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限制政府官员的隐私权 ,意味着媒体权力在其私域可以得到相应扩张。由于其在选任、监督以及激励政府官员上 ,于人民具有重大意义 ;而且 ,即使于政府官员而言 ,也并非百无一利。故人民即便是在对政府官员因其隐私权受限而可能遭受之损失进行相应补偿后 ,也仍可从中获取较大利益。这样 ,于民法典中规定限制政府官员隐私权之条款 ,便与人民求利之天性相契合。故其具有重大的宪政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个被称作“隐性监督”的制度,在江苏泗洪县已推行了半年有余。去年7月,泗洪县纪委公开招募了68名“特别监督员”,让他们对党员干部8小时工作之外进行隐性监督,随时向纪委举报。泗洪纪委称此举是为扩大群众监督路径。当地官员称被许多双眼睛盯着“如履薄冰”。而当地纪委官员认为,“如履薄冰”恰恰是隐性监督的成果。秘密监督官员8小时之外,是纪委对官员生活的“无孔不入”,还是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自该方法推出至今,争议之声从未断过。(3月5日《新京报》报道)  相似文献   

3.
多位接受媒体采访的专家认为,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生活腐化不仅败坏了自身的形象,也损害政府在百姓中的威信.对官员"私生活"进行监督,无论是从现实情况还是就公共治理的角度来说,都应是反腐斗争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12,(3):14-15
通过媒体“晒”人大代表出勤名单、人大代表述职、问题代表被依法终止资格等,监督人大代表的法制文本不断被激活。对于部分重大贪腐案件官员,若罢免其人大代表职务,监督威力更大。  相似文献   

5.
刘懿颉 《法制与社会》2011,(17):205-205
媒体是官员与群众之间沟通的一道桥梁,政府不能动不动则以民意代表或仲裁自居,依仗种种"话语权"凌驾公众,而是要通过与媒体的对话,让群众知道政府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更好地监督政府,同时,通过媒体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广大群众借用网络传播手段对官员发动起的舆论监督,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网络放大镜"似乎成了悬在官员头顶的一把利剑,人们也对网络监督寄予更多厚望.那么,官员们应该对网络监督持有什么态度?如何看待网络监督的作用?网络监督和现实监督体系之间如何衔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政府内部监督成果不容乐观,对官员监督多从外部监督入手,专家及银行监管作为社会监督的一部分对政府内部监督亦有其参与其中的必要性.本文指出,权力制衡一直是政治学界研究限制官员权力的重要理论,以往研究中,多关注同级官员的权力分化与制衡,忽视上级、同级、下级三个层级间的联系对官员监督的重要意义.下级对上级的匿名评定打破官本位思想禁锢的同时,也为中国官员的考绩与黜迁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监督司法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但是,媒体监督不当又会影响司法独立,这就有必要对如何实现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平衡与协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我国公民发表言论的渠道从单一到多元,我国信息传播进入到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司法活动当中,积极行使言论自由与监督权利,起到了监督司法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其对司法审判的过度介入也会影响司法的独立、公正与权威。正确分析二者的冲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成为了时代交予法律人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城口县人事局一位副局长兼编制办主任的夫人冉某竟然吃着3份低保,按月领取540元。(11月19日《新京报》)骗保虽时有发生,但因为日常生活中有邻居、同事、民众、媒体等无处不在的民间监督,平常生活如何、够不够低保条件邻居都很清楚,平民对平民有着一种天然的监督制衡,所以骗保行为很容易暴露。而某些官员利用权力骗保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
8月8日多家媒体报道,由深圳新闻网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近8成网友支持官员实名开微博,但与之相反的是,深圳政府官员实名开微博较少。69.49%的网友认为主因是"担心说错话、表错态",27.12%的网友认为是"担心微博影响政府官员的日常生活"。接受采访的几位政府官员均表示不会实名开微博。作为媒体、网络新事物的微博,不仅是个人倾诉、表达的工具,更是公共互动、公共监督、透明公开、尊重民意的最佳平台,比如明星姚晨的徽博,  相似文献   

12.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对官员而言,权力是负担和责任。对权力而言,没有监督的制度是欠缺的制度,没有制度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自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用治标为治本羸得时间,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反腐力度最大和最有成效的时期,一系列腐败官员相继落马。当前,中国式反腐"标"与"本",破题权力监督最紧迫。为此,笔者从权力的本质特征、权力产生腐败的根源分析、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肤浅探索,与大家共同商榷,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刘海中 《政法学刊》2009,26(4):117-121
随着媒体力量的日益增强,被称作“第四种权力”的媒体对警察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媒体监督的功能被不恰当地运用后,就变成了“媒体审判”,处理好警察与媒体的关系,对警察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分析了警察与媒体的基本关系和冲突,从文化价值融合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构建警察与媒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许霆案引发了关于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间关系的一场大争论。本文试从博弈论的视角对司法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力求使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之间达到均衡状态,合理构建二者在个案处置中的有效互动格局与机制,实现利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官吏贪污腐败是中国封建社会激化阶级矛盾、触发农民起义、造成政权更迭的重要原因之一,官吏队伍的廉政建设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官员选拔、官员考核监督、惩治官员贪污贿赂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廉政法律制度,并提出了这些制度对我们今天的行政法规及刑法对于官员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晴川 《政府法制》2010,(24):16-17
在西方,当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从事公共事务”。既然做的是公共事务,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公众人物。这意味着,官员和演艺明星一样,既然选择做这一行,就要和代表公众意见的媒体打交道,时刻接受大众和传媒的审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7.
沈小平 《政府法制》2005,(17):22-24
近一个时期以来,政府官员因为工作不力或失职公开向公众道歉的现象屡见不鲜,从突发灾难、特大事故,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通过媒体神态凝重地向公众公开道歉,成为官场生态中的一大热点。一声道歉,表明了政府官员们已经从思想和态度上充分认知了公仆的服务意识,确立了“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权力观,彰显了执政理念的进步和执政水平的提升,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政府官员公开道歉,作为一种主动承担责任的行为,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对抗情绪,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 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  相似文献   

18.
官员财产公开如果只有财产申报而没有审核,很难起到威慑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官员财产公开的关键环节在于审核。自2009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首个试行官员财产公示起,全国各地推行官员财产公示的试点已经近40个。其中,多数试点地区均把公示范围界定在新提任干部。聂辉华表示,地方进行官员财产申报公开试点是可喜的进步,但目前的试点或者规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地方只有申报没有核查。另外,公示的范围有限,仅仅在内部公示,无法让群众参与监督。  相似文献   

19.
媒体和政府     
在肯尼迪学院有这样一门课,专门教授公务员、政府官员如何和媒体打交道。老师是newsweek的总编辑,我们几个做记者的去了一次,向他提了一个问题:“身为媒体,却在教授官员如何防范媒体,是不是觉得有点利益冲突。”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被这么直接地问这样的问题,他显得有点尴尬,不过很快就解释说,他不是记者,他是编辑。如何和媒体打交道,身为媒体人的他给予官员们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千万不要和媒体做朋友,因为每个记者,都是希望在官员和政客的身上挖掘消息,饭桌上的聊天,很可能就成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的来源。这点和我们中国不同,至少我自己的原…  相似文献   

20.
任何权力的行使都需一定的监督,司法权作为公权力的一种,自然需要监督,媒体对司法审判的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媒体自身的原因,媒体监督的不正当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司法独立和公正,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实现司法审判与媒体监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