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左连村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其经济发展成就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成熟工业经济的产品,例如,钢、化工、机械、铁路装备、国防货物等都达到了一定的生产水准...  相似文献   

2.
张伟 《南亚研究季刊》2008,(2):52-56,61
印度民族工业资本的依附与独立的内在矛盾性是这个大国在从殖民生成到民族独立的整个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英帝国对印度的殖民侵占和经济掠夺,这决定了英属印度民族工业资本成长中的弱小、扭曲以及内在的主要矛盾——依附与独立。但是,正是在这样受压迫与受剥削的历史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印度民族工业资本一定会摆脱依附获得独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外国资本一直是印度发展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它包括外国援助和外国投资两部分。本文拟对印度各个时期的外国投资规定及现行政策作一综述和介绍。一、印度投资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投资领域 1948年印度独立之初,在印度的外国私人投资的分布情况是,制造业占21%,种植业占16%,采矿业占4%,贸易部门占27%,银行业占14%。而在制造业中,50%以上的外国资本投于黄麻、棉花和橡胶工业,约10%投于钢铁工业和其他金属加工工业。印度政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迅速制定了第一个工业政策决议。1956年4月印度通过了新的工业政策决议,为了适应现代化和工业发展对技术产生的不断变化的需求,该工业政策决议于1970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一直是印度国民经济的最重要部门。目前,印度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占27.66%,全国人口的73%生活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棉麻纺织、制糖、制茶等)在全部工业产值中占的比重仍然偏高,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这些工业的发展;同时,印度农业还提供了大量出口商品,对其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国际收支状况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印度农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是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以来,以纳拉辛哈·拉奥总理为首的印度政府,在特定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下,开始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以期逐步摒弃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行政控制与许可证模式的外贸和工业管理体制,提高经济效益,使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主导,把印度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5.
印度农业新政策出台的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农业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经过独立后的艰苦努力,印度终于在70年代末达到粮食基本自给。但印度广大农民依然贫困,农业依然制约印度社会经济发展。面对加速进行的经济改革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印度正在推行新的农业政策。独立前的印度,曾经饥荒不断,饿殍遍野,仅1942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就使数百万人丧生。独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印度仍未摆脱饥饿的困扰。长期以来,农业不仅影响数亿人民的生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印度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而影响…  相似文献   

6.
印度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印度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部门。但是,印度长期遭受殖民主义掠夺,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独立前夕,农业处于凋敝状态。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后,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建设,但又面临国内资金短缺。印度的投资率比积累率高1.5至2.5个百分点,缺额靠外国资金弥补。其中大部分是外援,小部分是外国私人投资。自1949年至1987年3月,印度共接受外国经济援助5236.9亿卢比,其中赠款为541.97亿卢比,占10.3%,贷款为4417.34亿卢比,占84.35%,美国剩余农产品援助为277.39亿卢比,占5.3%。实际使用的外援总额为3797.12亿卢比,其中赠款为481.72亿卢比,占10%,贷款为3033.52亿卢比,占79.89%,美国剩余农产品援助为281.88亿卢比,占7.42%。各  相似文献   

7.
印度政府促进农村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孙瑶独立以后,印度政府在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同时,也制定了各种促进农村工业化的政策措施,鼓励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兴建工业。一、印度农村工业的分类及特征印度的农村工业主要指分布在农村地区或人口在5万人以下的小镇上的...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贷的发展是印度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五年计划中,印度政府都重视农业投资,除“一五”计划外,直到“七五”计划,农业费用一般占计划总费用的20%到25%左右。但是,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51年度到1985—86年度平均占46.87%,1986—87年度仍占36.9%。可见,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印度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农业的计划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印度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村信贷。一、农村信贷的来源和类型独立初,印度农村信贷主要由私人高利贷者所控制。1949年1月印度储备银行收归国有后,积极从事农村信贷发展工作,1951年8月成立了一个“指导委员会”对农村信贷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印度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决定整个经济发展的进程和速度。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50—51年度为58.91%,1960—61年度下降到53.57%,1970—71年度继续下降为46.56%,1980—81年度占39.32%,1986—87年度占36%左右。虽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历届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尤其1966年开展绿色革命以后,一些重要农作物的产量有  相似文献   

