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疫情题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相较于传统电信网络诈骗,涉疫情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非接触特点突出、受害对象更加精准、社会影响更加恶劣等特点,存在着犯罪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侦查成本高等侦查难点。  相似文献   

2.
《人民公安》2013,(8):18-19
业内人士指出,为有效遏制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当前应尽快建立起公安、电信、银行等部门合作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犯罪联动机制,彻底切断改号电话进入境内和赃款流出境外的管道。建立"综治委牵头的公安、电信、银行、检察、法院联席会议制度"尽快启动由综治委牵头的公安部与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最高检、最高法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固定渠道,确定专职联系人,定期开会,从国家层  相似文献   

3.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通讯工具或互联网,借助公共通信网络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或发送虚假信息,对被害人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的主要方式有:冒充公安人员进行诈骗、以"中奖"为诱饵进行诈骗、虚构购车退税进行诈骗、虚构银行卡消费进行诈骗、冒充熟人"换卡"汇款进行诈骗、以虚构亲属需要救助的方式诈骗、以虚构信息对被害人进行人身威胁的方式诈骗。电信诈骗的特点表现为:智能化、科技化程度高,分工明确、组织化程度高,诈骗方法手段更新快,境内外结伙作案、打击难度大。电信诈骗犯罪高发源于该类犯罪风险小、成本低,该类案件侦破难度大。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应加强宣传工作、提高防范能力,加强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建立部门之间的快速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银行的能力与作用,充分发挥电信部门的能力,加强互联网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信犯罪在我国呈高发态势,公安等部门加强了对危害性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电信诈骗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并有效控制其增长的势头。随着微信成为人们主要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所产生的微信犯罪,却因其涉案金额较小、立案率不高等多方面原因,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又因犯罪成本小、犯罪种类多等原因,微信犯罪频发高发。微信犯罪既包括传统电信犯罪,如诈骗、制假售假等,也包括传销、赌博等新型电信犯罪类型。打击微信相关犯罪,不仅需要传统的措施,从立法、侦查上进行防控,更需要针对其特点而制定并实施新技法,如小案匹对库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有关部门重拳整治、多管齐下,我国电信诈骗犯罪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然而,当前我国电信诈骗治理还未形成体系,政府各部门分权而治、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等现象依然存在,使得政企在电信诈骗治理过程中各自为政,过于注重制裁,轻视了预防的重要性。为此,我国政府应当完善跨边界的治理机制,与企业携手共同治理电信诈骗。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全国电信诈骗案件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群众每年被骗金额上百亿元,电信诈骗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犯罪问题,打击治理工作刻不容缓。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公安部、工信部、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等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2月25日,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我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与威胁,引发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秩序的广泛担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下简称跨境电诈)是指犯罪主体、犯罪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四个构成要素中带有境外因素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笔者认为,由于内地警方积极开展智慧公安建设,犯罪嫌疑人实施传统盗抢类犯罪的难度越来越大,利用信息技术实施跨境电诈成本低、收益大,而且跨境打击涉及多国、  相似文献   

8.
电信诈骗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性,极易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损失,必须予以严厉打击。预防和治理电信诈骗犯罪首先要充分认识其特殊性及关键难点,然后从完善刑事立法、提高侦破能力、增强社会公众防骗能力等方面着手,有效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发展趋势、成因及防范对策的研究,提出了应当如何侦办电信诈骗案件的程序与方法的可行性建议,即由公安部牵头就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成立联络站,各省、市建立分站,专门接受电信诈骗犯罪的报案、控告、举报,各分站应及时立案并将案件信息及时上报,由公安部联络站就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电信诈骗犯罪信息及时汇总、研判,及时向下反馈,形成灵活能动、全局掌控、反应迅速、统一行动的办案机制,以有效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0.
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银行卡的行为属涉嫌构成《刑法》第177条之一规定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骗领的银行卡常常被用作电信诈骗及其他涉卡类侵财犯罪的作案工具,其与电信诈骗类犯罪有着极高的关联性;对"骗领"型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案件的侦查,必须正确理解刑法上对信用卡的界定,充分利用侦查资源,精确研判,多方收集证据,深挖犯罪,从源头上遏制电信诈骗等涉卡类侵财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数量日益增多,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具有很大增益,但也存在其局限性。目前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侦查机关应当在结合其特点与新形势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精准防控予以预防,通过部门合作与区域合作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全方位查处。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严重侵害人民财产安全,扰乱了生产生活秩序,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隐患。国家对电信网络犯罪治理高度重视,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部际联席会议,提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两降两升"的目标;2020年4月,公安部开启"云剑—2020",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3.
一审判处主犯无期徒刑,这是近年来对诈骗类犯罪作出的比较少见的“重判”.这也算是对徐玉玉亲属的最好抚慰,对潜在电信诈骗分子的有力威慑.同时也应看到,在“互联网+”背景下,铲除无孔不入的电信诈骗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争.有关部门还应拿出办理徐玉玉被诈骗案的态度,严肃查处元凶,同时完善管理机制,全面围剿电信诈骗.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除了具有一般电信诈骗犯罪的欺骗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外,还具有跨境犯罪的特殊性,在赃款追缴和打击犯罪方面较之一般的电信诈骗犯罪难度更大。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打击与防范此类犯罪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电信、金融等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外,还必须把加强海峡两岸警务合作作为打击此类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电信诈骗呈高发态势,且涉案金额数目庞大,受害人数量众多,其已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威胁,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突出犯罪类型。因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公安机关在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为扭转这一局面,公安机关必须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并借助综合性预防措施的构建来实现对此类犯罪的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朱小平 《中国保安》2014,(14):58-59
近几年来,借助电信网络手段实行犯罪的案件呈高发态势,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甚为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公安机关虽高度重视,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行重点防范和打击,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仍呈多发态势。如何阻止受害人汇款,筑牢电信网络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7.
电信诈骗犯罪众多的侦查难点根本上是由电信技术非接触性、便利性和低廉性的特点所导致的,而正是有完备的电信诈骗产业链条的支撑,才使得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先进的电信技术进行诈骗活动,所以要破除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根治电信诈骗犯罪,必须要斩断其产业链条。在介绍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基础上阐述难点产生的原因,即电信诈骗产业链条,最后着重分析斩断产业链条的具体措施,为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新型危害社会经济管理秩序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也给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对H省C县2020年上半年立案的114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展开实证分析可知,现阶段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案件数量大、破案率偏低、以赚取利益为诈骗诱饵、即时通讯软件成为主要平台、黑色产业链出现新中心、单笔犯罪金额小等特点。基层公安机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面临案件线索质量低、侦查力量不足、落地抓捕难度大、电子证据分析难、止付追赃难、预防犯罪难等困境,可通过加强专业化建设、转变上级公安机关职能、实现犯罪全流程打击、深化警银警企合作、提升证据分析水平、依靠社会共治预防犯罪提升打击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呈现高发态势,公安机关传统的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多变的诈骗形势,创新工作机制成为当务之急。对电信诈骗犯罪的定义、我国犯罪趋势演变、犯罪特点等内容进行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打击防范技术。  相似文献   

20.
陈煌  陈进财 《人民公安》2013,(10):56-5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代先贤曾教导:要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准备做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在长期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提出了建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协作办案机制,对加强区域协作,完善法律制度。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