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它象征纯洁,是"人之初",无污染的形态,而一生的经历又赋予其不同的意义与希望,如同扎染,由白至蓝再至青,每染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白族扎染在大理的周城村已传承千年。张仕绅家的三代人都开染坊。染坊的命运,无疑是白族扎染百  相似文献   

2.
白族本主崇拜所反映的民族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崇拜是白族社会中一个显著的文化现象,它溶铸了白族各个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凝聚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乃是白族诸多传统的折射,白族的民族性格亦蕴含其间。可以说,本主崇拜是白族性格的一个投影,从本主崇拜中不难寻觅出白族显著的民族性格。 一、开朗乐观,勇于追求幸福生 活  相似文献   

3.
邑人  洪钟 《今日民族》2008,(8):37-38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意为“本境福主”,就是村社保护神,是掌管本村社的生死祸福之神,能保国护民,保佑人们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白族村寨几乎都建有本主庙。从白族的本主来看,有古代(如南诏、大理时期)的帝王和文臣武将、英雄人物、宗教神佛等,也有自然崇拜之神。东山庙就是丽江金山白族的本主庙,供奉的是东山老爷。  相似文献   

4.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宗教信仰,蕴含着外顺于天,内强于己的生存基础;求真务实,重视今生的生存信念;艰苦努力,百折不挠的生存实践;天下大利,和谐共存的生存理想。通过白族本主崇拜总结白族先民的生存智慧,有助于促进白族生存理念、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的传承,有助于白族与各民族的交融。  相似文献   

5.
<正>剑川是"白族之乡",2017年末全县总人口18.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14%,其中白族人口占90.16%,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在这里,包容开放的白族居民创造了本主为主、吸纳多元的剑川文化,被誉为"白族文化聚宝盆"。正因为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全县白、汉、彝、傈僳、回、纳西6个世居民族,  相似文献   

6.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族宗教,阿叱力教是形成于古代白族社会的佛教密宗新宗派。这两种宗教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表现了印度密教在洱海地区的白族化,以及白族固有的宗教信仰在外来宗教冲击下而发生的演变。阿叱力教与本主崇拜之间,在祀神格局、寺庙建筑、信仰仪轨、宗教义理乃至神话传说等方面,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佛教与白族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族自古就有拜龙习俗.佛教传入后,白族龙文化逐渐分裂为龙神崇拜和龙本主崇拜.佛教龙文化也因其与白族固有龙文化的核心意识原始水神观念相契合,开始为白族人民喜爱,并逐渐以不同方式、规律和特点对龙神和龙本主崇拜产生影响,从而使白族龙文化体系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长期以来稳固的民间信仰,白族先民博采中原文化之长,形成了以儒家文化承袭和转化为主,佛道共济,"三教共拜"为特征的本主信仰。基于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促使"三教合一"在白族地区呈现独有的样貌。具体表现在丰富的多神崇拜、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和形式多元的宗教活动中,可以说,白族汉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即是儒释道三家在大理合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白族本主崇拜研究述评──兼谈本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本主崇拜研究述评--兼谈本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李东红自本世纪初叶至今,治白族史或云南地方史的学者,以及从事宗教学研究的专家,对白族本主崇拜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们从田野调查入手,征引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本主崇拜进行调查、研究,成果不断刊布。正值...  相似文献   

10.
徐彦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37-140
文化生态变迁一方面给白族扎染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其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让白族扎染陷入了发展瓶颈。在文化生态变迁的背景下,以周城白族扎染为例对白族扎染艺术装饰性变化进行探讨,着重分析文化生态变迁下其装饰性变化的特征及原因,并基于白族扎染艺术装饰性变化的辩证分析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宗教信仰的视角探析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和分析了大理白族对佛教、道教和本主的多元宗教信仰,以及这些宗教信仰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并以此为视角,探析了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课题组 《思想战线》2000,26(5):58-61
有关白族本主崇拜或本主文化的宗教形态、社会-文化功能等方面的诸多讨论,其关键和焦点都是本主崇拜的定位问题.这个问题既牵涉到宗教学和民族学的理论,又跟民族意识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对它的几个重要侧面做深入的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14.
周城是大理州最大的白族自然村,有16个农业社,1878户、8668人,耕地面积3105亩。整个党总支共有210名党员,下设3个党支部,24个党小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周城村党总支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依靠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使全村的经济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开始步入小康。199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已达2005万元,人均总收入2263元,纯收入1382元;村办乡镇企业有扎染厂、奶粉厂、民族贸易公司、电影院、旅社、饭店等12家;从事种植业、饲养业、…  相似文献   

15.
阿荩 《今日民族》2016,(10):16-18
正老经母很忙住在大理古城里的洪广兴奶奶今年已经78岁,和其他城里的老太太不同,她每天忙碌在苍山、洱海边的一座座寺庙中,或是某一家红白喜事的经堂边……她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老经母。在大理,每个白族村都有一个自发的民间信仰组织——莲池会,由60岁以上的老妈妈构成。她们既信奉佛教和道教的神灵,也信奉本主,念经拜佛是她们主要的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三元教"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湖南桑植白族地区的普化型民间宗教信仰,具有神祗、典籍、神职人员、朝科、仪轨、卦象与符号等较为完整的信仰体系."三元教"较多地受到道教、傩愿戏和白族本主信仰的影响,但又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本质上属于三元神而非傩神崇拜.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白族老人。他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中国的航天航空事业上。  相似文献   

18.
洱源,洱海之源,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南诏时期六诏的三诏(浪穹诏、施浪诏、邓赕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卓越的智慧、辛勤的劳动、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留下了无数神奇、优美的神话故事传说,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民族文化。洱海源被誉为是“神话的王国”,“民间故事的宝库”。“本主”文化,就是洱海源民族文化之花中馨香四溢的一朵奇花。在洱海源的白族村村寨寨,自古以来,就信奉“本主”。“本主”,本境之主,即一个自然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庇佑之神。在洱海之源,本主多达一百七十…  相似文献   

19.
在大理地区流传着一系列大黑天神神话,约可分为三类:一为本是玉皇大帝侍者,因违抗玉皇旨意而“吞瘟丹”、救人类,成了“土主”或“本主”;二为本是清官或义士,与“升天台”恶蟒斗而献身除害,成为“本主”;三为其它本主神话传说。这些大黑天神神话是如何形成并发展成系列的呢? 一 大黑天神“吞瘟丹”、救人类的神话,流传于巍山、大理、剑川等地。在巍山,大黑天神为巍山彝族各村共有的“土主”。“相传大黑天神奉天上的命令,叫他背了装着瘟丹的葫芦到人间来撒毒药,他感到百姓无罪,为什么要害死他们呢?于是他自己把瘟丹吃了。因为药力厉害,烧得难熬,他就跳下了海,结果把海水烧干了一寸,他的全身也被烧黑了”。在大理,大黑天神是喜洲、金  相似文献   

20.
徐朝霞 《今日民族》2002,(11):12-14
在著名风景名胜地蝴蝶泉边,坐落着一个中国最大的白族聚居村——周城村:国道214线穿村而过;公路旁,村中央,那座气宇轩昂的典型白族建筑.以及照壁上那四个颇为自信的大字“秀甲天南”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过往行人如果你有兴趣就此下车驻足观看。你还能发现。那四个大字旁写有一诗“天生旅游处、地就白族村”。照壁左边是挂有“小康村”称号的大理石牌。右边是挂有“亿元村”称号的铜牌,这都是中共大理市委、市政府分别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月授予该村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