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也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毛泽东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主要决策者和指挥者。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进入党和红军的最高决策层,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在周恩来、朱德等的协助下,从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出发,指挥中央红军采用灵活多变的运动战的战略战术,不断变化作战方向和作战目标,“走”“打”结合,与十倍于己的敌军巧妙周旋,寻找有利战机消灭敌人,最终挫败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带领中央红军成功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等亲历者,都在不同场合谈到过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并高度评价毛泽东在部署、指挥战役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城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后主动发起的对尾随川军进行歼灭的战役。土城战役由于未能迅速解决川敌郭勋祺部,敌援军四面合拢,红军被迫撤出战场,西渡赤水河,以图脱离敌军包围圈。土城战役开启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06,(5):62-63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4.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途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战役,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  相似文献   

6.
71年前的四渡赤水战役,是继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争取战略主动,在川、滇、黔边界成功实施的一次战略性运动战战役。它是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是毛泽东运动战思想的神来之笔。充分认识四渡赤水战役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四渡赤水战役证明了遵义会议的正确性,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  相似文献   

7.
杨林兴 《党建》2021,(9):46-48
泸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泸顺起义、四渡赤水、"鸡鸣三省"会议等重大党史事件都与泸州紧密相连.泸州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主战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央红军转战泸州,在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留下光辉足迹.当前,泸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昂扬的斗志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8.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争取战略主动,在川滇黔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一场灵活机动、具有战略意义的运动战战役。它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进入党中央决策核心后受命于危难之际指挥的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变被动为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战役能取得胜利,是和毛泽东的高明指挥分不开的,是和党领导红军将士善于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分不开的,是和党领导红军将士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胸怀人民至上的情怀分不开的。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赓续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的红色血脉,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满怀信心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9.
正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  相似文献   

10.
1932年的漳州战役和1935年的四渡赤水都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重要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不仅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对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毛泽东确立其军事领导地位的关键之战。通过漳州战役与四渡赤水的比较,可窥知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过程中,四渡赤水更为突出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支部生活》2005,(8):31-31
贵州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央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九天,在贵州转战的时间长达五个月零八天。红军在贵州的足迹,遍及全省88个县(市)中的67个县(市),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目前已整理出的163处红色旅游资源中,近期可以开发的就有60余处。尤其是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强渡乌江、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等旧址,  相似文献   

12.
人们耳熟能详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虽是《长征组歌》中的唱词,却是毛泽东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大家对毛泽东的这一“得意之笔”争相传颂,但对它的由来却少有提及。你可知道,以青杠坡战斗为核心的土城战役是导致红军四渡赤水的直接因素。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土城战役的失利,却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光辉序幕。  相似文献   

13.
在五六十年代以前的史书和回忆材料中,并无“四渡赤水战役”的提法。近些年来,好些回忆录、史书、甚至军事专著,都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战役看待,有的还直接称之为“四渡赤水战役”,元江在《南开学  相似文献   

14.
1932年7月,毛泽东和朱德指挥中央红军对南雄县水口区的粤军发起总攻,击溃粤军15个团,连同在赣南其他战役,迫使粤军全部撤出赣南根据地,确保了中央苏区南翼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安定。这次水口战役可以视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前哨战。红军在其后反"围剿"战斗中认真总结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适时地调整了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15.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一反“左”倾领导者军事指挥上的死板打法,以自己特有的远大战略眼光,灵活地指挥三万中央红军,与十倍于自己的优势敌人周旋,南北往返数次,东西驰骋千里,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迅速扭转了长征初  相似文献   

16.
宋键 《红岩春秋》2022,(2):14-18
1964年,长征亲历者、开国上将萧华在创作《长征组歌》时,用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生动概括了毛泽东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时,展现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通过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和机动灵活的战术运用,中央红军一举跳出蒋介石处心积虑用近40万军队编织的包围圈,在惊涛骇浪的血火考验中,趟出了一条开创新局、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7.
右排数字按顺序为期数、页码)福建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伍洪祥5一1一、专题研究 遵义会议一一中国共产党生死枚关的伟大转折叶心瑜l一1 t’/又七”会议与福建农民武装斗争的兴起蒋伯英1一8 略论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袁伟周宏雁1一20 试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政策的制定杨世兰洪光泉l一32 闽北苏区革命斗争的光荣历程中共福建省建阳地委党史办公室2一1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袁德平2一13 南昌起义军与福建的革命斗争昊国安钟健英2一21 关于红一方面军转移长征的几个问题林天乙2一29 瞿秋白对中央苏区文教建设的贡献汤家庆2一35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  相似文献   

18.
徐焰  马祥林 《党建文汇》2013,(12):50-50
四渡赤水是一组环环相扣的战斗.从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南渡乌江,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的边界赤水河流域转了三个月,  相似文献   

19.
四渡赤水前后的毛泽东何世红佯攻贵阳中央红军按毛泽东同志的部署,在川南古蔺地区完成诱敌的战略任务后,以神速的行动,四渡赤水,再返贵州,然后乘黔北、黔中和黔东广大地区敌军空虚之际,经枫香坝强渡乌江。除留九军团于乌江北岸牵制敌人外,另以一只小部队东向瓮安、...  相似文献   

20.
<正>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进行了四渡赤水的作战行动,最后顺利突出敌军的重围挺进云南。据聂荣臻回忆:"陈毅同志对我说过,毛主席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