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芬兰的民事司法改革广泛涉及民事司法体制、民事审判程序不同阶段的划分、诉讼进行方式、陪审团作用等方面的改革。一、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芬兰的民事司法改革并不局限于民事程序制度的改革 ,同时也涉及民事法院体制的改革。改革以前 ,芬兰的民事第一审法院有两种 ,分别为 :市法院 ,这种法院在比较古老的市镇 (即在 1 959年以前建置的市镇 )运作 ;地区法院 (kihlakun nanoikeus) ,这种法院在新市镇的乡下地方运作。这样 ,在 1 993年 1 2月 1日以前 ,芬兰的民事法院等级体制自上而下表现为 :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市…  相似文献   

2.
芬兰属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体制架构上遵循司法事务与行政事务相分离的原则。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务由司法部负责。芬兰司法部下设四大部门,即公共司、司法管理局、立法局和狱政局。其中司法管理局内设专门负责民事执行事务的民事执行司。芬兰早在1895年就制定颁布了《执行法》,该法自实施109年来,进行过多次大的修改。2004年3月初是最新修改过的一次。 民事执行司的主要职责有五项:一是负责法院生效民事判决的执行。二是负责税收案件的强制执行。三是负责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四是负责医疗收费的强制执行。所谓医疗收费的强制执行是指,患者在公共医疗机构(即国立医院)看过病后,不按时足额的支付应承担的医疗费用,经医院多次催促,其仍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医院便可以向民事执行司申请,民事执行司依据医院出具的医疗收费证明就可以强制执行,而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民事司法的平凡管理,……其在加深人们对政体的好感和尊敬方面比其他任何情况的贡献都要多。———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联邦制》第17页(1787年)汉密尔顿的思想说明了司法制度的伟大。对法院来说,迎接汉密尔顿的话中所隐含的那种挑战的一种方式,就是采取主动评价其成绩。如同生活中的大多数改革,这种自我引导的挑战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持续最久的。直到80年代末,美国的法院改革才更多地注重法院的司法行为,而非其自身构造,并且对法院所服务的个体的需求,比对法官和法院全体职工的需求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在此以前,…  相似文献   

4.
瑞典议会督察专员制度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军 《政治与法律》2002,(4):96-100
议会督察专员制度产生于十九世纪初的瑞典,其后传遍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世界上70多个国家接受并加以效仿。近两百年来,议会督察专员制度在保护公民免受公共机构侵害,监督政府依法管理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将对瑞典议会督察专员制度的具体内容作一简要介绍,希望能有助于建立合乎我国具体情况的宪政监督机制。一、何谓议会督察专员在瑞典,“Ombudsman”一般音译为“翁巴其曼”一词有多种含义,通常可理解为“代表representative、代理人agent、监护人dele…  相似文献   

5.
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中,法院调解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立法上将其定位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而使之贯穿于审判程序的始终;司法实践中,作为民事审判权的运作方式,调解结案占据着法院审结民事案件数量的半壁江山。被国外称之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甚至可称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表征。与此同时,该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尤其是在近年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热潮中,法院调解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司法改革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然而,法院名称的合理性问题却被有意无意地排除在司法改革研究者的视野之外。似乎法院名称是一个无关司法体制改革宗旨的“小问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笔者认为,法院名称是一种最形象、最直观且最具有隐喻色彩的司法符号,这种符号逼真地折射和映照出其所蕴含的司法理念和司法传统,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程度的最显著标志。占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实行依法治国的今天,法院名称这种司法符号的象征意义无论如何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国法院名称的官方表述(按地位高低)…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对法院调解制度的优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红 《律师世界》2002,(10):31-33
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所涉及的方面是十分广泛的,调解制度的优化更新也是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焦点问题,我国民事诉讼中历来重视调解,调解结案率居高不下,并逐步形成与计划经济相契合的调解主导型审判方式,然而这种体制与市场经济的旨趣却相去甚远,随着这种体制的逐渐老化、僵硬,缺点弊端不断暴露,对其进行优化调整迫在眉睫。一、调解制度之历史探源长期以来,我国法院主要采取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经济纠纷,并由此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调解主导型的民事审判方式。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法院调解制度肇始于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8.
吴杰 《现代法学》2011,33(3):135-141
我国提倡的"能动司法"并非西方语境下的司法能动主义,也并非审判方式上的职权主义回归,同时,能动司法的目的也不在于异化法院的功能。能动司法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强调司法除了被动性之外,也有积极、主动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矫正以往司法改革中单纯将司法权定位于被动、消极的倾向。在民事审判权运作机制中,有非讼程序与诉讼程序之分。能动司法的理念只有在民事审判权运作机制中加以务实分析,才能勾画出民事审判权运作机制中的司法能动与被动之思辨关系。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末期,我国法院系统开始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探索。改革的动因主要是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民事审判领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事案件总数逐年增加,特别是涉及财产关系性质的经济纠纷的比重逐渐增大;二是法院...  相似文献   

