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谈时请勿背手。有些人在与他人讲话时喜欢背着双手,自我感到很气派,但在对方看来,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交谈方式,交往中不可学。交谈时不要抖动腿脚。有些人在交谈时,嘴里说着话,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不停地摆动或抖动着。这会使对方对你产生不好接近的傲慢感觉,这也是一种缺乏社交修养的表现。交谈时注意力要集中。在与对方交谈时不看对方,神态上表现出一种漫不经心的样子,这是不尊重对方的一种举止。在与对方讲话时,应双眼看着对方,在你认为是关键或重要的地方,可以点头示意,表示你听懂了或同意对方的意见,以示尊重。忌不给对方讲话的机会。有些人讲话不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的生活条件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其核心内容是关心人、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始终贯穿着这一基本原则,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3.
孟盛 《廉政瞭望》2006,(10):48-48
一次醉酒放纵了他的原始冲动,一段孽债酿出了6个人的人生悲剧,一种回归又使两个家庭变得残缺零落……人总在不断地犯错,又在不断地改错,生命就在罪与罚中握紧命运的掌心。然而,不是所有的罪过都能以十字架来背负,有些罪孽生出的恶果,是无法救赎的,是不可逆转的,“是时无间”的,  相似文献   

4.
人营其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能动性,既不高于自然界的能动性,也不外于自然界的能动性,它仅是而且只能是自然界能动性本身之中的一种高级殊相表现形式。它若是高于和外于自然界的能动性,它就是一种上帝或神的能动性了。明确这一点,是克服我国当代一切实践意识的主观主义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一位政坛上风云人物的兴衰,往往会影响身边一切人员的一生。他们要么随之走向辉煌,要么陷入深渊,完全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李树煌就是如此。当年,  相似文献   

6.
蔡建军 《党课》2013,(8):69-71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孟子的千古名言,也是为人处世、为官干事的永恒定律。卡耐基说:“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欣赏是成长的需要,是做人的品格,更是领导者处事的能力,彰显着领导者人格的魅力。古今中外,大凡功成名就者,都是虚怀若谷、心胸博大,哪怕是盖世功劳,也会“人前不显胜,傲里不夺尊”,而对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却是真诚赞扬、格外赏识。领导者只有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才会最终赢得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经受磨难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人生难免有许多意外的痛苦与磨难。其实,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人没有磨难,也就没有了五彩缤纷的生活;生活中缺少了磨难,生活也就变得淡而无味。面对磨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生活的弱者,面对痛苦与磨难的逆境,惊慌失措,心烦意乱;生活的庸者,面对痛苦与磨难的逆境,六神无主,听任摆布;只有生活的强者,面对痛苦与磨难的来临,超然洒脱,正视它,接纳它,战胜它。磨难对于坚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人生的命运犹如一尊雕像,而磨难则是一把锋利的刻刀,人则是用这把刀来刻划命运的雕刻家。一个人要经…  相似文献   

8.
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蕴涵隽永,既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寄寓了深刻的时代沉思;既是对尘世生活的精神超越,更是对理想生活的理性回归.人文精神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对国家、对民族乃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关怀;二是对他人尊严的尊重、对他人价值的肯定、对他人命运的关切;三是理想人格的塑造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是最能彰显和孕育人文精神的场所,大学的气派、大学的特色、大学的风格其实就在于其独特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是大学历史的沉淀和凝练,且无时而不体现在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之中,并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向度上予以延展.  相似文献   

9.
正说起读书,我马上会想到许多名言名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等等。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关于读书的好处被人说的太多太多。作为一个天生爱美的女性,我要说,读书可以美容。进入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极为丰富,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可以改变一切,有钱也能使人变脸。有些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些领导在发现下属存在一些思想问题时,总喜欢说一句“不要有什么想法”。这句话猛一听,让人感到关心、宽慰,但细细想来又觉得不完全是这样。一些同志因进步不快、工作不顺、境遇不佳、生活困难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难免产生一些想法,这是正常的。在这种时候,最需要的是领导的关心、理解和开导。而一些领导对于下属的“想法”,不是认真分析、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是采取极其简单的方法处理,企图用一句“不要有什么想法”代替一切。如果真的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难释疑,使下属的想法烟消云散,那到也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校友,我很早就想用“率真”一词来概括著名女作家方方的生活及其作品,之所以犹豫至今,是因为没有找准很适合于行文的切入点。读完方方的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我不再犹豫,决定写“率真的方方”。虽然方方的文笔是冷峻的,思想是深刻的,但其为人与作文的骨子里始终浸透着“率真”的本性。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有些作家喜欢写当代社会的大场面;有些作家喜欢写自己的经历,写很私人化的东西;方方的创作思路则是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性本身,写人。在方方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无论是尊重内心感受但仍无法抗争社会…  相似文献   

