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案件日趋增多,加大对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法律保护势在必行.在最高人民法院已公布的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件中,意大利费列罗公司诉蒙特莎(张家港)商品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元行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提审案(下文简称“费列罗”案)尤显特殊,该案件在当时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了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对知识产权法律规则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该案件的分析,就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保护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 “法人财产权”的概念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公司法》中采用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也出现了一些误解。有一种说法认为:“法人财产权”的本意是“法人所有权”,采用“法人财产权”仅仅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法人财产权”就是“企业经营权”;等等。加之,“法人财产权”的概念最初是在起草《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简称《监管条例》)时,针对国有企业的财产权问题提出和规定的,被《公司法》采用之后,其内函和外延都有一些变化。因此,有必要从法学理论上作进一步的探讨和澄清。  相似文献   

3.
张驰 《法人》2009,(6):70-72
“自由、独立、尊严、价值”是吕良彪一直追求的人生价值“常怀感恩之心,常守自律之德,常备专业之能。”这是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吕良彪律师常说的一句话。《法人》记者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听他这样表达过,但借这一次采访的机会,近距离地与他过了一下招,才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屈茂辉 《现代法学》2022,(1):162-172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虽在《民法典》中被定位为特别法人,但性质上应属公法人,一是其成立的主要依据是《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二是通过履行一系列管理职能以实现“服务于公益”这一职能目的;三是财产来源的公共性。其章程不同于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而实际法律化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即为法律性章程,主要原因在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已经涵盖了村(居)民委员会法人章程所需内容,实质上成了村(居)民委员会法人的章程;同时,法律性章程比一般私法人章程多了“强制力”这一执行力保障,能确保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的实现;而且,只有法律性章程才能解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在自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克服自治性章程的固有弊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的民事能力受其“职能”的限制,主要体现为财产支配和交换能力、侵权责任能力、劳动合同能力与监护人能力;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为交易行为,也不宜被赋予破产能力,除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外,不能为他人提供担保。  相似文献   

5.
姜朋 《法学》2006,(11):25-34
新《公司法》一如修订前的版本,仍然在法人与企业交集的背景下,限定自己规定的对象而没有囊括所有的公司类型;仍然继续坚持以是否将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作为区分自己规定的公司的重要标准;仍然维持了以往法律法规中看重企业出身,重法人轻个人,以及内外有别的差序格局。对“公司”、“股份”和“职工”等词的辨析表明,许多问题不能指望通过一部法律的一次修改而得到彻底解决。公司法只是公司历史的一个总结,一个需要根据当下情形不断修正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法律解读     
全国首家一人公司2006年1月1日,全国首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在素有“中国个体私营经济发祥地”的温州成立。温州人王毅诚从温州市工商局领取了“温州市温信电脑租赁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注明公司的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万元。根据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司法》第58条的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第59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相似文献   

7.
引言我国《民法通则》分别规定了法人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并将这些权利作为法人的人格权安排在第五章第四节“人身权”项下(《民法通则》第99条、第101条和第102条)。2002年12月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沿袭这种立法,并对法人所享有的人格权的内容进一步扩充。在第四编《人格权法》中,不仅规定了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还规定了信用权以及法人的一般人格权。  相似文献   

8.
关于公司为他人债务担保弊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法律有关公司为他人债务担保的规定我国《担保法》第7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公司是法人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是允许公司作主担保人,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的。但是,《公司法》和《担保法》也对公司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作了某些方面的限制:  (一)对公司董事、经理以公司资产为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限制  《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该法第214条第3款又规定:“董事、经理违…  相似文献   

