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与印尼自1953年签订贸易协定之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得很顺利.然而,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1965年两国关系突然恶化,并于1967年断交,正常的经贸关系也随之中断,只保留通过第三国和地区的间接贸易.两国经过共同努力,1985年恢复了中断18年的直接贸易关系,从而推动了中印(尼)1990年8月恢复邦交.两国的复交又推动了经贸关系的稳步发展.回顾两年多以来中印(尼)经贸关系的发展,展望其前景,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于继续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外交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8日外交部正式建立,国家政府总理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部长。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总理对外交干部明确提出“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要求,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与东南亚10国建交历程1950年1月18日,中国与越南正式建交,首任驻越南大使罗贵波。中国是越南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南将1月18日定为外交胜利日。1950年4月13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中国驻印尼首任大使是王任叔。但1967年10月30日印尼和中国中断外交关系。1990年7月,中国与印尼恢复外交关系,双方发表了…  相似文献   

3.
1990年8月,中国同印尼恢复了中断23年之久的外交关系之后,相继又同新加坡和文莱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使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一)荷兰莱顿大学蒂欧教授来厦访问荷兰皇家协会会员、荷兰——印尼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莱顿大学东南亚和太洋洲研究系主任蒂欧(A·Teeuw)教授夫妇于4月8日至12日来厦进行学术交流。蒂欧教授在厦门大学期间,向南洋研究所、历史系、中文系和外文系等单位有关人员先后作了二次报告。在题为《荷兰学术界研究印尼问题概况》报告中,他着重介绍莱顿大学自1851年该校成立印尼语言文学系以来的研究情况,指出不少印尼学生在荷兰留学后成为印尼民族运动的先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对印尼的研究曾一度中断,1975年成立荷兰——印尼文化交流委员会,双方合作研究印尼地方史。目前有20多个印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同越南的贸易中国是第一个与越南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也是1954年印度支那停战前唯一与越南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18日,中国同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贸易随之开始,直到1978年由于黎笋集团推行反华排华政策而中断直接贸易止,两国贸易关系持续了整整28年。28年来,中越两国间的贸易关系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两国间的国家贸易,这是中越贸易的基本形式。二是双方地方国营贸易公司之间根据各自政府关于准进和准  相似文献   

6.
亚洲12月3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兼亚洲司司长徐敦信率代表团前往雅加达就中、印尼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技术问题进行磋商。这是1967年10月两国中断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官方代表团首次访问印尼。12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与印尼双方经过友好商谈,有关两国复交的技术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下一步将由两国外长来最终完成复交的进程。两国外长会晤的时间将由双方协商确定。  相似文献   

7.
作为具有较有相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中国与东南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发展双边关系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华人问题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与东南亚特别是印尼关系的发展。双方交往的实践证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持久性是显而易见的。探讨华族这一特定群体的生成、发展,以及对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影响,对于解决有关的历史遣留问题,提升未来关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所有东南亚国家巩固、恢复和建立了外交关系,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往来日渐频繁。中国改革的成功、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对外战略的调整,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出现历史性转折的主要原因。未来,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但双方的关系朝着更加稳定和谐方向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因为发展相互关系是双方根本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印尼中断外交关系快20年了。当前两国的外关关系仍然中断着,但彼此都需要发展本国的经济,从而建立了“非官方”的贸易关系。中印(尼)两国从两千年前便开始建立联系,通过贸易发展了经济关系。公元1292年,元朝忽必烈因为派右丞相孟湛前往爪哇新柯沙里王国遭黥面之辱,于是派兵侵入爪哇。但元兵到达后,新柯沙里国王葛达那加拉已被推翻,于是班师回国。当时曾与元兵交战的满者百夷王朝,不久便派高级使者前往中国,双方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中印尼70年关系史的发展和关键事件,提出应从国家间关系、华人问题和意识形态的不可分割性来看待两国关系,进而提出理解两国关系的分析框架:两国关系的主题和重心由中国对印尼的政策和印尼对华政策的交集确定;中国对印尼政策目标需要放在中国外交整体思路下理解,印尼对华政策目标主要是其对国外压力和体系压力的反应,但两国交往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节点更多地受到变动中的印尼国内政治的影响。据此框架,本文将中印尼70年关系史分为3个时期及6个阶段。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复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向好,双方持续摸索相处之道、双方政策和利益的交汇增多、中国周边外交方针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这3个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自1967年10月中断外交关系,至今已有二十三年。1989年2月,印尼总统苏哈托在日本东京与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商谈后,达成关于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三点协议,双方认为两国关系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基础上,从而开始了两国正式复交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4月中国与印尼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之后,双方经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两国贸易快速增长,中国对印尼的投资也不断增加。中国对印尼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基础设施领域,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也开始增加,并采取并购、BOT、投资设厂等对外投资方式。本文就中国对印尼的投资状况、投资领域和方式,以及中国在印尼投资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有华人华侨 2 0 0 0多万 ,其中印尼有 70 0余万。广大华人华侨在印尼独立和经济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始终没有获得公正的社会地位 ,排华事件此起彼伏。(一 )沧桑历史中国与印尼群岛的交通关系 ,最早可溯至汉代。据阿拉拍人马素提游历南洋群岛后所著《黄金牧地》一书记载 ,在公元 943年 ,就有不少中国人在苏门答腊岛上耕种。明朝郑和七下西洋 ,促进了与东南亚的关系 ,同时也鼓动了华侨的移殖。鸦片战争后 ,中国门户被打开 ,清政府允许人民移徙海外 ,而英、法、荷等国为开发东南亚殖民地需要大量劳力 ,招募了许多华工 ,即所谓的“猪…  相似文献   

