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彭知千 《法制与社会》2011,(22):54+58-54,58
自2003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社区矫正"这一新生事物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些经验和粗浅认识,谈一谈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生根发芽"后形成的"本土特色",主要包括:政府主导推动,行政色彩浓厚,与居委会的协作配合,使"管制"刑和"安置帮教"工作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
吴宗宪 《中国司法》2014,(11):57-62
正在制定中国社区矫正法的过程中,如何解决社区矫正中的警察问题,是社区矫正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都很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是涉及到今后社区矫正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恰当解决。本文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提出在社区矫正法中如何规定这方面内容的具体建议,期望能够对社区矫正法制定中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云霞  张会清 《河北法学》2012,(1):149-150,151,152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其中明确规定对判处管制、缓刑及裁定假释的罪犯依法进行社区矫正。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实践中仍然会面临诸多问题。恢复性司法理念作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司法观念对理顺我国社区矫正中刑法、刑事诉讼法与社区矫正相关规定之间的关系,解决社区矫正机构及人员配备上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其中明确规定对判处管制、缓刑及裁定假释的罪犯依法进行社区矫正.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实践中仍然会面临诸多问题.恢复性司法理念作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司法观念对理顺我国社区矫正中刑法、刑事诉讼法与社区矫正相关规定之间的关系,解决社区矫正机构及人员配备上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司法适用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犯罪人实行社区矫正,这是我国首次将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写入刑法。刑法规定的社区矫正与我国2003年试点施行以来的社区矫正相比较,在社区矫正适用范围与对象上存在不同,现行的社区矫正在适用中,还存在管理机构、矫正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协调与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2012年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出台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该《办法》具体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机关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T作内容及要求和违反规定的处理方法等内容,但是《办法》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如何遵守,如何操作,如何实施,工作机制如何建立,工作内容如何开展,这一系列有关社区矫正组织体系的有效构建、有效运作等等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操作细则予以规定.虽然有很多省市地区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有些地方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成熟的经验,社区矫正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迅速扩大以及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诸如如何调动和保护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积极性,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何依据社区矫正对象个体情况的差异性,落实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和矫正处遇,体现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以及如何依法处置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维护正常的社区矫正秩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等等涉及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的行为评价、考核及其奖惩的相关问题,成为试点省(市)构建社区矫正制度体系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众所周知,以往…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2012,(5):20-23
六、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工作?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宣告有哪些具体规定?答: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是社区矫正工作开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社区矫正依法开始,避免漏管的一项基础性j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14,(12):60-62
正司法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出台《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解决好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就学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问题作出整体部署。一、《意见》出台的背景社区矫正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将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设施内处遇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处遇方式。社区矫正的方法包括缓刑、假释、管制、监外执行等。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远远落后于一些西方国家。目前,司法部门已经开始重视社区矫正措施,并且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始了试点工作。本文主要讨论社区矫正的价值、适用对象、立法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郑丽萍 《中国法学》2020,(1):149-165
社区矫正对象和性质是社区矫正制度中的两个基础问题。当今学界有关这两个基础问题的争议呈现的几近陷入僵局和死结状态,是因为他们或者仅在各自范畴内进行独立地研究,或者没有厘清研究的逻辑顺序造成的。社区矫正对象和性质具有互构关系,应从对象入手进行整体的系统研究。当今社区矫正在对象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依附的法律相关规定不尽合理,对象仅限制在四类罪犯上,对于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出发可以纳入矫正对象的剥夺政治权利罪犯及附条件不起诉人未予规定。因此,应以发展的眼光和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将社区矫正性质定位为更具有开放性的非监禁性的刑事处遇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s Guide for lineups recommends warning eyewitnesses that the culprit's appearance might have changed since the time of the crime. This appearance-change instruction (ACI) has never been empirically tested. A video crime with four culprits was viewed by 289 participants who then attempted to identify the culprits from four 6-person arrays that either included or did not include the culprit. Participants either received the ACI or not and all were warned that the culprit might or might not be in the arrays. The culprits varied in how much their appearance changed from the video to their lineup arrays, but the ACI did not improve identification decisions for any of the lineups. Collapsed over the four culprits, the ACI increased false alarms and filler identifications but did not increase culprit identifications. The ACI reduced confidence and increased response latency. Two processes that could account for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namely a decision criterion shift and a general increase in ecphoric similarity.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前中国应制定一部社区矫正法 ,扩大社区矫正的工作范围 ,明确社区矫正的目的、任务和性质 ,倡导建立独立的社区矫正机构 ,重视与强调对社区矫正工作予以法律监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明 《政法学刊》2008,25(1):98-102
广州市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根据试点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矫正人员素质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矫正措施的单一、矫正对象的狭窄以及矫正方案的粗糙等。正确分析当前试点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与机遇,通过扩大矫正对象范围、丰富矫正手段、细化矫正工作可以有效的完善和发展广州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的性质关乎其今后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现阶段社区矫正的实践现状,必须对社区矫正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由此引发对社区矫正有关的处遇定义、理论根基、价值理念、法律规定、国外经验的思考,最终认定其为一种综合性的非监禁处遇措施,并在正确定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吴春岐  王彬 《法学论坛》2006,21(4):47-52
对受刑人权利保护必须对受刑人权利进行准确的法律定位,在受刑人权利的价值基础上,正当性的权利本质是受刑人权利法律定位的逻辑起点;在受刑人权利的逻辑结构上,可以将受刑人权利分为受刑人人权、受刑人公民权和受刑人基于矫正产生的特殊权利;在法律关系的考量上,将受刑人权利和刑罚执行权力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范畴,而不是将受刑人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范畴;在刑事法律关系的运作中,以受刑人权利为本位,而不以受刑人管理为本位,以实现对刑罚执行权力的制约和对受刑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更文明、更科学的刑罚执行方式,在国外已广泛适用。甚至,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刑罚制度文明与否的标志。然而,社区矫正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刚引进不久的“舶来品”,对其理论研究还很少。实践中,我国的社区矫正更是问题重重,困惑叠生,使得在很多方面流于形式。本文拟对我国的社区矫正加以分析研究,以期能找出社区矫正在中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李冰 《中国法律》2008,(1):34-36,97-101
社区矫正作为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制度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且成为各国实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从试点的结果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无论是对罪犯的改造节约国家行刑成本.还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董邦俊  王振 《政法学刊》2007,24(6):10-14
社区矫正的机构构建应当遵循"大本土化"与"小本土化"相结合的路径来进行;社区矫正的队伍包括社区矫正官、专业矫正人员和志愿者三部分,应立足于我国的现状来培育这支队伍;应该建立科学可行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曾赟 《河北法学》2006,24(3):93-98
宪政之维的刑法可谓刑法"宪法化"了.刑法的目的不仅保障社会中善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保护犯罪人的权利.刑罚的执行不是给罪犯带来痛苦,而是要注重如何保障罪犯的权利.国家的刑事政策与自由、平等、法治等宪政理念紧密相连,其目的在于个人自由之保护,而不是警察国家模式所追求的刑事政策的惩罚性.刑法"宪法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刑法司法必须接受宪法的限制.美国式违宪审查模式与德国式宪法诉愿模式将宪法对刑法的限制加以建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