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开展专题询问,如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地方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常态化趋势日益显现。加强理性思考和实践总结,切实增强对专题询问的理解力、创造力和执行力,是摆在地方人大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杨建华 《人大研究》2013,(10):17-18
自2010年全国人大首开先河开展专题询问之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积极仿效全国人大专题询问的做法,在依法履职的同时开展专题询问,对加强人大常委会监督职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创新监督,逐步使专题询问工作机制规范化、常态化,将其融人到整体监督工作之中,使其成为新时期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进行了专题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至2011年底,共进行了5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给地方人大以示范效应,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也积极开展了这项工作,形成了专题询问热潮,截至2011年12月,先后有上海、安徽、甘肃、山西等24个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专题询问,还有一些设区的市、县人大常委会也开展了专题询问。有学者称“2011年是地方人大名副其实的询问年”。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两次开展专题询问,动作之大、力度之大、影响之大,史无前例,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也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好评。地方人大倍受鼓舞和启发,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大大增强,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典范,相继开展了专题询问活动,专题询问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趋向日益显现。专题询问健步走来,已然成为地方人大加强新时期监督工作的热门话题。如何让专题询问这一重要监督手段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功能,有力推动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人们拭目以待,期望专题询问稳步前行,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5.
<正>专题询问已成为人大常态化监督方式,然而这项权力的行使没有固定模式,一些地方人大在实践中,只是简单"复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探索创新少,未能充分发挥人大询问权的作用和权威。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监督方式上的重要创新与探索。近年来,专题询问在各级人大常委会迅速铺开,逐渐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6.
王群 《人大研究》2011,(2):18-20
2010年6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两次开展专题询问,动作之大、力度之大、影响之大,史无前例,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也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好评;地方人大备受鼓舞和启发,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大大增强,相当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典范,尝试开展专题询问活动,专题询问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趋向日益显现。开展专题询问,已经成为地方人大加强新时期监督工作的热门话题和普遍看好的重要监督手段。笔者想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期有益于推进人大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16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全体常委面对政府一委八局,就“世博会后如何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展开专题询问。据悉,这是本市首次对政府部门开展的专题询问,也是继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6月开展专题询问后的首个地方人大开展的专题询问。  相似文献   

8.
开展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工作的创新,是人大常委会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的有效方式:如何更好地开展专题询问工作,是摆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浙江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对使用专题询问的监督手段进行了积极探索,在饮用水源污染整治工作的专题询问中,人大、政府领导重视,准备工作充分,询问主题明确,组织协调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形式,而专题询问则是询问的衍生与拓展,是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就某一方面的工作集中开展的询问活动。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这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地方人大开展和创新这一监督方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并特别强调要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作为人大监督的重要形式的询问和质询早已明确写入宪法,并且在多部法律当中都有充分体现。然而,此前询问权和质询权在地方人大的实践中更多地止步于纸面上的善意,  相似文献   

11.
询问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方式。专题询问是询问的衍生和拓展,是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有计划、有准备、有组织、有重点地集中开展的专门询问活动。四年多来,地方人大纷纷学习借鉴全国人大经验,积极开展专题询问,取得较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并日趋成为广泛运用的监督方式。但专题询问作为一种人大监督形式,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如思想认识不统一、制度保障缺乏等,专题询问尚存在法律规定不明、独立性不强的"先天不足",也存在"一哄而起",操作程序不规范等"后天失调",重形式轻内容,重问答轻落实,甚至有的盲目地视专题询问为一种全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福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专题询问工作创新,探索打造"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召开两场专题询问会+交办问题清单+听取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报告+满意度测评"的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推动人大监督工作质效不断提高。一、主要做法福州市人大常委会自2012年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每年都选取1-2个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和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开展询问,截至目前已累计对14个议题开展了专题询问。专题询问已经成为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有力举措,在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向问效发力     
<正>专题询问,是询问的衍生与拓展,是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就某一方面的工作,以会议的形式而集中开展的专门询问活动。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都相继开展了这项活动,取得较好的监督实效。然而,随着专题询问的普遍开展,一些地方却出现了赶时髦、凑热闹、搞形式、走过场和不重实效的倾向,使专题询问缺乏"辣味"和尖锐性,削弱了人大专题询问的功效。增强询问的权威性如何加大人大监督力度,增强专题询问实效,市人大代表、市人  相似文献   

14.
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各地人大常委会“问答”之声不断,专题询问成为了人大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与“专题询问热”相伴的。也有不少质疑之声,认为其占用监督资源多,而发挥作用有限。并且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民主秀”之嫌。因此,从比较的视角来审视专题询问,不失为一种理性的辨析之法。  相似文献   

15.
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地方各级人大纷纷效仿全国人大相继探索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询问活动,专题询问正稳步走进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期间,结合审议议案或报告,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有关国家机关了解情况、实施监督的一种方式,目的是提高审议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开展专题询问,如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地方人大常委会积极跟进,使专题询问常态化趋势日益显现。因此,加强理性思考和实践总结,切实增强对专题询问的理解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应当说就成了当前摆在地方人大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审议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的分组会议上开展专题询问。有人认为这标志着“休眠”的人大询问权“复苏”。其实不然。在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每次审议议案或工作报告时,都有相关部门同志到各小组回答委员的提问,而各级地方人大也开展过各式各样的询问。之所以人们对人大行使询问权有种种不同理解,一方面是对询问发挥人大监督刚性作用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则是不论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还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规则,对询问的规定都极为简单,  相似文献   

18.
阿计 《人民政坛》2010,(8):33-34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是一种温和而谨慎的尝试,很可能引发地方人大询问、质询等案例增多,并最终形成常态化的人大监督活动。  相似文献   

19.
高霞 《当代广西》2014,(12):14-15
正从中央到地方,专题询问已成为近年来人大监督工作的一大亮点。在广西,2011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曾对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过首场专题询问,社会反响强烈。今年5月,一场针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专题询问召开,有效地监督和推动了我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被誉为"人大之问"的专题询问,是为民而问,它不仅是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的外化载体,更成为促进我区"两个建成"目标实现的庄严之问。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央决算、粮食安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年三推"专题询问,动作之大、力度之大、反响之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给地方各级人大树立了一个行权样板。不难看出,作为人大监督的一种形式,专题询问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