14.
马骏 《国际观察》2007,(4):74-79
从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尼内战的干涉,到1967年约翰逊政府恢复对印尼的大规模经济援助,美国对印尼政策构成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时间单位.单纯从研究角度看,这一时期美国对两次涉及印尼的国际争端(西伊利安争端、马来西亚危机)和印尼一次政权变更之政策立场的变化,作为对影响美印(尼)关系和美国对印尼政策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事件,为比较、分析美国政策演变的动力和机制,特别是美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美国与第三世界激进民族主义政权及第三世界军人集团和军人政权的关系提供了便利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印尼陆续举办了6届巴厘岛民主论坛,该论坛是亚洲国家外长和知名人士的年度高级别论坛,旨在促进和平与民主方面的区域和国际合作。历届论坛都有日本领导人积极活跃的身影,这与日本对东南亚的价值观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日本试图借助巴厘民主论坛,增强在东南亚国家的存在及影响,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多数东南亚国家并不愿意卷入中日双方在政治领域中的角逐,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也让东南亚国家感到不安,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在东南亚并不受欢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中断外交关系,到1987年10月,已届二十年。两国之间能否恢复外交关系,两国之间的关系何时才能进一步正常化,不但东南亚地区各国为之关注,亚太地区亦为之瞩目。因此,探讨中印(尼)之间关系正常化的前景,不但是当代国际关系中值得重视并加以研究的一个课题,而且对中印(尼)两国以至对东南亚各国都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的15年中,美国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中断到恢复、不断升温。现实主义的权力观根据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后国家利益的侧重点也会变化这一视角进行解读。建构主义认为,观念会影响身份的建构,美国与印尼观念的变化对它们身份和军事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印(尼)军事合作关系的恢复和升温,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东南亚华侨研究趋势(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本世纪初以来东南亚华侨就成了中国学者的研究课题。这项研究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10年多。然而,当70年代末宣布实行开放政策之后,各主要研究机构伊恢复华侨问题的研究,并在80年代取得了迅速的进展。因此,现在来评估中国学者特别是80年代期间他们在华侨研究上做了些什么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印尼关系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双边关系。然而历史上两国关系发展却并不顺利。苏哈托统治时期,中印尼关系长期处于中断状态。即使在亚洲乃至世界各国纷纷与中国建交、复交的情况下,印尼仍坚持不与中国复交,其中原因非常复杂。文章从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着重从历史包袱、诱发定势和认知相符这3个方面分析印尼对中国的错误知觉及其对印尼决定与中国复交的影响,并就构建两国友好关系的心理基础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是东盟国家中国土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与印尼的经济关系几经波折和起伏。自1990年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以来,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两国的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