12.
艾迪 《党课》2009,(11):105-106
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理解剐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对方百倍的理解和尊重。尊重,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她透明的微笑叫理解,她淳朴的心灵叫高尚;尊重又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饱含待人处世的智慧,尽显人格操守的高贵!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党的一贯作风。毛泽东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党历来重视基层的声音,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掌握真实情况,听取汇报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因为有些时候时间太紧,如果亲自进行调查就会浪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得出的结果也可能不准确,这时就需要听听他人的汇报,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加具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12,(4):59-59
易水寒在第2期(上)的《杂文月刊》上撰文指出:人跬在水里,知道水的深浅,他大抵不会害怕。他所害怕的是水的深浅莫测。人走在仕途道路上,有一个相对明朗的预期,他会有一种灵魂深处的安宁,就会生活得比较坦然,他所烦恼的是这种道路上存在着太多的“莫测”。这说明,凡事有一种制度,有一种规范。并让这种制度、规范牵引人生的期待,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需要。因为尊重人的心理预期,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尊严。鲁迅先生笔下的“山中厉鬼”之所以可怕,皆因为此鬼“脸无五官,浑如鸡蛋”。鲁迅先生认为,“小说上的描摹鬼相,虽然竭力,也都不足以惊人”,“因为五官不过是五官,纵然苦心经营,要他凶恶,总也逃不出五官的范围。现在使它浑沌得莫名如何。读者也就怕得莫名其妙了”。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任众 《党建与人才》2000,(11):59-59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些领导在发现下属存在一些思想问题时,总喜欢说一句“不要有什么想法”。这句话猛一听,让人感到关心、宽慰,但细细想来又觉得不完全是这样。一些同志因进步不快、工作不顺、境遇不佳、生活困难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难免产生一些想法,这是正常的。在这种时候,最需要的是领导的关心、理解和开导。而一些领导对于下属的“想法”,不是认真分析、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是采取极其简单的方法处理,企图用一句“不要有什么想法”代替一切。如果真的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难释疑,使下属的想法烟消云散,那到也值得称道,但问题恰恰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自助者天助     
黄巧 《党建文汇》2006,(6):55-55
科学家指出.人的大脑真的需要锻炼,而且锻炼是可以提高大脑的综合表现能力的,但锻炼必须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可能事倍功半。最近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做正规的“大脑锻炼”活动,7天之内,最多可使人比以前聪明40%!只要略微改变一下生活方式,你就能明显提高脑功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相似文献   

18.
冲儿 《先锋队》2011,(6):57-57
在理财上,美国有一条“1/3法则”。很多美国父母会鼓励孩子将自己赚的到钱1/3存到银行、1/3用于零花、1/3用来捐献。因为捐献可以培养孩子的慈善心和让孩子了解金钱对一个人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除了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外,金钱更会造福于他人。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自己的财富来自社会、最终也需要回馈社会的观念,这样的人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他也不会成为金钱的奴隶。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09,(3):52-52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源培在《文汇报》上撰文认为,当人们追求利益成为“经济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和践踏“道德人”的界限。首先,要学会把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权利,满足他人的需要作为企业和行业经济活动的前提,在自身获利的同时使成果也能够惠及对象、惠及社会。  相似文献   

20.
海生  古思今 《党课》2013,(22):104-106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双胞胎尽管有几乎百分之百的相同基因,但命运却不尽相同;有的人父母都不高,生出的孩子却越长越高,成了“巨人”;同样是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其后代寿命差异竟然很大……这就未免让人感到困惑了:既然基因能决定命运,为什么出生后命运会发生变化,究竟是谁在改变我们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