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老衙门作风"现象少了,但是在一些地方,"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照旧不办"的"新衙门作风"开始滋生。脸热心冷、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其本质上就是庸政懒政怠政,是一种新的腐败,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腐蚀性,其危害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2.
谈及腐败,恐怕没有人不对此深恶痛绝的。即使是腐败分子,在大庭广众面前也会装腔作势地大讲腐败的危害,大谈自己反腐败的决心。然而,人人都憎恨腐败,各级党组织也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何腐败之风仍然屡禁不止,仍有领导干部如飞蛾扑火,"前赴后继"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远恨腐败近不拒腐蚀。他们在反腐败问题上,只作表面文章不真反腐败,甚至明里喊反腐败,暗里却搞腐败。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部署做好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李克强强调,要确保今年经济社会目标如期完成,严厉问责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他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笔者认为,总理说"懒政"也是腐败,不仅是对"四风"的深度解读,更是对百姓的尽职,对人民的负责。要治理"尸位素餐"式腐败,当亮出"利剑",刺  相似文献   

4.
当前,"为官不为,廉而不勤"是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热门话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随之,2014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15年4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201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6,(7)
正自去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公车改革的《意见》和《方案》,便开启了我国公车改革时代大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要改革部署,表明了党和政府锐意改革、厉行节约的坚定决心,广大群众也对此充满期待。时至今日,改革步履已近一年,过去"车轮上的腐败"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与此同时,"车轮上的懒政"却又在一些地方悄然滋生。不久前,根据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在湖南、河南、山西  相似文献   

6.
刘绍堂 《创造》2003,(9):50-50
无论权力大小,只要有权力存在就可能有腐败与之相伴。这不仅是中外历史政坛的遗训,而且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坛都难以根除的毒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管理体制正处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腐败问题容易发生。当前在县处级及其以上领导干部中频频发生大案要案的同时,一些乡镇级、科局级,甚至村级、股所级等基层领导干部的腐败事件也屡见不鲜。那么,基层领导干部权小势微,也会发生腐败的根源在哪里呢?一、"吃了嘴软,拿了手短"是导致基层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社会根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也会自然而…  相似文献   

7.
<正>领导干部是党员中的"关键少数",直接关系到党的健康、活力和生命,"关键少数"要担负关键责任,"关键少数"要发挥关键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古语有云:"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领导干部的  相似文献   

8.
廖逊 《今日海南》2014,(2):23-23
<正>有人说,腐败是东方国家的特殊现象。其实不对,腐败是切国家的普遍现象。无论是英国长达60年的乔治三世时期,还是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镀金时代",都是典型的"腐败高发期"。有人说,腐败来自集权,"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其实也不全对,因为18-19世纪的英美两国,都建立了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腐败高发期"照来不误。2005年华盛顿只有人口20万,竟有3.5万人专靠院外游说吃饭,谁出钱多给谁干,分明是合法的政治腐败。假如没有漫长的社会改良运动和进步主义运动,英美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早被腐败摧毁。  相似文献   

9.
《浙江人大》2015,(4):71
"市委副书记与私营企业主打麻将获利200多万元"、"科长以大幅低于市场的价格购房"、"领导干部开设赌场渔利"……近期类似腐败案例频出,引发舆论热议。是领导干部"赌术高超"、"生财有道",还是他人借机迎合奉承谋取不正当利益?网民"卢羡婷":如果传统腐败是"裸露的疮疤",那么变相腐败则是"深  相似文献   

