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政治构架和行政方式。作为最早的官僚体制,中国古代官僚政治有其优点但也存在弊端。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弊端探讨其在权力结构、政治伦理、权利义务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并且与韦伯所呈现出的科层制官僚政治相对比,从而反思当代政治文化和行政实践。  相似文献   

2.
结构化理论是社会学中揭示个人行为与社会系统互动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实践意识、结构性制约和权力资源配置的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探寻教育者、受教育者、制度等思想政治工作变量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这表现在整合官兵的实践意识,为增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优化制度结构,为增强有效性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合理运用权力资源,为增强有效性提供有力的权威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马克斯.韦伯的权威理论,对曹操魅力型权威的合法性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曹操能够成为实际的君主虽然与中国"家天下"的文化传统和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人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关,但更重要和更直接的原因则是曹操本人的领导特质及其产生的个人感召力。  相似文献   

4.
浅析国家“软权力”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软权力"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我们分析国际关系和实现国家利益都有很大帮助.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中,"软权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探讨"软权力"的文章有一些,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地探讨"软权力"的著述.如何理解关于"软权力"的理论,它有哪些基本特征以及怎样从国际关系现状的角度分析"软权力"理论的现实意义,这对深化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许巧巧  石斌 《外交评论》2010,27(6):117-133
在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传统中,基督教现实主义是一个特殊的分支。与古典现实主义的"非道德"取向不同,尼布尔等代表人物在重视权力政治与国家利益的同时,始终强调伦理道德因素的作用。他们致力于在权力与道义、秩序与正义之间寻求和谐与平衡,使其既符合政治利益,也符合伦理原则。这种努力在任何时代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从基督教伦理原则和对人性的独特理解出发,通过对个人、社会、国家以及国际体系诸层面的伦理道德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形成了系统和独特的国际政治伦理学说。在实践伦理上,基督教现实主义对战争、核威慑等问题的规范性思考,虽有局限性,也不乏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摩根索现实主义理论的权力概念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摩根索的权力政治理论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权力概念是摩根索理论最主要的基石,然而对权力概念的界定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权力首先是一种关系,是权力行使者和权力承受者之间意图和目的的互动;其次,权力是一种影响。在国际关系中涉及的权力指的是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即力量加影响力。摩根索更重视的是无形的力量,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后者的比重也正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7.
马克斯·韦伯的民族主义思想,一直受到许多思想家的关注,也引起了诸多的争论.本文试图把韦伯的民族主义思想与他对现代政治的理解结合起来分析.通过考察韦伯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背景和现实历史条件,笔者认为韦伯是一个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者.在韦伯的思想视界里,处于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民族国家充满了为了国家生存而展开的激烈政治斗争,实力政治是民族国家的必要基础,国家生存和大国梦想是民族国家最主要的政治诉求,也是韦伯民族主义思想的精髓与实质.韦伯正是以此来理解德国在世界政治中的现实处境和成为一个政治大国的希望的.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关系伦理是国际社会中制约和影响国际行为体之间关系与行为的观念规范总和 ,其形成取决于国际社会结构和规范两大要素。当前 ,国际社会结构和规范的变化使传统的国际关系伦理面临着挑战 ,重建国际关系伦理已是大势所趋。国际关系伦理的重建 ,首先面对的是根据当前国际社会的结构特征和主体发展需求的变化来理解国际社会这一特殊领域中的正义概念。将现代现实政治的政治计算与理想政治的伦理判断结合起来 ,并且有志于超越两者局限性的“责任伦理” ,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韦伯是在现代政治的权力逻辑中审视国家,国家被界定为在特定领土范围内垄断了使用武力的正当权利的政治组织.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的主要形态.现代政治的主题即为民族国家间的权力斗争.现代国家担负着在世界上寻求权力以捍卫和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在法治框架下政治权威对权力的行使受到法治约束 ,然而作为权力行使者的政治权威对法治推动作用却不容忽视。政治权威在阐释与传播法治精神以及对法治实践都起着独特的推动作用 ,缺少政治权威的参与 ,法治进程将充满困难与坎坷。对我国而言 ,政治权威对正在进行的法治建设与实践过程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1.
孙吉胜 《外交评论》2013,30(1):12-29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关系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常借鉴其他学科而不断经历理论突破。由于语言具有政治性、权力性、建构性等特点,它一直在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进程与结果,也是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所关注的一个要素。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建构主义等"后"理论针对语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而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与语言学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国际政治语言学可以围绕语言在学理和政策层面继续深入。学理研究主要包括围绕语言拓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视域、话语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文化、思维与国家行为之关系研究等维度。政策研究主要包括语言战略与国家外语能力、话语建设、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研究等方面。国际政治语言学不仅会继续丰富国际关系领域的跨学科理论研究,同时也可以为外交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理解韦伯的研究著作要与韦伯的方法论著作与思想进行关联研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文以四步研究程序展开研究,即假设问题、构建概念、追溯因果、展望未来,不仅展现了韦伯的社会学方法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韦伯的具体研究与方法论思想的相融一致,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韦伯方法论与具体研究相脱离这一争议的澄清。  相似文献   

