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天昊 《法国研究》2007,12(1):41-51
违宪审查泛指根据宪法或惯例,对特定法律或特定国家机关或官员(在德国还包括政党)的行为是否违反成文宪法进行的审查,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实施[1].  相似文献   

2.
1995年12月17日俄罗斯联邦将进行国家杜马代表选举,这是1993年12月12日国家杜马选举之后的第二届国家杜马代表选举。俄罗斯联邦先后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公民选举权基本保障法》、《俄罗斯联邦联邦会议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法》等一系列法律和选举细则,使国家杜马代表选举制度逐步规范和完善。 一、国家杜马选举与混合代表制 国家杜马是俄罗斯联邦议会两院之一,通称下院。国家杜马代表是由俄罗斯联邦公民在普遍平等和直接选举权的基础上,以秘密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由俄罗  相似文献   

3.
程迈 《德国研究》2014,(4):4-19
现代民主政治是政党民主政治,在议会制国家进一步体现为党团民主政治。在德国联邦议院中,党团是在议会组织、活动与资源分配中有着明确宪法地位的基本单位。党团合宪地位的确立,是在《基本法》完成了对经典宪政模式中贤人政治和整体人民观的批判、引入政党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才实现的。为了发挥党团对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基本法》规定了党团相对议会、政党的独立。党团相对议会独立的本质,是少数党团相对多数党团的独立,只有实现这种独立才能落实立法与行政分权制衡的宪法原则,实践中的问题主要围绕着党团成立条件与资助平等。随着政党社会动员功能的萎缩,党团对政党的控制日益加强,但是为了督促政党保持并扩大其社会基础,有必要保证政党相对党团的独立性,对此,德国的实践主要从切断党团与政党的法律与经济联系着手。  相似文献   

4.
一 绪 论2 0 0 0年以后 ,韩国选举中出现的最令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因特网被积极地用于选举过程之中。对于政党和政客们来讲 ,因特网是一个进行有效选举活动的手段 ;而对选民来讲 ,因特网正在成为一种参与政治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利用因特网进行政治参与的选民逐渐增加将能够带来克服既存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扩大民主参与度 ,因此成为人们新的关注对象。在 2 0 0 0年第 16届总选中 ,以市民团体的推选运动及政治参与为起点 ,在政党公职候补人选举过程中 ,引进了自下而上的公荐制度 ;同时在推出大选候补人选的预选中 ,通过利用因特网进行投…  相似文献   

