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反恐视野下民警武器使用能力训练优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媒体时代对警察合法、规范使用武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的《警察武器使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戴使用枪支规范》教学内容还不能解决警察实战中开枪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民警武器使用效果,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根据国际上先进的警察训练理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优化警察武器使用训练五个阶段的设想:第一训练阶段以警械、武器基本操作为主,优化武器使用训练内容,将使用武器的法律规定作为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阶段加强彩弹对抗训练;第三阶段加大近距离和弱光情景的实战训练;第四阶段警组配合,警械、武器转化实战对抗阶段;第五阶段想定对抗阶段。  相似文献   

2.
《公安教育》2014,(4):F0002-F0002
<正>为积极应对当前反恐维稳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提高公安民警依法、规范、有效使用武器警械的能力,2014年3月14日,经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批准,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印发《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实施方案》,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从2014年3月下旬起,集中3个月的时间,在全警组织开展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此次专项训练活动重点围绕当前严峻复杂的反恐维稳形势任务。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基层一线民警武器警械使用的法律素养和实战技能,确保在执法执勤尤其是处置暴力恐怖事件中依法、规范、有效使用武器警械,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  相似文献   

3.
依法使用武器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人民警察法》《枪支管理法》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带使用枪支规范》《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人民警察申领持枪证时的武器训练、持枪上岗后的日常训练和依法使用武器等都进行了规范,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公安教育》2010,(8):78-78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民警特别是交巡民警在执法执勤中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执法理念先进、执勤行为专业规范、现场控制能力强的警察队伍,增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稳控社会的综合能力。重庆市公安局组织武器警械勤务使用训练教官培训。  相似文献   

5.
《公安教育》2009,(5):F0003-F0003
为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天津市公安局将依法规范使用武器警械作为今年民警训练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并于2009年2月25日至3月6日依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办了为期10天的武器警械使用教官培训班。重点开设了武器警械的技术性能、训练管理、实弹射击训练,实战技能、战术动作训练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程。培训班坚持突出训练重点。创新训练形式,严格训练考核,在短期内28名参训人员实战技能和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全局武器警械使用训练提供了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为全面反映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积极营造推进武器警械训练常态化的良好氛围,公安部人事训练局从2014年9月9日开始,在公安部机关举办"聚焦武器警械专项训练"图片展。2014年3月下旬,公安部部署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这是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入贯彻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精神,在实战练兵培训工作中普及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民警警械武器训练与考核大纲》和《公安民警警械武器使用  相似文献   

8.
蒋德毅 《辽宁警专学报》2009,(6):F0002-F0002
为贯彻落实公安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全面提升公安民警依法、合法、规范使用武器警械能力水平,日前,以武器、警械使用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第12期全国公安机关警务技能战术教官班,在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大连基地开班。公安部人事训练局警察训练处副处长谢林,  相似文献   

9.
刘静 《人民公安》2014,(14):20-21
<正>开枪,是警察使用武力的最高等级,也是制止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手段。使用枪支,对警察的操作技能、心理素质、判断能力、战术意识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让民警该用枪时敢于用枪?如何让民警做到安全、依法、规范用枪?训练有素是关键环节。近日,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民警,特别是巡逻处突一线民警进行为期3个月的武器警械使用专项训练。目的就是要让民警在执法执勤中,尤其是在处置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时,做到依法、规范、有效使用武器警械。  相似文献   

10.
香港警队武器警械使用训练见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兵兵 《公安教育》2009,(10):70-74
为学习、借鉴香港警方武器警械使用训练工作先进理念,我随公安部组织的第一期内地公安机关武器警械使用教官研修团一行15人,于2009年7月5日至15日赴香港开展专题考察。在港期间,研修团通过听专题讲座、实地参观、现场操作、交流研讨等多种研修形式,对香港警队武器警械使用训练的运行机制,武力使用教官的招录和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公安院校学员依法使用警械武器能力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公安院校学员操作警械武器的能力提升较大,但是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能力明显落后于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咨询专家、文献整理和与一线民警交流,发现提高公安院校学员依法准确、快速的认知反应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现实执法环境复杂多变,提高学员依法使用警械武器能力,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各种因不规范操作而出现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公安教育》2014,(9):11-13
<正>为应对当前反恐维稳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提高民警依法、规范、有效使用武器警械的能力,严格按照公安部开展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工作的部署要求,湖北省公安厅(以下简称省厅)高度重视,迅速启动,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确定"三个阶段",突出"三个重点",强化"三项素质",  相似文献   

13.
正依法使用武器警械是公安民警的基本职业技能。近年来,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局势和严峻急迫的反恐维稳形势,辽宁省(以下简称我省)公安机关大力加强依法使用武器警械训练,全面提升民警实战能力。一、我省开展武器警械训练的基本做法(一)紧扣现实工作需要,超前谋划部署1.率先在全国启动训练活动。着眼于自身实际和现实需要,辽宁省公安厅(以下简称省厅)党委提出将2014年作为我省公安  相似文献   

14.
正一、前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很多针对公安民警用枪的规定和条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主要有《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枪支管理法》、《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带使用枪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只有《规范》的内容较为全面、紧贴实战地支撑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实战中佩带使用枪支的相关操作。在《规范》出台之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公务中使用枪支在很多方面操作不规范、安全漏洞较多,  相似文献   

15.
《公安教育》2014,(5):F0003-F0003
<正>为落实黑龙江省公安机关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迅速启动此次专项培训工作,2014年4月14日,黑龙江省公安机关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首期骨干教官培训班在省公安厅人民警察培训中心开班,来自鹤岗、伊春、大兴安岭、垦区、抚远、省  相似文献   

16.
《公安教育》2011,(5):78-78
为深入贯彻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精神,在实战练兵培训工作中普及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民警警械武器训练与考核大纲》和《公安民警警械武器使用训练教程》(以下简称《大纲》和《教程》),迅速落实副省长、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孙永波签署的{2011年全省公安教育训练动员令》,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变换,使得对民警依法正确使用武器警械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民警更加有效、规范地使用武器,必须加强科学规范的实战训练。武器使用对熟练性、技巧性要求比较高,平常不使用,剑会生锈,人会生疏,关键时刻就会猝不及防。近年来,厦门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以下简称警校)按照"培训跟着警情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孔大为 《人民公安》2014,(14):14-15
<正>为积极应对当前反恐维稳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提高公安民警应急反应、综合实战能力,2014年3月,公安部印发《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实施方案》,决定从2014年3月下旬起,集中3个月的时间,在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以规范民警使用枪支的行为,提升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公安部在全国统一部署开展了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以下简称专项训练)。辽宁公安机关在辽宁省公安厅(以下简称省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清醒认识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及早谋划并实施了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并把专项训练作为提高队伍实战能力的重要抓手,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内涵建设,优化考评方式,构建长效机制,确保了专项训练的深入开展。通过专项训练,辽宁公安机关较好地破解了广大民警在依法使用武器警  相似文献   

20.
面对基层民警不会依法、合理、有效使用警械武器的情况,公安训练基地应积极探索面向实战、适应公安执法实际需求的训练模式,进一步规范基层民警的执法行为。通过不断转变训练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探索贴近实战的训练方法、培养学员政治素质与职业精神,切实提高训练质量与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