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 ,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 ,或者其它手段 ,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称霸一方 ,为非作歹 ,欺压、残害群众 ,严重破坏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 ,称为有组织犯罪 ,通常也称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黑社会起源于17世纪 ,到20世纪40年代 ,呈现出泛滥之势。我国黑社会犯罪的猖獗时间主要在20世纪30、40年代 ,如闽浙的“三合会”、湘鄂黔的“哥老会”、东三省的“在理会”、上海的“青帮会”等。新中国成立后加大了对社会丑恶现象和黑势力的查禁打击力度 ,旧社会的黑帮土崩瓦解。但改…  相似文献   

2.
《党建文汇》2007,(6):28-28
第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①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②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的;③违反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造成不良后果的;④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的;⑤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⑥非法出境,或者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⑦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⑧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司法认定主要是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判断。黑社会性质组织基本特征包括组织特征、行为特征、经济特征和非法控制特征。目前,由于《刑法》对这些特征规定得比较笼统,导致司法实践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认定比较困难。为此,在《刑法》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的框架下,结合司法实践积累的经验,应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基本特征准确认定,揭示黑社会性质组织基本特征的各种表现,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取得新进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11):47-48
一、禁止在村级组织选举中拉票贿选、破坏选举。不准有下列行为:(一)违反法定程序组织、参与选举,或者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篡改选举结果;(二)采取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参选或者妨害村民依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检察院目前就该市东安县蒋齐心、蒋齐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团伙一案对25人提起公诉。充当该团伙“保护伞”的东安县原县委副书记胡纯栋等16名国家工作人员因涉嫌受贿等罪也被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6.
咨询台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为多长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答: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者一般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①在试用期内;②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③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的。   什么是贪污罪、受贿罪 ?对贪污犯和情节严重的受贿行为如何处理 ?答: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  相似文献   

7.
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是人类社会中最具危害性的一大毒瘤,其历史源远流长。在西方,如意大利、美国的黑手党,日本的山口组,从最初一股强大的犯罪势力,数十年间便肆虐地渗透到政治、经济领域,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一股罪大恶极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成为西方社会的一大顽疾。在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历史也比较久远。近代,如旧上海的青红帮,与政界、警界都有接触,形成旧中国奇特的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订立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还存在一些疑问,据统计,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活动中,无效合同约占经济合同总量的10%至15%,大量的无效合同致使每年约有3000亿至4000亿的合同金额得不到履行。究其原因,一是当事人法制观念淡薄,对合同法不够了解;二是主观上无履行合同的诚意,故意规避法律,而造成合同无效;三是有的当事人借签订合同,实施诈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第八十条第一款规定:“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经手、管理国家财物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或者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这里所说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由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挪用者借给、交给他人使用。对于行为人将公款借给挂着集体企业招牌而实质上是个体企业、私营企业的,或者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一、行贿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一)作案手段隐蔽、形式多样。行贿人为了掩人耳目,往往想出既可不失体面的送出去又不易被人察觉的办法和手段,行贿人一般利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或乘受贿者家中成员婚丧嫁娶之  相似文献   

11.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三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以贪污论处。”这条规定是对我国刑法的重要补充。正确理解我国刑法增设挪用公  相似文献   

12.
领导视窗     
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都要平等保护据透露,正在拟议讨论中的《物权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法律保护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破坏国家、集体和私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一些参与起草《物权法》的法律专家表示,上述表述体现了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平等保护的原则。有专家提出了财产保护的6个核心问题:1.财产权的保护要提高到宪法保护的高度,不仅仅是民法的问题;2.财产权的保护是平等的,国家、集体、私人的财产都一样,没有等级之分;3.财产权的限制和剥夺,要由国家法律或国务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究竟有没有黑社会   黑社会是外来语,指从事卖淫、贩毒、走私军火、盗窃等非法活动的社会集团。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最高阶段。黑社会是为达到犯罪目的而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黑”体现了其非法和秘密的特征,“社会”则明确了它的组织化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小社会的程度,具有社会的结构、功能和运转管理方式,而且人数众多。黑社会组织有复杂严密的组织系统和规章制度,核心成员固定,内部等级森严,对违反组织规定的成员有一整套惩戒措施。它与现实社会相对立,是反社会的。   目前,全球黑社会势力发展都很迅速。在…  相似文献   

14.
’97刑法关于受贿罪的新规定刘光显97年修订并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97刑法),对贪污贿赂罪进行了严密规范,增加了许多新内容新条款。第388条是关于受贿罪的新规定,该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5.
有组织犯罪作为全世界面对的难题,其演变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存在着一定影响。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也展现了其不同的一面。有组织犯罪的地域性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有组织犯罪的不同特点。安徽省地处中国的中部,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地域文化,对安徽省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充分认识它的本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范、打击黑社会组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四、错综复杂、一言难尽的社会因缘国际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蔓延、膨胀,有着极其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黑社会的存在与否、发展程度,是这个国家、这个地区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而对黑社会组织打击的力度如何、控制的程度大小,又是检验一个国家政治家智慧、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尺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另一片阴影也连成了一体,那就是——国际黑帮江湖。 经济快速发展、迅速融入世界的中国,不得不像其他国家和地区耶样,面对各种各样的世界性问题:战争与冲突、恐怖主义、文明冲撞……还有必须面对的国际黑社会的侵害与威胁。  相似文献   

19.
《兵团党校学报》2006,(2):26-26
3月14日发布并实施《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员注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明确规定,公证员不得有以下九大行为:同时在两个以上公证机构执业;从事有报酬的其他职业;为本人及近亲属办理公证或者办理与本人及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公证;私自出具公证书;为不真实、不合法的事项出具公证书;侵占、挪用公证费或者侵占、盗窃公证专用物品,毁损、篡改公证文书或者公证档案;泄露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法律、法规和司法部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最近,我在看某公开报道的案例中,当事人向某单位几名干部分别送有钱物,而司法机关却认定为有的人是受贿,追究其刑事责任,有的人是收受礼金而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而是建议给予党政纪处理,请问这样认定的依据是什么?胡平胡平同志:案件查处中,如何认定当事人是受贿还是收受礼金,要依据我国《刑法》第385条规定及《党纪处分条例》第63条的规定。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