10.
越南经济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2000年经济的发展是喜大于忧。 一、2000年主要经济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已遏制住增速下滑趋势。 全年GDP增长速度约达6.7%(指标为5.5%~6%),这是自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的最高增长额,说明越南经济已重新恢复增长。 工业生产总值达 195.225万亿盾,增长 15.5%(指标为10.500%),其中,国有工业增长 12.43%,占42.16%;非国有工业增长18.8%,占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约22.44%;外国投资企业增长18.12%,占35.4%。 农业全面…  相似文献   

11.
水泥工业是印度基础工业主要部门之一 ,独立以来获得显著发展。加入WTO对印度水泥工业发展带来机遇 ,也构成新的挑战。印度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以适应所面对的挑战 ,收到一定成效 ,其做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电子技术是当代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电子工业则是当代崭新的技术工业。其产生与发展,对当代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的印度,虽然早在独立初就开始电子品生产,但长期以来却发展缓慢。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印度的电子工业发展迅速,引入注目。一、印度电子工业发展概况迄今,印度电子工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缓慢发展阶段,时间大体从四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四十年代末期,印度创建了电子工业,主要生产无线电收音机。但整个六十年代,收音机仍是印度人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3.
印度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杨文武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有10多亿人仍然凄惨地生活在贫困之中,而仅占世界人口30%的南亚地区就占其总数的464%①。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印度9亿多人口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有3亿多。独立以来,尽管“消除贫困”成为各...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是印度第一个工业政策决议颁布的四十周年。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印度已建立起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独立的和具有一定水平的工业体系,号称世界第十个工业大国。印度工业的发展和它面临的问题无不同印度政府制定和执行的工业政策息息相关。本文拟对印度工业政策的制定、工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工业政策的成败及其反映的阶级实质试作一个初步的论述。一、制定工业政策的背景印度工业政策是印度政府为实现发展工业的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由于不同时期工业  相似文献   

15.
独立后,为了把印度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印度政府重视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从而使印度在各高科技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进展。高科技已经对印度经济增长、印度产业结构、印度地区经济和印度对外经济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仍将对未来印度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英国殖民者和印度封建势力的长期残酷剥削和掠夺,使印度长期沦为经济技术落后的农业国。1947年的政治独立,为印度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从事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改造殖民地经济结构,摆脱封建落后的经济面貌,把印度建成现代化工业强国,印度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了独特的国民经济术技改造的基本战略,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调整完善这一战略。为实现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基本战略的预定目标,印度在坚持公营经济“制高  相似文献   

17.
东亚区域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日益凸现。据统计,1980-2000年间,东亚区域内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4.8%上升到12.7%;同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这一比重由5.5%上升至10.7%;而欧盟区域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则从24.4%下降到22.3%。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区域内不仅探讨各种合作形式、内容与范围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18.
论印度公营企业私有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独立以后的印度,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为尽快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公正两个目标,采用了尼赫鲁的“混合经济”模式,其中在所有制经济结构上,侧重于发展公营经济,特别是重工业部门以及交通、灌溉、电力、卫生与教育等社会和经济基础设施部门,从而促使印度逐步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印度公营经济在其独立后短短几十年里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印度政府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内困外压的窘迫中,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私有化道路。本文试着就印度90年代以来公营企业私有化有关问题进行阐述,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19.
独立后 ,为了保护正在建立过程中的民族工业 ,印度对商品进口实行严格限制。除利用高关税设立关税壁垒外 ,印度还实行种种非关税壁垒的措施 ,对进口商品实行数量限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但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印度的做法必然遭到其它国家抵制。 1997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与印度就数量限制进行磋商 ,世界贸易组织也应美国请求成立专家组审理美国与印度之间的数量争端案。最后 ,印度愿意与美国磋商达成一致意见。本案说明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既可以享受某些应有的权利 ,但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20.
泰国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体,农业收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泰国整个国民经济;泰国的出口收入有80%来自大米、橡胶、玉米、木薯和蔗糖等初级产品。80年代以后,泰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才开始逐渐减少。1986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被工业超过(农业的比重是22.3%,工业仅制造业就占21.4%左右)。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