9.
谢良兵 《法人》2004,(9):83-84
虽然产权界定明确主办单位不拥有金利源公司的任何股权及其相应的所有者权益,但是其法律效力却没能约束葛洲坝集团财务部的“变脸”葛洲坝集团财务部是否存在侵占金利源公司的嫌疑和事实,关键要看金利源公司的企业性质。令人不解的是,既然1997年底,金利源公司已经做过产权界定,且产权界定的结果是,金利源公司为“其它投资者投入”即私人投入。那么,为何葛洲坝集团财务部却在事实上认为其是金利源公司的投资单位呢?而采访中,葛洲坝集团财务部也一直未给《法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清算中公司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能够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为自己取得民事权利,设立民事义务的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通过法人机关实施。①《民法通则》的规定使得法学界长期盛行着“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合一论”,即认为公司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存续期间一致,范围一致。②这种观点存在以下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法人能否作为部分刑事犯罪的主体,要不要负刑事责任,一直争论不休。自1985年7月,“两高”《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以下简称两高解答),规定了要对法人进行投机倒把犯罪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后,到1988年1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两个补充规定),对法人组织犯走私贩私、行贿受贿罪的,可以判处罚金,才正式有了把法人作为刑事犯罪主体,并要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但是,笔者从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贵阳铁路分局生活管理段下属的两个单位贩运倒卖香烟一案(简称“6.27”烟案)所遇到的许多困难和问题来看,我国立法机关对法人犯罪的刑事立法还是很不完善的,有许多重要问题没有通过立法程序正式加以明确。本文通过对“6.27”烟案的审判实践,探讨一下对法人犯罪的刑事立法究竟应当明确哪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寒芳 《法人》2004,(1):60-63
作为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律师事务所——SKADDEN ARPS(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其麾下网络了很多法律界的精英,是诸多学习法律的人想一展鸿图的宝地。但是,有人看到并体验了它的成功之后,却心甘情愿地放弃“美国梦”,选择了一条与中国司法之路共同成长的道路,这就是下面《法人》杂志社所要采访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3.
《法人》2004,(6):28-29
随着调查的深入,三馆公司本身及其董事长曾成杰(原名曾维亮)慢慢进八到《法人》的视线。2003年11月9号的《团结报》写的是三馆建设工程由吉首市国土公司和邵阳建安公司驻吉首开发部联合开发。而在吉首市工商局的企业科,《法人》找到了三馆公司注册的原始档案。在发起人的构成中,写的是吉首市国土公司和邵阳建安公司。为什么前后不一致呢?  相似文献   

14.
关于联营的两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联营成员的资格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一条至第五十三条,联营成员仅限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从《民法通则》来看,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独资经营与合伙经营在《民法通则》中并役有被认为是一种企业形式。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法人的全部外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涉外企业。私营企业能否作为法人设立,《民法通则》无明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司法》第4条规定“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但同时规定“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这一立法似乎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一方面,立法不论投资主体性质如何,其一旦向公司投资,财产就成为有机一体——公司的法人财产,归属公司所有,作为其对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公司中,还必须寻找国有资产,以明确其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刑法》第169条规定的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是以国有资产为特定保护对象的具体犯罪。随着《公司法》和《刑法修正案(六)》的修订与出台,有关该罪的罪名设置、客体要件、客观行为等立法问题日益凸现。将1997年《刑法》第169条和《刑法修正案(六)》第9条概括为“徇私舞弊损害公司利益罪”这样一个统一罪名较为科学;本罪的客体要件应为国家对公司、企业的管理制度、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及其利益,而不应也不能包括“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该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应包括新《公司法》、1997《刑法》以及《刑法修正案(六)》所规定的全部行为方式,而非仅仅为徇私舞弊“低价折股、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的行为;行为对象已经突破了“国有资产”的限定,从而扩展为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还包括债权、债务、担保等等;行为阶段只能发生在国有企业转制、国家作为股东或者发起人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国有股份的转让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国有资产进入公司而成为公司资产之后,或者在公司的破产、清算等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根据我国民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在“民事责任”一章中明确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106条)这一规定,不仅阐明了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而且着重表明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过错责任原则是我国民法所确认的基本归责原则。行为人有过  相似文献   

18.
法人犯罪案件法律文书制作初探阎汝旺1993年10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依法严肃查处包括法人违法犯罪在内的大案要案,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决定》第一次把“法人犯罪”一词写入了中央文件。同年1...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人财产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公司法人财产权和公司治理二者关系角度入手,对中国公司法中"法人财产权"的内涵与性质加以阐释和分析。法人财产权是一种综合性的权利,包括对实物财产享有的所有权和对其他财产享有的完整权利,法人财产权的确立与归属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与保障,是公司治理权力分化与制衡的出发点及归宿,而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构与确立也维系着法人财产权的地位,是实现法人财产权的组织保证。新《公司法》删除了原《公司法》关于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规定,为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度与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吕斌 《法人》2007,(1):94-94
国内外危机管理是有着巨大差异的,如果认识不到这种差异而简单模仿,反而有可能加深企业的损失接二连三的名企危机,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危机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在处理这些危机事件中,我国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存在什么差异?《法人》对危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风险与危机管理研究室主任王微进行了专访。市场环境“国外在危机处理中一般会采取先调查、再确定策略、最后实施的三步骤。第一步骤向来都是调查事件,而在国内就不一定行得通。理性与非理性是中外消费市场最根本的不同。”王微在接受《法人》采访时表示,“所谓理性就是‘调查在先’,然后再确定对策。国外一系列著名的危机管理事件都成功实行了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