5.
程迈 《德国研究》2013,(4):4-24
德国《基本法》第21条第2款运用政党国家理论和自卫民主理论制订了政党取缔条款,对政党的宗旨和活动划定了宪法边界,以此来保护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但是1950年代联邦宪法法院做出的两个政党取缔判决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审判色彩。有权提出取缔申请的国家机关在决定是否提出取缔申请时也很大程度上受政治投机考虑的影响,从而削弱了德国民主过程的开放性。2003年的德国民族民主党取缔申请因为程序问题被法院驳回,又在很大程度上从技术层面否定了政党取缔条款的有效性,使政党取缔条款和自卫民主理论在德国《基本法》实践中的影响日渐势微。因为理论上的矛盾与实践中的不足,政党取缔条款无法承担起保卫民主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引言现代政党是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代议制民主的主要载体,发挥着提名政治候选人、选举动员和社会集团利益代表等重要功能。现代政党理论主要源于对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欧19世纪以来的政党发展史的抽象与提炼。一般而言,根据其社会基础的不同,既有政党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7.
外国人的选举权问题一直是法国社会中重要的政治与社会议题,近些年来支持与反对的舆论共存,其原因各有不同;随着欧洲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尤其是欧盟相关法令的实施,外国人在法国的选举权从欧洲公民这一群体上实现了突破,由此也在政治实践中进一步区分了欧洲公民与第三国侨民两个群体,后者选举权的实现一直是一个未能在立法上得以推进的问题。综观法国在外国人选举权问题上的考量与实践,可以看出,其问题实质指向于民族国家的主权与政治民主,在当代,民族国家作为公民身份认同与权利诉求的核心框架是基本不变的。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国家在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普遍参考西方政党政治体制,建立起周期性、竞争性的选举制度。这种制度设计有意通过政党轮替执政的方式,实现政治参与和利益代表最大化。1993年,柬埔寨也确立起以政党选举为中心的政治体制。而在近30年的政党政治发展进程中,柬埔寨并未出现多次政党轮替执政的现象。洪森领导的人民党政权始终主导着国家政治发展走向。通过进行政党内部调整,运用法律、政治和宣传手段,洪森政权有效维护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平衡对外关系,引领柬埔寨探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树立起强政党与政治强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苏联于今年3月26日进行了人民代表的选举。按规定选出2250名代表,其中1500名按地区和民族区选出,750名由各社会组织直接选出。据资料表明有13万1000人参加投票。这件事可以说明苏联这次选举的民主化程度。这次选举是在苏联选举法公布后进行的。从候选人提名到投票选举基本上遵循了民主、公开和自由竞争的原则。新选举法规定,代表候选人名额不受限制,选票上可以列入若干个候选人姓名。选举前经过多次筛选,最后登记了3775名候选人,社会组织750个席位有880名候选人。此举得到群众拥护。他们反映:过去苏联人民只有投票权,并没有选举权。这次选举才是真正的选举。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从经验的角度,探讨不同的政治社会化经历对选民支持候选人决定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鉴于韩国政党政治历史不长,笔者将西欧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概念引入韩国社会。因此,本文以"和参照组的政治沟通"作为政治社会化指标,考察在2007年和2012年两次总统选举中韩国选民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对支持候选人决定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韩国选民越是通过具有相同政治倾向的周围人实现政治社会化,稳定地支持同一政党候选人的倾向就越明显。这个结果意味着不同于以往不同居住地选民支持不同政党的惯例,韩国选民通过政治社会化来加强与特定政党之间关联性的基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1.
西方社会的民主制度既非同一模式,更不是一步到位。在法国,民主首先作为一种反对特权的思想观念(主权在民)出现,其目的是推翻旧政体,建立一个以平等的政治、法律身份为基础的新体制。借助当时依然存在的代议机制——三级会议,第三等级宣布自己足以代表整个民族并组建了国民议会,由此掀开了现代民主制度的新篇章。虽然当时的共和主义者是以卢梭的民主理念为蓝图,即"公意"体现在公民直接参与法律的制定上,但在实际落实中,国民议会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委托立法,即间接立法的办法,而对选举权拥有者的界定则经历了更为漫长和曲折的道路。"一人一票"只是自称"民主制"的国家中普通民众拥有的相同生活方式,其更为核心选举办法则更多依托于各国政治体制的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12.
在监督机构方面,工农检查院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和东德部长会议的监督机构。工农检查院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积极助手,直接受着它的委托和根据东德政府的任务,实施其保证高度的国家纪律和巩固社会主义法制的活动,从而决定了它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地位。工农检查院始终不渝地贯彻列宁的关于人民监督的思想,把国家监督与工人、合作社社员以及全体劳动者实施的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并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  相似文献   

