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落叶     
我向来不赞同将城市里的落叶扫掉,落叶扫净了也许能让市容看起来更整洁些,但这同时会让一个城市少了多少温情和诗意呀。树是大自然的生命,落叶也是,它们是树的孩子,我不认为这些有生命的东西会肮脏了城市,即使是生命枯萎之后的陨落。  相似文献   

2.
由于脚跛,无法在农村干粗重活儿,他9岁上山做和尚,每天煮饭扫寺,拜佛念经。然而,佛门净地,竟捆不住他那颗躁动的心,四年来,他常偷偷下山,网罗一帮狐朋狗友,疯狂盗、抢,犯下了一桩又一桩佛门所不容的罪孽——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第八十四回,写唐僧师徒四人到了灭法国边境.观音菩萨变成了一个老太太,牵着个小孩子来见他们,并告知:“前方的灭法国国王因前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造孽。两年前许下一个大愿,要杀死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杀了9996个无名和尚,只等四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好做圆满哩。”后来的电视剧《西游记》改编非常成功,变成了国王在梦中看到和尚诽谤了他,梦醒了发誓要杀一万个和尚。暂不提和尚为何得罪了国王,只来分析观音菩萨的话。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争创省级卫生县城,河南确山县委、县政府10月26日出台一项新的措施,让县城所有机关干部上街扫地。(《北京青年报》10月31日)这一措施的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令人颇感欣喜。在确山县城,记者看到,大街小巷都被扫得干干净净,甚至连一片落叶也没有。即使偶尔有路人丢下垃圾,也会很快被人清理。可以说,原来有名脏乱差的确山县城能有今天的面貌,与县委出台这一决定,与机关干部的扫大街努力是分不开的。然而,报道还提到,该县一位读者向媒体反映,这几天他在县城机关办事时,  相似文献   

5.
留连金凤     
这标题源自近代史上一则有名的掌故,说的是国学大师黄侃的父亲黄云鹄,清末曾任四川盐茶道。一次.他往四川雅安公干,雅安城附近山中有一座金凤寺.寺里有一位能诗的和尚,黄云鹄与其一见如故,便把公事弃置一旁,长住庙中,跟和尚唱酬起来。省里面的主管与黄云鹄有隙,借此参了他一本,执笔幕僚在  相似文献   

6.
撞钟     
撞钟小芮长期以来,人们鄙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认为这是混天思想。如今我觉得当和尚撞钟,这是他的岗位职责。每天真要能恪尽职守将钟撞响,应该说这是个好和尚。怕就怕当“和尚”不想撞钟或不撞钟。更有甚者认为每天上一上岗就不错了,让我“撞钟”还得另外再加钱。当...  相似文献   

7.
自然之美     
<正>有个和尚在一个著名的禅院里负责打理花园。之所以派他做这项工作,是因为他爱花、爱树。在著名禅院的隔壁有一个小禅院。里面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禅宗大师。有一天,著名禅院里有一些特别的客人要来,负责打理花园的和尚在劳动的时候就非常细心。他拔了杂  相似文献   

8.
心如容器     
彭翔 《传承》2008,(9):55-55
一小和尚整天抱怨这抱怨那的,对生活感到痛苦厌烦,师傅看在眼里,有一天早上就叫小和尚去买一些盐回来。当小和尚很不情愿地把盐买回来之后,师傅让他把盐倒进钵里边加水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小和尚喝了一口,立即吐了出来,说:"师傅,很苦!"师傅笑而不答,带小和尚来到湖边。然后再让小和尚把盐撒进湖里,对小和尚说:"你现在喝点湖水。"小和尚莫名其  相似文献   

9.
我倒着立在两棵树中间,我是两棵树中间的另一棵倒着长的树。自然的风摇我和另两棵树于自然的落叶里,自然的落叶都是朝地上落的,我的叶子朝着天上落……  相似文献   

10.
不变的善良     
黄艺宁 《当代广西》2006,(18):59-59
他是这个地方的首富,但生活得并不快乐。先是那些亲戚和朋友欺骗他,都来向他借钱,但借出去的钱如同泼出去的水,有去无回,这让他很伤心。记得有次他花钱请戏班唱一场戏,让周围的人去看,结果,那天晚上他的家让人给盗了。他凭经验就知道是周围人干的。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对他们这么好,他们为什么这样?从此,他变得孤僻,变得越来越不快乐。直到有一天,门前来了一位化缘的和尚,见到他满面愁云的,便问其缘由,他就把自己的苦闷说了。和尚听罢笑了,说我有一个快乐的秘方,放在山上的庙中,施主你愿意跟我去拿吗?他想了想,反正自己在家也很烦闷,跟你去…  相似文献   

