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自1998年11月公布施行以来,对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乡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2.
1995年以来,我先后在海南两个社会经济文化差异都很大的县工作。一个是山区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个是经济实力较强的沿海县澄迈县。然而,两县的农村村民自治过程所折射的经济社会、民主进步、村民自治、基层组织作用问题,在中国广大农村皆有代表性。作为一个中国县域社会的管理者,在拜读徐勇老师的专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之后,深感有必要结合我的经历和认识,对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进行一些冷思考。  相似文献   

3.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改了原有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 ,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加强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建设 ,对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村民自治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村民自治及其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我国广大农村的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是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陆炳强 《当代广西》2008,(21):32-33
1980年初。新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在广西宜山县三岔公社(现属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诞生。两年后,“村民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8年6月1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国开始试行,1998年11月4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稿正式颁布施行。由此,村民自治正式步入法制轨道,实现了从民主原则到公民行为的巨大跨越。这被称为中国内地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政治生活的最大变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村民自治制度,已成为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学斌 《中国民政》2011,(10):21-23
近年来实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为完善村民自治功能提供了优秀的人才资源,但也给村民自治制度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个是大学生村官的选举权问题,一个是同一组织中的二元身份问题。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本刊特约齑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李学斌,撰写《有效衔接大学生村宫制度与村民自治制度》一文,希望能对建立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村民自治制度,打牢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人才基石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姜力 《中国妇运》2009,(7):11-13
今天,全国妇联、民政部在这里召开推动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实践经验交流会,这对于提升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实践的质量和水平,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把农村村民自治实践引向深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昨天,陈至立副委员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推动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实践作出重要指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新京报》近日刊登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的文章说,村民自治选举中发生贿选,说明老百姓手中的选票有了分量。但贿选本身是村民自治发展中一种不健康的现象,应该通过法律规定加以限制。在短期  相似文献   

8.
《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实施1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初步建立走来,这是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管理模式和中国传统封建观念的影响,在实际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村民政治觉悟不高村民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应有职能.村民会议和村委会及乡镇基层政权之间关系不畅,村民自治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现象,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群众民主意识淡薄,参与自治热情不高。1982年,《宪法》给农村基层组织进行了重新定位:农村村委会是由村民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9.
黎莲芬 《理论月刊》2010,(2):168-170
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的村民自治是我国村民自治的成功案例,其成功的经验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由合寨村开启的中国村民自治,是在争论中艰难前行发展的。实践第一和着眼未来是我国村民自治发展的两条基本经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大力发展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确立为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可望通过大力发展村民自治,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中的“贿选”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中的村民自治,是一种农民的自发创造和国家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产物。在总结各地农村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与1998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从法学的角度分析,1982年《宪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质上确立了: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中公共权力的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从村民自治的实践来看,民主选举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础,没有合法有序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都将是空中楼阁。但是在目前的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贿选”问题因其…  相似文献   

11.
杨建平 《中国民政》2008,(11):40-40
从1988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试行,我国村民自治制度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20年来,这部伟大的法律把中国农村从旧的思想观念中一步步解放出来,引领村民自治发展方向,推动村民自治发展进程.促进乡村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村民自治"已无法适应和容纳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了,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促使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由"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型,加上县乡基层政权的行政管理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两者相结合推动了新型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初步形成。这种新型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既能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对基层民主政治变革所提出的要求,又能满足国家政权有效地控制和改造农村社会的需要,并由此重塑了基层政权与自治乡村的关系,形成了以"服务—监督"为核心的新型"乡—村"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司海燕 《传承》2009,(10):144-145
由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本身不完善,致使村民的自治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要加快《村民自治法》的立法,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宪法》中有关村民自治制度的规定,以完善我国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987年11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村民自治得以法律 的形式确立下来。1988年,国家民政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村 民委选举。目前全国60%以上的村庄都初步建立了村民自治制 度。在实施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虽然村民会议最能够体现直接民 主和村民自治精神,但是由于人口多,居住分散,村民素质不一等 原因,实行村民会议制比较困难,一些地方创造了村民代表会议 这一组织形式,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广西基本上都实 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民主选举方面,从建立选举组织和机构, 进行选举动员和选民登记,到确定选举方式、产生候选人,以至最 后进行直接投票选举。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村民对于村委会选举 的参与率都比较高,各地农村的投票率都在85%以上,村民自治 基本上具备了萌芽中的现代民主制度的主要特征。在一些经济发 达的农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明显提高,但是民主法制建设 在边远落后的农村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合村并组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笔者认为,合村并组要因地制宜,规模要适度,不能与《村委会组织法》相违背。 一、要遵循村委会设立的原则二村委会的设立,直接涉及到村民自治。如果村委会设置规模过大,村民之间难以相互了解,召集会议比较困难,不利于村民全体讨论决定问题,影响到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发挥,村民自治就会落空。相反,如果村民委员会的设置规模过小,聚集不起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干部人选缺乏,农民负担重,同样也会影响到村民自治水平的提高。因此,村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黎莲芬 《前沿》2011,(12):123-125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自治是民主选举的保障。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正式施行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7次以上村委会换届选举,对保障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政府对村委会选举干预过多、贿选现象严重、村民实际参与率不高是当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定位,依法支持和保障村民行使选举的民主权利;通过立法把两办《通知》的精神明确化、具体化、制度化;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加强组织工作,保障每一个选民的参选权利等对策是改进和完善我国村委会选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大力推动和村民自觉要求下,锡、昆两市的村民自治取得重大进展。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工程。它有利于改善农村的干群关系,有利于遏制农村的腐败风气,有利于培育村民的法制观念,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兴办公用公益事业。所以,村民自治是维护农村持久稳定的必要条件。由于这项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当前农村仍然存在多种不稳定因素,有待政治体制的推进与村民自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一、村民自治的现状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产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国的村民自治走过了一条探索、发展、完善的路子。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确实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其一,村民自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当前,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毕竟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均衡,民主政治建设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表现在村民自治方面,存在着将村民自治流于形式的状况。尽管全国大多数地区正在逐步推进村民自治和基…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天津市蓟县认真贯彻落实,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一些实际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处理问题。正确处理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必须明确,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活动,村民自治是党领导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产物,村民自治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达到预期的目标。一、正确认识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1.澄清几种模糊认识。有的村委会的同志认为,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行使职权,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