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课题组也适时地完成了由历史学所所长陈野牵头的"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系列研究课题。值此全省上下深入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时,本刊特刊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意见书》系列稿件,对浙江省如何整合文化资源、彰显特色优势给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阿巴嘎旗紧紧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强旗的目标,从草原文化共性中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浓郁、历史底蕴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以文化品牌化为推手,不断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打造出地域特色鲜明、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同时,随着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旅游、物流、餐饮、住宿、民族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牧民增收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3.
郭健 《前进》2010,(8):38-40
<正>当前,新一轮文化建设高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全国各地都把推进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朔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特别是《朔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的出台,再一次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向全市人民发出了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动员令,为加快朔州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要进一步发展繁荣朔州文化产业,关键在于大力推进文  相似文献   

4.
刘国宏 《前进》2012,(3):14-16
近年来,在“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引领下,平遥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区位优势,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实现了文化建设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基于此,我们在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文化的方向性、民族性、开放性、创新性和经济性,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符正发 《今日海南》2013,(11):40-41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强调:“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近日,笔者在考察西安市曲江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先进经验后,受益匪浅.三亚是一座年轻的国际性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也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的城市.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借鉴曲江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三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三亚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7.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文化产业工作赋予了很多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紧紧抓住文化产业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俞强 《观察与思考》2011,(11):18-23
浙江文化产业最大的特色就是民营。 如同浙江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样,民营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也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浙江各地,无论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单位股份制改造,还是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处处都有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民营文化产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经营领域越来越宽,为整个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郭超 《传承》2013,(9):106-108
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其差距表现在文化产业综合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文化体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文化消费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加快河南省文化发展,必须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文化发展成功经验,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长白学刊》2011,(6):1+16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几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加强",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及全省重点工作加以部署。相继出台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吉林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引导资金,  相似文献   

12.
陈野 《观察与思考》2011,(11):24-25
在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物产资源、大众文化资源、高雅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既是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和鲜明标识,更是今后发展的基本因子和本质力量。执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之牛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发展自身规律的本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荆楚文化是具有鲜明精神特质的区域文化。只有发掘和依托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新战略,理清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构建内含荆楚文化精神特质的湖北现代文化产业,以荆楚文化精神打造湖北文化产业的特色和品牌,才能做大做强湖北文化产业,加速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课题组也适时地完成了由历史学所所长陈野牵头的"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系列研究课题。值此全省上下深入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时,本刊特刊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意见书》系列稿件,对浙江省如何整合文化资源、彰显特色优势给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5.
张仲灿 《今日浙江》2009,(23):54-55
东阳市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弘扬区域特色文化,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墨 《新东方》2008,(8):39-42
美国作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国家,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总体实力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之抗衡。美国文化产业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美国原是一个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短短二百多年时间内跃升世界第一大文化国。翻译与引介美国的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文化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是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举措,是十堰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重大课题。湖北是文化大省,建设文化强省条件充分。而地处鄂西北的十堰市,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必须全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武术文化产业、丰富提升汽车文化产业、精心培植"道茶"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十堰和湖北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增添新的引擎。  相似文献   

18.
汪尧中 《政策》2013,(10):74-75
<正>安陆市自2005年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市以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突出文化民生,强力推进改革创新,在打造文化载体、开展文化活动、培植特色文化、完善机制创新等方面再创发展新业绩。特别是近几年来,注重活用传统文化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围绕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努力提升文化产业上作了一些探索,已形成旅游、漫画、广播电视、演出娱乐、电影音像、图书报刊、网络等国有、集体、个体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19.
李慎明 《政策》2012,(1):22-2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十分重要,惟此,才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才能促进和推动中国特...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明主题,改革创新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建议》强调指出,必须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