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撤销停止使用的注册商标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权是私权,商标所有人的商标权应受到合理的尊重。我国商标法规定对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注册商标可以撤销,这种规定显然是行政权对商标权的强行干预。本文基于对撤销停止使用的注册商标规定的理性分析,认为已经使用过的注册商标因停止使用而被撤销的规定有失偏颇,文章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商标注册原则,一般是指确定商标专用权的基本准则。纵观世界各国有关确定商标专用权的规定,不外以下几种:一是“使用在先”原则,即商标的最先使用人有权取得商标专用权,最先使用人与商标注册人就商标专用权发生冲突的,享有优先权(极少数国家采用)。二是。“注册在先”原则,即商标最先注册人优先商标最先使用人取得商标专用权(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采用)。三是“限制性注册在先”原则,即原则上将商标专用权授予最先申请注册人,但最先使用人有权在法定期限内以最先使用之事实为由提出异议请求予以撤销,若无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或异议不成立时,该商标注册人才最终取得确定的商标专用权(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新西兰、印度等国家采用)。四是“注册和使用并存”原则,即在确认商标最先注册人取得商标权的同时,也允许最先使用该商标而未办理注册手续的人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冰岛、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采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标法》实施单一的注册取得制度,在商标注册上不要求商标使用,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时值《商标法》进行第三次修改之际,应对现行的商标权取得制度进行重构。一方面,《商标法》应将商标使用作为商标注册的条件,并借鉴美国《兰哈姆法》"意图使用"内容;另一方面,《商标法》应对商标的在先使用利益给予充分的保护,以防止未注册商标的抢注。  相似文献   

4.
有正当理由不使用商标可免除注册商标因"连续三年不使用"而被撤销,在当前普遍重视商标使用的主导思维下,正当理由抗辩对保住被申请撤三的商标的注册效力的价值更加突出。然而我国近6年的商标"撤三"诉讼数据表明正当理由抗辩适用极低,效果不佳。通过判例研究后发现,这既与正当理由规则立法模糊、正当情形举证难有关,更受商标行政机构和司法机关对正当理由规则的适用意见不一的影响,得从立法上予以完善才能让商标权人正确认识和援引正当理由规则。  相似文献   

5.
商标只是一种具有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功能的识别性标记。通过企业对商标(trademark)的实际使用,企业可以在特定商标与商品或服务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商标具有超出标记本身的商誉(Goodwillofatradeorbusiness)。透过“王老吉”和“加多宝”商标系列案,我们可以看出商标与商誉不仅可以分离存,甚至可以同时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人。因此,不同于通过商标注册途径来保护商誉的研究,对商誉的后商标管理与保护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声音商标属于非传统商标的一种类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突破传统的商标保护模式,将声音商标作为新的营销手段。近年来,声音商标在国际和国内层面上逐步得到承认。由于声音本身的性质原因,相对于其他非传统商标而言,声音商标注册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试图对声音标记是否能构成商标、声音商标注册中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标注册无效制度为了纠正商标审查工作的不当,保证注册商标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而设立的,与商标撤销制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制度,我国商标法应将两种制度区分开来。另外,本文就商标注册无效的事由、申请主体、宣告机关等问题剖析了我国立法上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修改的《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的实施,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规范 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商标注册申请的“超国民待遇”、商标异议程序的实用性、强制注册、使用注 册商标标记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扣完善。  相似文献   

9.
“陆虎”商标行政确权案的热点问题之一是如何理解《商标法》第31条规定,即:“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中“使用”一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2012年7月20日,贵州茅台的"国酒茅台"商标通过初步审查,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爆了白酒行业、法学界甚至是社会公众对于国字号商标注册申请的征讨。本文以此案为背景,分析了支持与反对"国酒茅台"此国字号商标予以注册的观点,并从该申请注册的国字号商标的含义、商标的本质和价值以及具体的法律规范三个角度出发,对国字号商标注册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初审准予"国酒茅台"注册的做法提出质疑和反驳。  相似文献   

11.
更正登记请求权是真实权利人对登记名义人所享有的,请求其同意更正登记的权利。在债权形式主义立法模式下,真实权利人所享有的更正登记请求权,属于物权请求权体系中排除妨害请求权的一种类型。更正登记请求权不适用消灭时效,但相对方因时效取得相应不动产物权时,不得再行使。更正登记请求权受权利失效原则的制约,在相当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义务人足以信赖,该权利不得再行使。更正登记请求权应当合法行使,不得规避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2.
浅析海外恶意抢注商标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企业商标在海外被恶意抢注现象不断加剧,企业商标一旦被抢注,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影响企业产品在海外的销售。为此,企业需要明确商标恶意抢注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事前防范,事后合理处理,以最大程度避免遭受商标恶意抢注的负面影响,顺利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3.
As one of approaches to invest, the legal and effective trademark use contributes and collects goodwill of trademark, which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zone of goodwill and trademark investment. The institution of prior use depends on substantial influence and is a system which has an inner logical structure comprised by positive right and negative right. Besides, the right of prior use is confined by substantial influence and relevant persons. Prior to trademark registra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right of trademark use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facts, such as the statu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the length of time of trademark use and substantial influence etc., rather than solely to the time of trademark use and registration when disputing parties used trademarks. Even though ambit of effect is restricted within the original area, the prior user can still expand its making place and change the form of business.  相似文献   

14.
为防范大规模另类注册商标的抢注商标的行为 ,应在坚持原有的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原则下 ,通过建立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制度 ,对商标注册申请人进行必要的限制以及对抢注商标行为进行必要的制裁和惩罚。  相似文献   

15.
自《巴黎公约》首次引入驰名商标的概念后 ,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法律保护已成为世界立法之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商标反淡化理论。我国新商标法在驰名商标的保护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吸收了商标反淡化制度 ,本文从商标法的修订来分析商标淡化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在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上仍然与国际法规有较大差距,现行《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范围仍然较窄,力度远远不够。在驰名商标的认定主体、认定方式、认定标准以及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制度等方面,均应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域名是一种用于互联网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地址系统。域名应归入到知识产权的范畴。域名注册机构一般不承担因域名争议引起的法律责任。域名与商标权和商号权之间易产生法律冲突。驰名商标的商标权可以延伸至域名权,将普通商标抢注为域名者主观上存在故意时构成侵犯商标权行为,巧合雷同、非商业性使用、域名注册在先、合理使用行为不侵犯商标权。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建设,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热点,但是部分征战东盟的企业没有取得预期效益,更有多家企业遭遇了商标被抢注的事件。本文介绍了东盟各国现行的商标法律制度,提出国内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时应当采取的商标设计、商标使用、商标保护策略及商标被侵权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标法》较多地借鉴了大陆法系商标法,并且具有浓厚的商标行政管理法特色,在商标权取得制度上偏重于商标注册和管理的效率性,较少体现公平,客观上使得商标抢注成风、不公平竞争泛滥、垃圾商标成灾,最终导致了效率的丧失。美国《兰哈姆法》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使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其商标权取得制度建立在使用主义的基础上,并科学地引入了在先申请主义的内容,使其制度设计不断优化,为我国商标法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20.
商标和品牌是两个内涵不完全重叠的概念.品牌必须使用而无须注册,品牌一经注册即成为商标;商标只有注册后方可受法律保护并享有商标专用权,仅注册不使用的商标不是品牌,一个企业品牌和商标可以一致,也可以不同,品牌比商标有更宽泛的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