10.
司法为民、构建和谐是人民法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其中法院调解正是最能同时承载上述两项要求的具体制度。在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民事司法改革中,应对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予以足够的重视。为此,回顾法院调解制度的发展过程,阐明这一制度在当今中国民事司法实践中的意义,再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为基础,分析现行制度对原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创新之处及其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事二审程序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二审程序的良性运作对于充分发挥二审法院审判监督职能.确保裁判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完善民事二审的运作机制,仍不乏有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此,笔者拟就四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关于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问题关于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51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6月29日下发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35条亦规定:“第二审案件的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进行…  相似文献   

12.
庄庆龙 《法制与社会》2013,(36):123-124,132
在我国现行司法体制模式下,民事审判权与执行权统归法院麾下。由于两种权力性质与适用方式的不同,现实中往往是做出裁判易,转化为执行成果难。造成执行难的原因很多,从立法与司法体制层面而言,我国长期对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关系没有做出明确界定,执行权的配置与执行机构的设置不科学严重影响了裁判文书的执行,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改革执行程序与机构十分的必要。本文将从民事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关系及法院实例等方面探析由专门的独立于法院的执行机关行使执行权这一执行体制改革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对审判改革的正确理解诉前调解是作为审判改革的一项成果被肯定的,因而探讨正确意义上的审判改革就成为本文的首要问题。“审判改革”包括审判方式的改革和审判体制的改革。诉前调解从它将调解手段用于解决诉前债权债务纠纷这一点看,其涉及的是审判方式问题;从它将法院司法权超越于现行“起诉——受理”审判制度、提前介入经济纠纷这一点而言,涉及的是审判体制问题。因此,要正确理解审判改革,需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l、谁有权进行审判改革?我们认为,规范民事、经济审判制度的民事诉讼法作为国家基本法,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  相似文献   

14.
《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将法院职权优化配置列为其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随之,各地法院涌现出不少围绕法院职权优化配置的举措,如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潍坊模式"、陇县法院的"能动主义八四司法模式"等典型事例。学术界分析上述改革措施,主要以审判权优化为内容,少有涉及法院行政管理权。然而,法院职权优化配置,如果不涉及法院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明确审判权与法院行政管理权的适度分离,很难达到理想之效果,故此,本文以此为题进行一些论述,以期引起一定的重视,对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司法制度改革与法院组织法修改论丛之一司法制度改革的目标蒋惠岭编者按:修改法院组织法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如果没有司法体制的科学的总体设计和对具体内容的深入探讨,修改工作也难有实质性进展。为了配合法院组织法的修改,本刊特组织了一批探讨司法...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法》赋予法院广泛的调查取证权 ,这种做法破坏了民事诉讼中法院和当事人的合理角色定位 ,它超越了宪法赋予法院的审判职权的合理内涵和外延。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角色分工合理化 ,使法官真正处于居中裁判者地位 ,以确保司法的公正和高效。因此 ,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职权必须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在培育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下必须强调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和民事行为自由,减少和弱化国家在民事领域的干预,以便形成平等和自由的市场环境。民事诉讼作为保护私法权利的司法形式,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律,不应与刑事诉讼简单地加以对比和强求划一。进一步讲,民事检察监督的目标应置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诉讼公正的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民事检察监督应当立足于以下三点:其一,民事检察监督应当强调对法院审判的制约,而非对当事人自治行为的干预,应通过对法院审判的制约保障当事人民事领域自由意志的实现;其二,民事检察监督应…  相似文献   

18.
浅论我国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是司法保障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司法保障体制改革又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现行司法体制下,各级法院的经费保障存在很大的问题,现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弊端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经费困难,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实施又势必造成作为弥补法院经费不足重要补充的诉讼费收入大幅度减少,由此可能致使法院经费愈发捉襟见肘、雪上加霜。同时,这种严重依赖地方财政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也是造成法院难以真正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最主要体制性缺陷之一。改革现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积极地探索和构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人民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使法院逐步摆脱地方干涉,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维护司法公平、公正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国际民事管辖权的意义 国际民事管辖权通常指一国司法机关审判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的权限。它主要涉及国际性民事案件在相关各国法院间的管辖权的分配,而不涉及国内民事诉讼的具体管辖制度,如地域管辖、级别管辖等,因而与国内民事管辖权不同。另一方面,国际民事司法管辖权指的是司法管辖权,它关心的是法院如何获得审理案件的权力,因而也不同于立法管辖权。还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民事”一词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民事关系,如婚姻、继承等,而且包括属  相似文献   

20.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以后,司法改革便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中最明显的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进行了多次修改,我国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日益完善。与此同时,司法体制改革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民事裁判的执行体制进行改革,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内设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铁路法院、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