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零容忍”警务政策是从社会大众平时最为关心和感受最深的轻微违法犯罪入手,严厉打击,不让其有机会转变为重大犯罪,进而控制犯罪率。“打早打小”警务政策是当犯罪行为处于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时,就及时予以打击,不让其膨胀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肿瘤”,使犯罪活动处于可控状态。上海公安机关实施的“打早打小”警务政策借鉴了“零容忍”警务政策及其战略、战术,确保了一方平安,为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零容忍"警务政策是从社会大众平时最为关心和感受最深的轻微违法犯罪入手,严厉打击,不让其有机会转变为重大犯罪,进而控制犯罪率."打早打小"警务政策是当犯罪行为处于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时,就及时予以打击,不让其膨胀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肿瘤".使犯罪活动处于可控状态.上海公安机关实施的"打早打小"警务政策借鉴了"零容忍"警务政策及其战略、战术,确保了一方平安,为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警务社会化是警察机关进行专业化警务活动的同时,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过程。它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多元性特征,是世界警务改革的历史趋势和必然选择。公共物品属性为警务社会化提供了制度分析的框架。警务社会化是公共安全产品生产和供给的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公安派出所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七个关系,切实做到七个强化,这样才能提高派出所管理社区社会治安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确保社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5.
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我国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带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亦对警务工作带来新挑战,体现在国家安全稳定、社会治安治理、公安行政管理、经济违法犯罪等方面。为应对新挑战,提升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质效,当前警务实践探索已显现出丰富的样态,但警务机制改革创新有必要持续推进,主要着力点是要树立"专业化"警务理念及理顺警务组织机构、推进"放管服"背景下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基于"合作"理念的社会治安治理举措、构建打防并重的经济犯罪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美国管理体制与社会特性是契合的,就治安控制与警务模式而言.其特点是:警务体系分散,但运转协调顺畅;警务投入很大。确保警务效能的充分发挥;警务机制追求效率,体现实战需要;推行零容忍政策,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大力发展社区警务,增强治安防范能力。借鉴美国经验,我们应深化警务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积极构建信息警务,进一步发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作用;整合一线警察职能,进一步强化警察执法执勤的效果;严格规范警务行为,进一步确保警务目标的实现;建立科学评判机制,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控制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村社区的变迁给警务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传统警务模式面临困境。执法延伸是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延伸,是警察超越现有的执法范围,为了化解社会矛盾、预防违法犯罪而实施的执法相关行为。"六小警务"的主要内容就是一种警察执法的职能延伸;而且"六小警务"不限于执法延伸,更进一步地走向了民生警务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严打"是针对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集中力量对违法犯罪现象给予严厉打击的做法,目的在于遏制短期内的违法犯罪激增,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警务战略。从2010年公安部开展的"严打"整治行动来看,已经突破了原先的"严打"模式,"严打"在操作层面上主要由公安机关实施,依靠科技力量,依法严打,文明执法,重视保障人权,以打促防,以整促管,建立社会治安管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公安机关全面推行以社区民警为主体、包村民警为补充的"一村一警"警务模式,"一警"连线带面,建立综治协调联动机制和信息研判讲评机制,明确职责,突出考核,从根本上增强公安机关对广大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的驾驭控制能力。"一村一警"警务模式是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在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构建和谐警民生态关系、夯实公安基层基础、预防控制违法犯罪、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警务人才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现代国家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西方发达国家虽没有像我国这样明确提出建设治安防控体系,但在治安的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通过对各种法律的执行而体现出的无处不在的防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警察执法对犯罪的威慑作为基本防控手段和架构,通过警察组织的扁平化指挥和区域警务的协调运作快速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二是通过法治化的方式对各类犯罪实施立体化的防范,对轻微犯罪采取零容忍;三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隐形犯罪的控制,鼓励公民提供各类违法犯罪情报信息,建立软性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零容忍"原则指导的警务政策在国内外警务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这一警务政策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有其不合理之处,如导致警民关系紧张、忽视执法的社会效益、警务工作泛化等问题。"适度容忍"的警务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零容忍"警务政策的不合理性,也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其合理性。"适度容忍"警务政策只适用于一部分违法行为,不否认对另外一些违法行为仍要采取"零度容忍"。  相似文献   

12.
辅警(Auxiliary Police)全称为辅助警察,通常指协助正规警察提供额外警力的警务辅助人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辅警协助公安机关从事治安巡防、人口管理、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安全技术防范、行政事务处理等警务辅助管理工作,在协助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和保障社会治安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化,基于管理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辅警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尚存在诸多问题,辅警超越职权范围违法乱纪行为屡有发生,甚至于非法拘禁、非法搜查、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也频繁见于报端。明确辅警的职业定位、职业标准、范围限定、职责权限界定、职务行为保障等,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来重视通过打击来解决社会治安问题。但是,事实证明,单纯打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治安问题。减少社区违法犯罪必须依靠群众借助民力,共同参与社区治安管理,而社区警务正是借助民力做好治安管理的有效途径。社区警务必须具备防控、信息及服务这三大功能,才能完成社区警务的根本任务,切实解决社会治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微警务"是公安机关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警务模式创新,是公安机关职能延伸的有效抓手,也是公众参与社会治安治理的重要载体。目前"微警务"的功能定位具有局限性,导致公民参与社会治安治理过程中存在社会基础薄弱、管理体制不健全、公民参与意识不强和预期效果不够的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构建和完善"微警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拓宽和建设公民参与社会治安治理的进路,为实现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动力和支撑。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三个案例,说明加强对重点人口的管理,是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转变派出所工作职能,推行社区警务制度,采取对重点人口的动态管理模式,动动结合,动静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协作,减少影响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防止和减少违法犯罪,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两抢"违法犯罪行为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其明显的暴力特征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成为当前困扰社会治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因此,认真分析"两抢"犯罪的发案规律特点,主动加强对策研究,努力增强打击犯罪的针对性、实效性,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治安整体处于平稳势态,违法犯罪警情趋于下降,违法犯罪不断呈现出新变化和新动向。公安部门要以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的警务策略重构刑侦工作布局,提升刑侦工作发展质态。公安部门必须理念先行,在警务理念和警务策略上加快转型;必须理顺关系,在警务结构和功能布局上加快转型;必须创新机制,在运作模式和工作方式上加快转型;必须导向明确,在警务保障和支撑上加快转型。  相似文献   

18.
零容忍意味着我国警察机关原来的执法活动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典型的就是"抓大放小"。零容忍与刑罚世轻世重中的"刑乱国用重典"思想有些相似,但不完全相同。零容忍不等同于攻击性行为,更不能说是警察机关的对抗式管理。虽然零容忍执法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警力的局限性,加之零容忍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过程,需要社会多个部门的协助和支持,所以如何能够长期保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内容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也应包含信息化防控的内涵。大数据应用是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国内外的大数据警务实践为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甄别和风险量化,提升公安机关治安预警能力,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监控和处置,更好地驾驭社会治安局势。但信息技术是不断更新发展的,因此,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也应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构建适宜治安工作需要的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重大课题。应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目标,立足社会治安防控的现实基础,按照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要求,通过构建"五大防控网络"、完善"五大警务机制"和整合"五大防控资源",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社会治安实现全方位、全时空的防范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