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读了赵传君教授等著述的《中俄经济体制改革比较》一书,颇有一些感想和收获。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比较经济学及比较经济体制学开始在我国学术界流行开来,一些学者先是对苏东经济体制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西方国家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对东西方经济体制和中外经济体制进行比较。我的感觉是,这些比较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外的经济体制,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阔视野,提供思路,我们从这些比较研究中应该说受益匪浅。今天,我们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改革历程,但改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1972年,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首都各大公园同时举行游园活动。我主要负责中山公园游园活动的组织和警卫工作。我在“文化大革命”前,是北京市东城公安分局局长,“文化大革命”中被揪斗了三年多,批斗了370多场,还被关进良乡监狱一年,后因病出狱休养一年多。  相似文献   

3.
我们也吃上了“包子” 2003年,作为推动海峡两岸包机的台湾“立委”第一人的蒋孝严先生,曾把五十三年来为首次实现两岸包机形象地比作“馒头”,把直航“三通”比作“包子”。当时,他曾高兴地说:“馒头做好了,包子不远了!”2008年12月15日当他亲眼看到两岸实现了海、陆、空直接“三通”,激动地说:“数年来承受的诸多压力,所付出的种种辛苦,总算有了回报。”  相似文献   

4.
5.
“9·11”事件出乎意料地促成了俄美欧关系的靠近,但它们都抱有不同的目的,俄罗斯经济发展需要美欧的支持,所以,“9·11”事件正好成为俄与美欧改善关系的契机,欧洲希望借此机会,建立一个“完整”的欧洲,美国则从反恐需要出发,认为没有俄罗斯的支持,反恐战争是难以取胜的,所以,基于各自战略的考虑,俄美欧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提升了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双方达成设立新的俄--北联合理事会及“北约20”机制的协定,对于俄罗斯来说,与北约关系的接近不仅可以阻北约第二轮东扩的推进,还有可能通过发展与北约的关系来达到融入欧洲从而融入世界的目的。“9·11”事件后,北约东扩将继续向前推进,目标是中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但未来北约东扩的推进也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8.
“9·11”事件后,大国关系显示出差等式的力量结构与复合式多边均衡结构并存的局面,一个突出现象是大国力量消长集中在亚洲的次区域层面,中亚地区已成为美国实现其国家利益最为关键的核心战略地带。半年来,大国关系中单边评论外交甚嚣尘上,但也存在着找到一条大国间平等互利、直辖市共进的发展合作途径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10.
一、东盟整体的态度 "9·11"事件之后,东南亚认为是国际关系新一页的开始,确定了美国的霸权和领导地位.东盟清楚地认识到美国打击恐怖主义并不是为了东南亚的利益,但面临的选择只有支持或反对.为了东南亚的利益,东南亚普遍支持美国对恐怖主义采取的报复行动,但实际上它们主要是强调对国际恐怖活动打击和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完全跟着美国走.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在亚洲东方崛起。明治年间日本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19世纪末对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霸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从此走上了以武力侵略征服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傅斯年“学而博则仕”。1917年,留美的胡适至北大哲学系任教。当时北大文科生中,学问功底最好身是山东来的傅斯年,绰号“孔子后第一人”,被传统派教授黄侃、刘师培视为国学后继者。在胡适感召下,傅发起《新潮》杂志,与《新青年》呼应,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14.
15.
祖光先生逝世六周年了。他还活在我的心里,活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是不会被遗忘的。他不仅是有“神童”之称在戏剧史上留下经典名剧《凤凰城》、《正气歌》、《风雪夜归人》的剧作家,还是一位将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的舞台艺术搬上银幕的杰出的电影导演;他不仅是被周恩来称为“最好的朋友”的“左派”文人,而且是把珍藏的两百多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的爱国者;他不仅是才华横溢、独标高格的一位名流,更是具有儒风侠骨的当代豪杰之士。  相似文献   

16.
2月初,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卡杜勒·卡迪尔·汗在确凿证据面前承认自己向伊朗、利比亚和朝鲜等三国泄露敏感核技术的事实,并称对“核泄密”事件负全责。汗被解除总理科学顾问职务、美国表示对巴“核泄密”事件“既往不咎”之后,汗得到穆沙拉夫总统的“宽恕”。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长期以来,沙特与美国的关系可归结为“石油换武器”或“能源换安全”。但“9·11”事件使沙美关系出现逆转。目前,美国在中东大力推行“民主化”战略,沙特国内政治反对派要求全面改革的呼声高涨。为化解冲击,纾缓压力,沙特在加大反恐力度的同时,调整内外政策,采取渐进式改革的“中间道路”,其外交多元化势头和“东向”趋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