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不朽历史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业绩,有很多值得我们中华民族子孙认真总结与汲取的东西。统一的民族观念是推动国共两党合作的社会基础;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前提;正确的策略方针是达成国共两党合作的关键所在;适当的合作方式是建立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条件;形式上的必要让步是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不朽历史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业绩,有很多值得我们中华民族子孙认真总结与汲取的东西.统一的民族观念是推动国共两党合作的社会基础;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前提:正确的策略方针是达成国共两党合作的关键所在;适当的合作方式是建立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条件;形式上的必要让步是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是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合作举办的培训游击干部的一个机构。它是在抗战最危急关头国共两党联手培养抗日游击干部的一次尝试,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最具体的行动之一。它的成立对倡导游击战争的重要性和增强国民党部队长期抗战的信心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旭 《党史文苑》2010,(3):49-51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是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合作举办的培训游击干部的一个机构。它是在抗战最危急关头国共两党联手培养抗日游击干部的一次尝试,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最具体的行动之一。它的成立对倡导游击战争的重要性和增强国民党部队长期抗战的信心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政党,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左右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步伐。两党有过成功的合作,也有过长时间的分裂和对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对此已有过评论。本文从国际关系变化对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的角度探讨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都提出了“国民会议”主张,两党的“国民会议”主张既有一致的方面,又有不一致的方面。从总体上看,一致的方面是主要的,这是国共两党能够合作领导国民会议运动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共两党合作关系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一致的方面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却与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矛盾和斗争有密切关系,也对国民会议运动及大革命的失败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国共两党的“国民会议”主张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大革命时期国共关系,深入探讨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汉强 《党史文苑》2006,1(9):15-16,24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政党,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左右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步伐.两党有过成功的合作,也有过长时间的分裂和对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对此已有过评论.本文从国际关系变化对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的角度探讨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福建的大革命问题,绝对不能撇开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福建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是在极其复杂的阶级关系中迅速地发展起来的,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福建地方组织显然起了重要作用,这是历史事实。在福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  相似文献   

9.
谢军  刘莉 《世纪桥》2004,(1):23-24
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现代政治史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问题。“国共两党间的反复的合作与分裂和不间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斗争的主要内容。”纵观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一部现代中国政治史,基本上是以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争为轴心而转动的历史。政治运作的焦点历来集中在少数政治领袖身上。周与蒋的较量和交往就生动体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分裂、和好与交恶、以及力量互为消长的过程。本文揭开这纵横捭阖的历史帷幕,探索周、蒋的活动轨迹,从故人的脚印中规划出今人的步履——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国共两党的三度合作乃是历史之必然。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末的。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列宁亲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列宁接见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另一件是委派代表马林等人来帮助中国革命,斡旋国共两党合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社会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危机。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掠夺。1921年底至1922年初,美、  相似文献   

12.
贾立臣 《党史博采》2001,(10):29-32
正当国共两党酝酿合作事宜并有严重分歧的时候,孙中山和陈独秀分别遭遇一次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对国共两党的合作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一是广州发生了陈炯明叛乱。1922年6月16日,广东军阀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以重炮齐轰总统府。虽说在叛乱中孙中山幸免于难,但是由这位大元帅亲自指挥的护法战争不仅中途流  相似文献   

13.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卢沟桥事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9月22日,事变发生后仅2个月又15天,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这标志着以团结御侮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是在江西庐山举行的。庐山成了国共两党成功谈判、共谋合作抗战、共御外侮的  相似文献   

14.
“斯内夫利特”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荷兰人马林的姓,马林的原名为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所谓“斯内夫利特战略”,就是马林根据列宁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构想,从中国政治现状出发,提出的国共两党合作的具体形式。西方历史学家把国共党内合作的战略称之为“斯内夫利特战略”,这一战略使列宁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构想从原则要求变为具体实践。已经解密的共产国际档案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对这一战略开始实施时的态度和他对确立这一战略所发挥的作用。党的“三大”正式决定实行国共党内合作政策,毛泽东和党的委员长陈独秀参加了这次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韩宇 《世纪桥》2010,(11):49-5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成功范例,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它应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重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历史,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成功范例,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为中国人民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两党的第三次合作,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7,(9)
历史上国共两党能两次成功实现合作,归根结底是因为国共两党都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搁置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追求,甚至不惜牺牲自身的利益,顾全大局,真诚合作,彰显人民性的结果。这对今天海峡两岸执政的不同政党如何搁置不同的政见,继续以中华民族的前途为重,以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调整政策,精诚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合作为抗战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1939年初,“南岳游击干部培训班”在南岳衡山正式成立。这是在抗日战争最危急关头,国共两党联手培养抗日游击干部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9.
国共两党合作问题(一九三八年四月五日)毛泽东同志们!今天我来讲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现在时局的中心问题。也会是将来时局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是全国人民很关心的,我想来这里学习的同志们也一定很关心。对于这个问题,出现了许多意见:一部分是抱着善意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经两度携手合作,创建了北伐和抗日的业绩,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70周年的日子里,总结借鉴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研究一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中华民族的进步,是很有意义的。一、共同的历史任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两党的性质不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也不同,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两个时期实现合作,是由于他们承担着共同的历史任务。可以说,共同的历史任务是联系两党的纽带和进行合作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