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公益劳动是社区矫正教育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司法局文晖司法所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矫正公益劳动方式方法,改变原有单一集中公益劳动的模式,于2010年开始推行社区矫正人员“菜单式”公益劳动——由司法所、社区把可供开展的公益劳动分为4大类,18个小项,以菜单形式提供给社区矫正人员,他们可...  相似文献   

2.
《法治纵横》2014,(18):64-64
阿瓦提县司法局针对管控的社区矫正人员,采取“公益劳动与集中学习”的方式促进社区矫正人员积极改造自我。2014年以来,阿瓦提县司法局对管控的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公益劳动14次,集中宣教学习16次,起到良好效果。通过以“学习教育为主,公益劳动为辅,劳动学习结合”的方式使社区矫正人员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党的政策法规,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工作,明天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周欣 《法制与社会》2011,(14):263-264
随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日益成熟,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公益劳动作为其一项重要内容因各地区司法局的情况不同,其实施情况也大相径庭而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希望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需要对公益劳动进行科学定位,解决公益劳动的决定机构问题,公益劳动的强制性、规范性问题,以及公益劳动与刑罚轻重的问题,尽快将社区矫正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信息之窗     
《人民调解》2012,(1):46
吉林省集安市实行《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反馈制度》□刘金发王秀丽吉林省集安市司法局吉林省集安市司法局针对各乡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集中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公益劳动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实行了《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反馈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该制度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可以自己支配时间,到司法所确定的公益劳动基地参加劳动,由基地监督人员对其劳动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估,填写公益劳动反馈单,反馈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轻刑化、刑罚执行的社会化、公开化发展的潮流,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公益劳动越发彰显惩戒、教育和塑造的功能。但是法律规定的相对滞后,使公益劳动在实际的社区矫正工作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问题探讨,研究公益劳动在现行社区矫正制度中的发展趋向,并对适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益劳动是我国当前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践的操作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革。要想取得实质上的进展,需要对公益劳动进行科学的定位,解决公益劳动与刑罚轻重的问题,公益劳动的决定机构的问题以及公益劳动的强制性、规范性问题,并最终将公益劳动纳入到我国刑罚体系中。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集安市司法局针对各乡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集中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公益劳动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实行了《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反馈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该制度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可以自己支配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内容,北京市东城区司法局建立了“金穗麦动”农业基地,作为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定点单位。同时,开展了“耕耘金穗麦动,共享和谐阳光”为主题的公益劳动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社区服务是社区矫正人员在接受社区矫正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参加的由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具有强制性、矫正性和公益性的必要服务活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可以体现其对社会的积极补偿,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既起到惩罚作用,也在行为上对矫正人员进行矫正,达到矫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作为我国社区矫正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社区服务侧重于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行为矫正,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习惯,以顺利融入社会。但是社区服务的制度建设及其组织实施存在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社区矫正机构。本文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深入剖析其原因,进而提出重构社区服务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司法局制定了《建邺区社区矫正影像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要求各司法所对辖区内所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的审前调查、入矫环节、个别谈话、集中教育、公益劳动、工作走访、脱管查找、奖惩执行、  相似文献   

12.
杨军 《政府法制》2014,(22):64-64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社区矫正工作的统一管理,改变了原先由10个街道司法所分片管理的模式,按照“集中、统一、规范”的原则,建立了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实现了“四集中、四统一”,即集中办公、集中学习教育、集中宣告、集中公益劳动,统一执法、统一档案、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电子监控,全面推进全区社区矫正工作更加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鲁兰 《中国司法》2011,(9):86-89
社区矫正制度具体体现在监管、教育和扶助三大措施之中,对于正确执行刑罚、预防重新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试点到今天的全国试行,通过探索和吸收监禁教育罪犯的做法积累了不少新的经验。不难理解,其制度中的监管和扶助措施,只要具备条件就不难做到。惟有教育措施,在非集中执法形式下的社区矫正中,要求某些特定形式的集中学习、集中进行公益劳动等等,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一定程度上,社区矫正教育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施方式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哪些罪犯可以获得“社区矫正”“待遇”?编辑同志:最近,我在报纸上读到这样的消息——犯了罪的人可以不关在监狱,让他们回家,放到社区里进行“社区矫正”,参加公益劳动,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2013,(5):4
3月7日,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姜爱东、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一行5人,到北京市大兴区调研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在大兴区阳光中途之家,调研组参观了用于开展公益劳动的蔬菜大棚和心理咨询室、多功能教室、阅览室等教育培训功能区,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北辰区针对每月集中组织社区服刑人员8小时公益劳动比较困难这一问题,经研究决定,率先在北仓镇试行公益劳动流动卡  相似文献   

17.
李波 《政法学刊》2011,28(2):39-43
2011年2月25日出台的《刑法第八修正案》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当前在对管制犯的社区矫正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例如,犯罪人对于社会来说是有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一般市民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城乡差异、公益劳动的寻找、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问题,如何解决?十一...  相似文献   

18.
房慧颖 《法制与社会》2013,(12):221-222
我国刑法规定的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包括下列五种罪犯: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的人。对外来流动人员适用社区矫正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对外来人员适用社区矫正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外来人员适用社区矫正存在监管难度大、社区矫正机构不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待遇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外来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困难等问题。必须破除外省籍罪犯与本省籍罪犯的地域观念,切实采取加强司法机构、专业NGO和公民三方合作,建立公益托管机构,加强法律政策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民调解》2012,(6):10-13
十、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有哪些具体规定?答:社区矫正人员是在社区执行刑罚的罪犯,社区矫正本质上属于刑罚执行活动。监督管理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基础。社区矫正人员在开放的社区中服刑,存在着多种诱发犯罪的因素,对社区矫正人员依法实施严格监督管理,既是刑罚执行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区安全,预防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前...  相似文献   

20.
“罪犯可在社区服刑”三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月中旬,国内各大媒体都以突出的位置和醒目的标题报道了同一条新闻:“罪犯可在社区服刑”。内容是北京市将在东城区、房山区和密云县的47个街道、乡镇全面展开罪犯“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罪犯可通过在社区参加公益劳动的方式来服刑。报道称,这是全国首次大范围对罪犯实施“社区矫正”。为此,司法部负责人宣布,北京开展的试点工作经验将对全国其他省市的社区矫正工作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据报道同时提供的国外资料透露,美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适用矫正刑的比例均在70%以上。据悉,报道中所称的“社区服刑”,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