11.
重游九华山     
鲍锋 《今日海南》2013,(3):20-20
九华山距我的家乡80公里。我刚刚.懂事时就知道“门前有个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和尚每天在讲故事……”1970年代上山下乡时,九华山成为来回的必经之地。虽不信佛,但每次上山一定人乡随俗,烧一柱香拜一次佛,然后完成最重要的节目——口气爬上九华山顶峰天台。风吹来了,好凉爽!  相似文献   

12.
自然之美     
有个和尚在一个著名的禅院里负责打理花园。之所以派他做这项工作,是因为他爱花、爱树。在著名禅院的隔壁有一个小禅院,里面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禅宗大师。  相似文献   

13.
前两天,一位友人问我是否听说过“0-1等式三角”,我说没有。于是,他找来一张纸,写下了这样两个三角形的等式方程:他把纸递给我看。我只扫了一眼,就没好气地说:“你真是无聊,0+0当然等于0,你加到天黑它还是等于0,1+1=2,这个连3岁的孩子都知道!”我瞥了他一眼,“无聊的人搞这些无聊的东西,你不会是想让我做陈景润、华罗庚,搞数学,然后搞‘哥德巴赫猜想’吧?”我随手把纸条扔给了他。他只是笑了笑,然后又把纸条递给我,说:“你再仔细看看,别把它当成简单的数学等式。”我看了看,依旧弄不清其中有何玄机,便摇了摇头说…  相似文献   

14.
“我刚满二十岁,已入佛门三年。”在中国华北佛教名山——五台山塔院寺,年纪最轻、面庞清癯的妙圆师父盘腿端坐于蒲团之上,侃侃地叙述着他出家的经历和体会。泛着青色的头皮上有十二个豆粒大的圆斑——那是受戒时用香火炙烧的。可是,别看他年龄小,但在五十四名和尚中,作为一名「知客」,却是寺里的第三号人物。按佛门规矩,一寺之主为方丈,他只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拿主意。方丈下设“当家”、“知客”各一人。当家主管对外联系、采购、修建;知客负责其他事宜,诸如接纳、驱逐和尚等,知客是一寺日常活动的组织者。“所以让我担此重任,妙圆师父抿嘴一笑说”因为原有的和尚年岁大,身体差。新出家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美拾零“扫一屋”的“扫天下”东汉时有个陈蕃、十五岁那年。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一室而庭院荒芜,龌龊不堪。薛勤批评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不料薛勤针锋相对。反问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扫天下”之志固然可佳,但更要有“扫一屋”的实际行动。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环境,是人的高尚志趣,美好情操的反映。胡石塘应召元代名士胡石塘应聘入京,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时,他的帽  相似文献   

16.
明代思想教育家刘元卿曾经写过一则"丢了自己"的寓言,说是一个押解犯罪和尚的差人夜宿旅店,和尚买酒把差人灌醉,剃光他的头,换了他的衣服,然后逃之夭夭。差人酒醒后找不到和尚,看看身上的袈裟,摸摸剃光的头发,惊异地说:"和尚倒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在《中学生》杂志上看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故事的内容: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蕃的少年为了将来干一番大事业,整天在屋内刻苦读书,可是他却懒得打扫自己住的小屋。一天,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来玩,见屋中脏得不象样,就批评了他一顿。他却振振有词地说:“大丈夫处也,应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那位朋友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得陈蕃哑口无言。现在在我们青年人中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雄心勃勃,壮志凌云,整天想成名成家,然而却缺少脚踏际地的实干精神,企图一鸣惊人,可是一遇到困难,又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18.
1989年,一个受到不当处罚的农民 向人民法院起诉后,一官员对他说:“你犯 了法,还敢向法院告行政机关的状,简直 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是“民告官”在 早期遭遇的尴尬。一位镇长,在接到法院 的传票后,朱笔一圈废之,扬言:“我是一 镇之长,农民怎么能让法院给我发传票?” 这是“官”对行政诉讼极不以为然的经典 故事。  相似文献   

19.
10年间,他凭着一鼓“傻”劲,好打抱不平,好管“闲事”,并先后救助196名贫困学生。他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多一份快乐和安宁、少一份痛苦和忧虑。他就是武汉市新洲区人大代表、道观河报恩禅寺印证大师。爱管“闲事”的和尚印证大师于1965年出生在广东省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8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中医学院,1990年毕业后,被安排到新洲区道观河报恩禅寺负责。由于他一惯爱  相似文献   

20.
一座古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天天下山挑水,把庙里的事情搞得井井有条.后来来了一个行脚和尚,小和尚便不肯下山挑水了.两个和尚互相计较,最后只得一起下山抬水.这时,又来了第三个方脸和尚,三个和尚谁也不肯去挑水或抬水,庙里的一切事情也都无人去管.一天老鼠蹬倒烛台,发生了一场大火,小庙被烧掉.这时三个和尚醒悟了,便一起同心协力重建小庙,共营生活.这是动画片《三个和尚》的故事梗概. 上海美术电影厂摄制的放映时间只有十八分钟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以其有趣的内容、独特的中国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寓意,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该片在放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