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海笑汪启蒙摘要"法治"概念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从柏拉图的《法律篇》出现对"法治"的阐述后,西方法治思想发生了许多的改变,从指代正义的统治到一种复杂的法治解决方案。本文旨在论述柏拉图的法治思想,并阐述其法治思想对西方法治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西方在法律文化思想的巨大差异,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方现代法治理念推行。本文指出"全盘西化"法治理念在当代中国不可取,必须要坚持中西合璧,取长补短,充分利用中国本土法律资源,发挥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制度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法治观念在受到西方法治思想、中国传统法治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等的影响下存在众多误区,本文在仔细梳理这些误区基础上探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国情背景,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盘毅 《法制与社会》2011,(25):141-1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和谐社会法制建设应立足当前实际,从制度、思想等一系列问题上着手,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推进和谐社会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研究近现代欧洲的法治观念 ,对近现代欧洲法治理论的传统体系、观点进行了分析 ,从思想渊源这一深层次的角度剖析了西方法治理论的传统 ,从而探寻了贯穿整个西方法治理论全过程的红线———正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法治的起源、发展及其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是现代社会和谐的基础。本文先分析法治的概念,追溯了西方法治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并阐述了西方法治思想产生于古希腊,承袭于西方各国的经济、政治、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法家的法治主义:历史话语与当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史记》到《四库全书》,法家学派的法治主义主张蒙受了众多史家的非难与谴责;近现代以来,法家的法治主义又遭受了来自西方的"实质法治主义"学说的侵袭。其实,法家的"以法治国"、"严刑峻法"等政治法律思想是中国原生态法治概念,亦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在当今多元政治思潮并立、社会经济充满激烈竞争的新战国时代及严峻的中国现实问题面前,法家的法治主义主张不失为当今中国法治建设道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的新概括和新发展,从根本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加强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从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与内涵的理解着眼,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并在检察实践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三个结合点。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治地位论、本质论、立法论、执法论、监督论构成了邓小平行政法治思想的科学体系。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法治的本质就是把人民民主、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有机地结合起来;行政法治要建立完备的行政法律体系并注重行政立法的民主化;行政执法要遵循依法行政和公平的原则,要严格行政执法,并体现服务的思想;行政监督要贯彻权力制约的思想,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治监督体系。邓小平行政法治思想对我国行政法治现代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指明了行政法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自然法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法学思想。自然法思想作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一种理论,不仅对西方国家的法治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法治建设可以借鉴的重要思想。它阐述了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治社会形成的影响,并从我国的传统法制观念入手,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论证了自然法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卿红 《行政与法》2014,(10):22-25
国家富强之梦想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要用法治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善德价值内涵.当今中国的富强离不开法治的同步发展,法治强则中国强,法治废则中国危,法治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然选择.换言之,强国梦必须植根于“法治中国”,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2.
《亲属关系通则》的缺失是我国祖国大陆《婚姻法》经2001年修改后仍存在的一个重大遗憾。亲属关系通则有自身的功能及特定的价值取向,建立该项制度有它的实际意义,对祖国大陆和我国台湾相关立法的介绍评析,一方面指明了我国中国大陆地区亲属立法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部分立法建议,以求为我国祖国大陆亲属立法之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宁华宗 《行政与法》2010,(12):94-97
习惯法伴随着民族的发展长期存在,在现代社会,少数民族习惯法也以其自身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中国社会法治化道路需要国家法同习惯法进行对话和对接。民族自治立法机关要真正成为对话的通道和对接的平台,正确定位自身主体功能,加强对国家法进行"习惯解读"和对习惯法进行"国家法式梳理",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表达,为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做出应有之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问题上,西方主要法治国家采用的模式是不相同的。美国采用的是不限制媒体的“司法自我约束模式”,英国采用的是“司法限制媒体模式”,而大陆法国家则采用了一种近乎“放任自流”的“司法向媒体开放模式”。中国的司法模式类似于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与媒体的关系规则模式上,应当采纳大陆法国家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出发,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关键就是要实现由“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的刑事立法思想内容较为丰富,涉及面广,为完善和健全中国的刑事法制尤其是刑事立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其内容主要包括积极健全刑事立法和努力提高刑事立法质量两个重要方面。在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现代刑事法治,需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刑事立法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以更好地促进中国刑事法治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下就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和保险代位求偿实务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采取定性分析法,提出在中国民商合一的立法体制下,保险代位求偿制度是民法中“公平原则”与保险法“补偿愿则”所奥合而成的必然产物,其民事本质为法定的债权转移。在该定性的前提下,对中国现行立法中的相关规定加以解释梳理,结合司法实践对保险代位求偿制度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下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民法的角度对该制度加以完善,以求解决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路磊 《政法论丛》2013,(1):124-12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汽车拥有量和低驾龄驾驶人数迅速增加,每年的交通事故数量不断攀升。部分肇事者违背道德、泯灭人性,选择"二次伤害"受害人的现象屡次发生,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存在"撞残不如撞死"的错误想法。这种可怕的想法形成的原因与当前我国的交通肇事赔偿制度的不合理有关。因此,必须完善立法,除了通过侵权赔偿的途径外,还必须借助于责任保险和社会救助的途径转移和分散损害赔偿,鼓励肇事者在第一时间积极救治受害人,避免逃逸和"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19.
法治政府建设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法治政府的终极归宿在于维护民权,保障民生,顺乎民意,法治政府所体现的“民本”思想与完政理念完全契合,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支配和指导作用,构建法治政府必须遵循宪法精神,反映完政诉求,在完政的框架之内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