要钱之类的。声音高得吓人,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笑不得。倒是表叔,脸上没看出喜,也没看出忧,规规矩矩地迎来送往,全天没说出一个钱字。那一天,我觉得,富人看起来好像比穷人更缺钱。  相似文献   

18.
至理名言     
富人羡慕穷人的健康,穷人梦想富人的财富。——"财富"的不同见解当男人终于明白父亲说对了的时候,通常,他已经有了一个说他错了的儿子。——父与子的矛盾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干部人事月报》2011,(5):21-21
富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一个房地产业者声言他“只为富人盖房”。这番话立即招来一片谴责声。这话讲得是难听,但仔细想来,其实为社会福利或公益目的而建房本是政府的责任,对民间商人而言这样要求他们显然是勉为其难、做不到的。为慈善而建房的商人可能有,但对于绝大多数房地产商来说,盖房就是为了盈利。为富人还是为穷人盖房并不是一个问题,哪怕是为穷人盖房,一般说来也要赚钱的,不大可能是给穷人搞慈善。而到底是赚富人的钱还是赚穷人的钱更合乎道德,恐怕也不那么好定论。如今社会上对某些房地产商(不是房地产业)的主要抱怨是商业信誉不高,欺诈圈套不少。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