13.
行政部门作为民众的代理人,有须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首先对行政责任进行了界定。然后论述了行政责任在转型时期的内容和特点。接着指出了行政责任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契约思想、行政与政治二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责任管理理论"。最后,政府承担行政责任既有利于自身的建设,也是权力与责任义务的关系、民主政治的发展等因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关系学科正式成立百年之际,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兴起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批评西方国际关系话语主导,提倡范式多元,主张挖掘不同历史文化资源以构建更加全球性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全球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说明,文化是社会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共有背景知识的文化,既在宏观层面建构了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实践共同体,也塑造了作为知识生产者的共同体成员近似的思维方式。任何社会理论都有着自文化的印记与自文化和他文化的互动交融。本文使用天下体系、道义现实主义和关系理论三个案例,说明"无外"、"道义"、"关系性"这些中华文化理念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生成性作用,也试图在一般意义上阐释文化对于社会理论构建的沁润效应。使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国际关系学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相通性中,进一步解读和把握"仁"与"礼"的辩证关系。从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中,对"仁"与"礼"的运用进行现代性选择。本文在分析孔子和老子的"仁礼"观思想基础上,阐述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仁礼"关系如何把握,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为构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和伦理规范提供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和而不同",是儒家提出的一个哲学理念和原则。坚持儒家伦理"和而不同"原则,其主要依据在于人类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的根本要求和独尊自大的思想是固化僵死的思想。其核心内涵与意义则包括:一是儒家伦理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是儒家伦理与其他思想、文化、思潮等的协同关系.即"一"与"多"的协同;三是中和——儒家伦理之至高境界。"和而不同"这一儒家伦理重要发展原则,对于化解异质文化、文明问冲突.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诸多矛盾问题以及更深切地关注人们"如何生活得更好"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提高自己的非权力性权威。非权力性权威是人民对党的自觉服从,即自觉的心理认同、支持与拥护。提高非权力性权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党更长久地保持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是党降低执政成本的现实条件,是顺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提高执政绩效、坚持群众路线、大张旗鼓地反腐败、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先进性是党提高非权力性权威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近年来兴起的国际关系研究文化热中,国内有不少学者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中国行为的根源"和"思想源泉"。本文选择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对外行为指导思想的三类不同关键词作为指标,以《人民日报》为文本分析依据,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三种思想影响中国对外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对中国对外行为的影响在显著下降,但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取代它的地位而成为中国对外行为的思想根源。相反,作为西方国家对外政策指针的国家利益在中国对外行为中越来越重要了。中国文化热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在融入国际社会过程中观念转型所面临的困难,代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新的尝试和努力方向,是全球化背景下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尹继武在2003年发表《国际关系的微观视角分析:心理与国际关系》一文中认为,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动力之一来源于对相关学科方法的借鉴。由于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不成熟,因而,在理论研究中更多的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国际关系问题。国际关系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中———国际政治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相对于传统的从权力、制度和新近的文化等宏观视角来进行国际关系分析而言,从心理学角度去解析国际关系是属于微观层次上的考究。综观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史,理论界偏重于宏观现实政治探讨,重视宏观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了新教教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所起的"理性化"作用,并提出了"理性化"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悖论"。这一理论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问题上的解释在历史观、价值观和对现代化的批判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思想在此问题上的争鸣与融合对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体系重建和将儒教精神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全球意识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