10.
说起腐败,恐怕没有人不对此深恶痛绝的。即使是腐败分子,在大庭广众面前也会装腔作势地大讲腐败的危害,大谈自己反腐败的决心。然而,人人都憎恨腐败,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也深入开展了反腐败斗争,但为何腐败之风仍然屡禁不止,仍有领导干部如飞蛾扑火“前赴后继”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远恨腐败近“沾腥”。他们在反腐败问题上,只做表面文章不真正反腐败,甚至明里喊反腐败,暗里搞腐败。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大都有一个蜕化变质的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领导干部面临着许多诱惑和陷阱,只要你手中有点权力,奉承逢迎者便会围上来投其所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把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全党面前,特别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我们必须在思想方法、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上不断总结创新,努力构建领导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三不”长效机制。一、关口前移,着眼防范,教育入手,夯实思想基础,使干部“不想腐败”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中,第一项是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第二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主要是抓风气问题,大量的工作是抓思想教育;第三项是办案,办案全过程也有不…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     
正有一种懒政,叫"看起来很忙":表面看很勤奋,东奔西走、忙上忙下,但全是做样子、摆架子,就是不碰"病根子""烂摊子"。——《新华每日电讯》刊文指出,较之传统"懒政","虚假勤奋"式的懒政更加隐蔽,危害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认为不要轻易谈退下来,坚持在第一线,像蜡烛一样,把蜡烧光了再说。这个才叫做奉献。——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说,国家培养一个企业家代价太大太大。如果自己现在开着飞机到处去玩,那是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13.
麦加 《创造》2015,(7):66-67
<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聚焦整治为官不为,能够带动干部作风全面转变提升。"八项规定一出,干事没了好处""干事是大家的,出事是自己的,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各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针对当前少数干部中出现庸官懒政、为官不为苗头,云南昆明市委组织部近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治理为官不为,是昆明首个整治"为官不为"的制度,按规定建立昆明市  相似文献   

14.
<正>"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的职务就意味着责任担当。"三严三实"直指为人为政的根本,切中干事创业的要害,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要求,是领导干部为官履职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是检验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及工作能力的"标准"。践行"三严三实"就应牢记责任担当,始终做到心中有责,明责担责尽责。要知责明责,强化"思为"之责。"为官不为""庸官懒政"是"四风"之弊的表现,是宗旨意识、担当意识的缺失,是政绩观、事业观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思想意识的松懈和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侥幸心理、麻痹心理、自负心理和补偿心理更是诱使有些领导干部滑向腐败深渊的关键因素。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干部培训,引导领导干部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建设廉政文化、净化政治生态,筑牢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精神堤坝。  相似文献   

16.
本刊上期专题对如何看待领导干部"身边人"及"身边人"带给领导干部怎样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的腐败犯罪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其中包括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形成窝案串案,涉及面广,影响恶劣。为此,国家通过修改刑法加大了对这类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在职或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家里人""身边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影响力索贿受贿,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由于"身边人"参与腐败行为比起领导干部直接索贿受贿情况更复杂,更具隐蔽性,要真正做到有效打击,将刑法新规定落到实处,恐非易事。如何切实帮助领导干部成功突围"腐败包围圈",营造和形成"廉政包围圈"。这已是反腐新形势下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刊上期专题对如何看待领导干部"身边人"及"身边人"带给领导干部怎样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的腐败犯罪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其中包括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形成窝案串案,涉及面广,影响恶劣。为此,国家通过修改刑法加大了对这类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在职或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家里人""身边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影响力索贿受贿,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由于"身边人"参与腐败行为比起领导干部直接索贿受贿情况更复杂,更具隐蔽性,要真正做到有效打击,将刑法新规定落到实处,恐非易事。如何切实帮助领导干部成功突围"腐败包围圈",营造和形成"廉政包围圈"。这已是反腐新形势下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滞等靠要的懒政思维案例:抓住贫困县帽子不放,反映出一些县领导干部存在着懒政思维。除了那些确实比较贫困的县之外,某些并不贫困的县争当贫困县,或者已脱贫的县不愿摘帽,根源还是经济利益的吸引和诱惑。其突出表现就是等靠要。对真正的贫困县进行帮扶,自然是责无旁贷。而给富县戴上穷帽,不仅有违扶贫工作雪中送炭的初衷,更有损公平公正,也让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对名不副实的贫困县是否也应该进行清理了?  相似文献   

19.
本刊上期专题对如何看待领导干部"身边人"及"身边人"带给领导干部怎样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的腐败犯罪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其中包括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形成窝案串案,涉及面广,影响恶劣。为此,国家通过修改刑法加大了对这类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在职或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家里人""身边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影响力索贿受贿,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由于"身边人"参与腐败行为比起领导干部直接索贿受贿情况更复杂,更具隐蔽性,要真正做到有效打击,将刑法新规定落到实处,恐非易事。如何切实帮助领导干部成功突围"腐败包围圈",营造和形成"廉政包围圈"。这已是反腐新形势下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很多事情,没有新观念,今天或许可以勉强应付,明天就未必完全能够适应各级领导干部如若观念不新,在实践中不但很难跳出旧框框的羁绊,而且可能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时下少数领导干部头脑中的旧观念不说根深蒂固,也是颇为活跃。略举几例:旧观念一,"不上互联网,照样干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