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明钢 《党史博采》2003,(12):13-16
延安,一片思接千古,俯仰天地的神秘土地; 延安,一幅壮丽恢弘,启迪后人的历史画卷。 从1937年1月13日至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曾在这里落脚、锤炼,又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胜利。因此,延安被誉为革命圣地。 毛泽东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个春秋,先后搬了四次家,曾在凤凰山麓、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居住过。  相似文献   

2.
正从1937年1月13日至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曾在延安落脚、锤炼,又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胜利。因此,延安被誉为革命圣地。毛泽东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个春秋,搬了许多次家,其中在杨家岭居住的时间最长,从1938年11月到1943年10月,差一个月就满五年。每次触碰这段时光,总会有一种化解不开的凝重萦绕心头。每次面对这段历史,总会有一种难诉笔端的慷慨荡涤体魄。  相似文献   

3.
周武 《党史文汇》2012,(1):59-61
平遥县是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通往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和革命圣地延安的交通要道之一.从平遥县东南的丘陵山区到铁北地区,我党在这里建有一条长50多公里的秘密红色交通线.铁北地区是日寇重点占领区,他们到处建市伪保甲、自卫队和警备队;到处修筑据点、封锁交通,妄图分割、扼杀我抗日根据地.我党平遥县、平介县各级组织坚持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方针,领导军民开展保卫秘密交通线的斗争,在秘密交通线的周边村庄建立起了住宿点和转运站,形成了安全可靠的秘密交通网,保证了秘密交通线的畅通.刘少奇、薄一波、安子文、蔡畅、罗瑞卿、何长工,陈赓等2000多名党、政,军要人都是从前线经这里被护送到延安,或从延安经此地转到前线.1944年我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也是从这条交通线走向南方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党中央在陕北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当年,就是在延安这个还不为外人所知的陕北小镇,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走向成熟。这种历史的际遇,在伟人与陕北人民之间拉起了一条特殊的感情纽带。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90年奋斗进程中,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发展阶段。其间,1942年至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前进行的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这次整风从延安开始,以延安的整风为中心,其他地区都以延安的整风为典型和样板开展整风,所以被称为“延安整风运动”。这是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朱雄伟 《实践》2009,(10):22-22
高耸的红色丰碑江西瑞金,以红色故都著称于世。中国人民政权从这里开始,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最终走向北京。如今,一座大型纪念丰碑——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馆),以新颖的设计、恢宏的气势耸立在瑞金市城西金都大道的苏维埃纪念园内。  相似文献   

7.
抗日烽烟弥漫着中国大地。延安,象是沙漠苦海中的一片绿洲,一块养育抗日健儿的基地,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军人、青年知识分子、文化名人,从敌后战场、从大后方奔到这里;每年每月,又有一批批抗日健儿从这里奔向前线。1939年9月15日清晨,抗日名将徐海东率40多人,告别延安的窑洞,乘汽车奔向西安。  相似文献   

8.
陕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但却没能再踏上这片黄土地。然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却有着———历史定格在1935年10月19日的延安吴起镇。这一天,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中央工农红军踏上了黄土地。毛泽东把这一重要时刻称之为“到家了”。从此,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在陕北,毛泽东和党中央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当年,就是在延安那个还不为外人所知的陕北小镇,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5月26日至6月1日我们中青班的学员到我国的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先从深圳坐飞机到西安,再从西安驱车三百多公里到达延安。虽然旅途很疲惫,但是到了延安我仍然很激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保卫延安〉)这部长篇小说,知道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0.
王锋 《北京党史》2008,(2):60-61
延安,承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中国历史,“延安时期,黄土地上,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新中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传统在这里被重新阐释和规范。”无论是研究中国现当代史,还是研究中共历史,延安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巨大存在。《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7月版)是朱鸿召历时数年,在大量查阅文献、档案资料并多次深人延安实地考察,多方采访延安革命老人的基础上写就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延安图书馆协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图书馆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图书馆学术组织,成立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往关于延安图书馆协会的研究比较分散、零星,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在占有详尽的资料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延安图书馆协会成立的历史原因、作用和特点,总结我党重视图书馆事业的革命优良传统,作为今天开展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借鉴。 延安图书馆协会成立的前提与条件 第一,陕甘宁边区的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为延安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奠定了物质基础。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37年9月成立后…  相似文献   

12.
圣地延安行     
高峰 《党史纵横》2007,(6):23-25
我是怀着向往、敬仰、急切的心情奔向延安的。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闪烁在窑洞里的灯光……这些记忆的影像,从电影电视中,从照片画作中,从文学作品中,从音乐  相似文献   

13.
延安精神不仅不排除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原则,而且是同劳动者物质利益原则相统一的;延安精神和劳动者物质利益原则,都是大生产运动不可缺少的动力.我们从当年大生产运动中延安精神同物质利益原则相统一的历史启示中应明确在今天我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也必须把共产主义精神同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原则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李东朗 《理论学刊》2007,2(12):17-2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延安整风运动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举措,它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延安整风清楚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永久的、常新的课题,全党和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努力致力于这个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这是我在红军主力长征结束后的一段难忘经历:在祁连山打游击、被马步芳匪帮囚困以及逃离敌营辗转数千里回到延安。山上游击1937年3月,在风)弥漫的祁连山,我和战友们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目送红军主力部队远去。我们红五军团和三十军、九军组成的西路军,于1936年10月在张国焘强令下,西渡黄河,沿河西走廊向新疆挺进。一路上,我们遭到数倍于我的马步芳匪帮的围困堵截,先后在倪家营子、古浪、高台等地与敌激战。虽然红军将士英勇顽强重创强敌,但力量也被消耗得越来越小,3万多人的西路军到进祁连山时,仅剩3千余人。突出重围的西…  相似文献   

16.
刘强 《党史纵横》2007,(12):32-37
1939年11月12日,来华参加抗战的著名医生、加拿大共产党人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抢救伤员时不幸中毒牺牲.毛泽东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此后,还有经宋庆龄介绍来延安的印尼籍德国共产党人毕道文、由斯大林派来延安的苏联人阿洛夫以及率公谊会医疗队来延安的英国人叶彼得等多名外国医务人员参加援华医疗工作.然而一直以来,这些洋大夫在延安战斗岁月里的工作生活情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执政思想。其实践和经验十分丰富,体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廉洁执政和执政为民的思想,探索了执政体制,培养造就执政人才,不断壮大和丰富党的执政资源和提高执政效率的途径,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精神,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在延安经历了从自由言说到整风改造两大阶段,其间在党的政治整合下完成了在思想意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阶级归属上的群体转型。这一转型反映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如何处理个人与政党、理论与实践、知识分子与群众关系上的政治选择趋向。  相似文献   

19.
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是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的创新性探索,是延安整风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三讲"教育必将与延安整风运动一样,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成功实践而载入我党史册.  相似文献   

20.
“现在,请钱桂英同志上台领奖!”大会主席话音刚落,“哗———”台下掌声雷动。她微微低着头向台上走去,脸上带着几分羞涩的红光。这是1938年2月在延安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召开的“大生产运动总结表彰大会”。钱桂英登上了主席台,司令部一位首长笑盈盈地走来,递给她一张“劳动模范”的奖状和几件奖品:一件衬衣、一支钢笔、一条毛巾、一双袜子、一块肥皂等等。台下的掌声更加热烈,几百双眼睛向她投去敬佩的目光,因为,在今天走上台领奖的劳动模范中,她是惟一的女性。钱桂英当选为劳模是受之无愧的。在大生产运动开展之前,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