13.
以"宪法"和"地方自治法"为准绳,韩国实行地方自治制度,以团体自治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自治模式,由选举产生的各级地方议会、政府具体行使自治权。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历了短暂的、不完全的地方自治,之后中断了31年。自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6月,韩国共举行了5次地方选举。韩国政党通过推荐或支持候选人参与教育监和教育议员以外的地方自治团体首长和地方议员的选举,积极地介入地方自治的整个过程,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韩国政党的参政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泰国新宪法于2016年8月7日全民公投通过,并于2017年4月6日正式颁布,成为泰国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颁布的第20部宪法。相较于1997年宪法和2007年宪法,新宪法改变了国会上下两院的选举制度,扩大了上议院、独立机构权力范围,增加了修改宪法的难度。新宪法使得泰国政党地位进一步降低,实现了政党与精英阶层的分权,泰国将进入一个受控制的权威主义民主时期。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以来印尼华人积极参政,至今已成为印尼政治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2014年印尼大选,华人选民受到印尼主要政党的高度重视,不仅纷纷派出华人候选人,个别政党还邀请华人搭档竞选总统副总统。华人积极参与国会选举,成绩显著,广大华人选民倾力支持的佐科维成功当选总统,凸显了华人选票的影响力。在印尼不断推进政治民主和族群和谐的大环境中,印尼华人参政的良好势头,将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选举审查是指在选举的筹备,选举程序进行,结果的收集、统计与计算以及议席分配等过程中,对选举合法性与有效性予以审查的程序。在西方民主国家,选举审查一般是由议会中具有司法性质的委员会或法院进行。德国则采取先由联邦议院自行审查,联邦宪法法院享有终审权的混合审查模式。该模式运行的六十多年间,就联邦层面而言,数以千计的"选举异议"与二百多宗"选举审查诉愿",无一例成功挑战选举结果而导致问题选区重选。参选人口超过六千万人的联邦选举可以经受如此考验,与保守审慎、旨在对大选产生的代议制机关予以存续优先保障的路径选择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英国宪法司法化趋势日趋明显 ,司法机关在国家权力机关间和国家与个人间的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此过程中 ,欧洲一体化起到了催化作用。随着欧共体法纳入英国法律体系 ,欧共体法至上原则的确立使各行为体认识到议会主权的变革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也是可行的 ,同时欧洲法院和英国法院可以借助欧共体 /欧盟的法律制度对议会立法行使事实上的司法审查职能。而《1 998年人权法》 ,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趋势 ,使英国司法机关可以利用宪法手段对公民权利和自由提供更为积极的保护。因此 ,英国宪法司法化是一个内部和外部力量间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 ,它通过沟通、对话和学习实现了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8.
从应对"9·11"看美国两党的执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劲松 《美国研究》2003,17(1):7-29
美国政党的执政方式是一个值得专门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政党制度特点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第107届国会与布什总统应对"9·11"恐怖袭击,建立国内安全体系的过程,借以从两大方面论证美国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即同一执政党内部,执政权如何配置?分裂的政府中两党各行使哪些执政权?两个执政党如何处理相互关系?最后,本文探讨了美国政党的执政方式与民主和法治的关系.作者认为,宪法规定的民主制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党内和党际的民主制度,才可能实现.同样,宪法规定的分权制衡制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党内和党际分权制衡制度,才可能实在地支配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从本文所分析的应对"9·¨"的过程看,美国两党的执政方式体现了宪法所规定的民主、分权和制衡制度,这是它长期实行而不易改变的基本原因.反过来,长期以来美国宪法关于国家权力的规定能见诸实施,要归功于两党所奉行的民主、分权和制衡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9.
卡特尔政党模式是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突出成果,其显著特点是政党与国家的结合以及政党之间的频繁联盟。因此,卡特尔政党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对政党作为治理工具特性的强化,以及对传统西方以"选举竞争"为基础政党理论的颠覆。从组织结构、社会基础、财政资助和政党竞争等四个维度出发,卡特尔政党模式显然已经在德国兴起。本文认为,选民代际更替和新社会运动对政党功能的部分替代是德国政党卡特尔化的结构性原因;主要政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结盟而非竞争的方式进行运作则是行动者因素;德国国内治理问题、外部环境压力以及政治文化的改变也是影响德国政党卡特尔化的情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欧盟制宪运动开始之前,欧洲公民身份经历了从市场公民身份到政治和社会公民身份两个阶段的发展。欧盟制宪是包含多重议题和内容的动态政治过程,它推动欧洲公民身份建设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宪法公民身份建设阶段。公民对制宪过程积极的民主参与和意见表达引发了他们对自我身份的重新理解和定位,促进了欧洲认同意识的发展;宪法对欧洲公民宪法性地位的规定、对公民权利的极大丰富以及为实施和保障公民权利所进行的统一的联盟司法体系建设都代表着未来欧洲公民身份发展的方向。从推动欧洲公民身份建设的积极意义来看,宪法条约遭否决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倒退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