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梅 《东南亚》2001,(1):14-17
从 8 0年代中期起 ,印尼就是台湾对外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 ,台湾对印尼的投资呈逐渐增长势头 ,两者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随之增加。但是金融危机后 ,随着印尼投资环境的变化 ,台湾对印尼的投资也发生波动。本文试图探讨台湾对印尼投资的特点、动向及其成困。台湾对印度尼西亚的投资状况、特点及其成因台湾和印尼的投资关系 ,主要以台湾对印尼的单向投资为主 ,印尼对台湾的投资极少 ,对台湾经济几乎不构成影响。 1 993年印尼对台湾的直接投资为 1 2 7万美元 ,1 994年为 2 4 2万美元 ,1 995年为 1 5 4万美元 ,1 996年为 98 2万美元 ,1 997年为 45 8…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印尼的双边经济关系近年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印尼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双方应继续努力拓展贸易与投资关系,深化在旅游、农业、渔业、纺织服装、信息与通讯技术、基础设施以及能源领域的合作。这些部门将是近期中印尼经济合作最具潜力并易取得成效的行业。  相似文献   

3.
当代印尼中国观的演变对中国和印尼的双边关系乃至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冷战结束以来,印尼的中国观从负面向正面方向演变。这种演变与印尼自身的民主改革、中国国力的提升与中国和印尼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密切相关。未来印尼的中国观将受到投资因素、跨国人口流动因素和美国因素等影响。而密切政治对话、强化社会人文交流和有序引导中国企业的投资将是保证未来印尼的中国观正向走向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4.
试析中国与印尼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很快,两国双边贸易和中国对印尼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顺利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尤其是中国一些商品对印尼的冲击引起印尼部分企业界的不满。本文拟对两国经贸关系存在问题,尤其是印尼纺织服装业受中国产品的冲击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以利于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印尼连续出台多项经济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减少贫困和保护环境等,经济建设成效为其经济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投资、出口和私人消费等逐渐成为印尼经济增长的引擎。印尼经济正在崛起,即将成为一个类似于中国和印度那样的新兴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基于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共计81名印尼外交官和学者的访谈内容进行分析。这两类人员代表着塑造印尼外交政策的官僚群体和非官僚行为者。本研究对受访者关于中国及其对外政策的认知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是分析受访者对于中国的总体印象,然后进一步研究他们对于中国外交政策行为的看法。可以说,从最初的认知分析出发,几乎所有受访者大体上都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能力的国家。研究还发现,对中国持有较正面看法的人数,远远超过持负面看法的人,后者将中国看作是印尼当前的或潜在的威胁。就中国外交政策行为而言,绝大多数受访人认为,中国有着实现目标的决心、务实、拥有协调良好的官僚机构。他们认为,其他国家,包括印尼,在执行对外政策时也应该具备这些特征。本项初步研究所呈现的各种观点表明,至少在作为取样的受访人当中,关于中国形象的认知远非一致。不过,他们的中国认知也不能保证他们认为崛起的中国就是印尼应当依赖的唯一的信得过的合作伙伴。就此而言,雅加达和北京在外交和经济领域开展更多的互利互惠往来,将会为进一步改善印尼与中国的关系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印尼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台商在不断的试探摸索中逐渐了解当地市场行情,台商赴印尼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保持继续增加的势头。印尼吸引台资虽起步较晚,但已成为台湾对外投资,尤其是对东南亚投资的重点国家之一。一、台商对印尼投资的特点台商到印尼投资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但直到80年代中期为止,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投资数量极为有限。从1959—1986年,台湾对印尼投资件数仅为3项,投资金额1.7亿美元.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资金开始大量进人印尼,1987年以后逐步形成投资高潮,到1991年达到顶峰。综观台湾近…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印尼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对外贸易在中国、印尼的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印尼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出口、投资和个人消费推动的 ,其中出口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印尼以及中国的出口依存度见表1 -1。表1 -1印尼、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与印尼双边贸易发展最快、贸易额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伙伴。2000年 ,印尼是中国的第14大贸易伙伴 ,2001年是中国的第17大贸易伙伴。印尼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而1999年 ,中国是印尼的第5大贸易伙伴 ,2000年 ,是印尼的第4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与印尼…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复交和与新加坡建交是亚太地区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它们将会对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也将会为今后中国与印尼、新加坡发展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关系与交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和印尼作为海上近邻,共同面临着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如非法捕鱼、人口走私与恐怖主义等,加之两国顶层海洋战略设计的契合,两国开展了海上安全合作。澳印尼的海上安全合作兼顾双边战略框架与多边安全架构,同时在务实领域密切合作。两国的海上安全合作已取得一定成果,在海上安全能力建设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形成了常态化合作机制。两国的合作关系呈现出合作领域主权敏感性低、供给不对称以及机制化程度低等特征。总体来看,澳印尼的海上安全合作对中国周边海上安全并不构成直接威胁,但中国仍需密切关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双边纺织服装贸易规模不大,但连年增长,增速较快,中国保持顺差。产品结构以纺织品和中间产品为主,市场较集中,中国对东盟纺织服装出口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进口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国家市场,所占份额不大,但逐年上升。中国和东盟纺织服装贸易前景良好,市场容量扩大,但也面临竞争性考验,需要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政府鼓励并积极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迅速发展,东南亚逐步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重点地区。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行业、投资形式都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中国对东盟投资在东盟吸引外资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小,但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印尼作为东亚两个新兴经济体,2008年次债危机以来,其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服务业在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为两国之间开展服务贸易奠定较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两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导致中国与印尼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竞争性的一面。尽管如此,中国与印尼之间的服务业各有优势,双方服务贸易同时具有互补性。两国服务贸易互补性较强的行业主要是建筑业、运输业、旅游业。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以及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两国之间的服务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will adopt a long-term perspective on the possible evolutions of the respective role of China and Europe in the global division of labour an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how it affects the flow of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s in Europe. The Chinese leadership has been pursuing an active industrial policy to enable its national champions to move up the value chain and challenge the European incumbents. In that context, Chinese authorities have been fostering strategic asset-seeking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s by Chinese firms in the European Union to captur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know-how by taking over European enterprises weakened by the crisis. This new challenge affects very differently the various 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 according to their level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ir role in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between the economic centre and the periphery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is analysis will explain the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s in Europe and provide elements for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is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以后的韩国对华直接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金融危机后 ,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投资的项目数和金额均大幅度减少 ,在华韩资企业也开始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 ,针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投资逐渐增多。伴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事业的推进 ,在中国内陆地区投资的韩国企业逐渐增多。可以预料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结构国际化的进展 ,今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不仅会有量的快速发展 ,而且在质的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投资地区和投资行业将进一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保险业发展比较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7年7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经济贸易交往和金融交流合作将越来越频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盟10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同我国一样处于逐步开放、发展与完善阶段,而且地理位置、人文渊源、保险市场、竞争环境等与我国有一定的可比性,极具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台湾所推动的南向政策为一观察点,探讨近20年来台湾在印尼的投资情形,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印尼政局不稳和排华暴动,台商蒙受了巨大损失,对印尼的投资急剧衰退,印尼不再是台商南向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Participation,support and understanding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re requisites for promoting and implementing this major initiative.Indonesia,a major ASEAN economy,is crucial but Indonesia has a limited perception of the B&R initiative.Although its government welcomes it and the ruling coalition cooperates positively,parts of the military and opposition are skeptical of China's intent.The B&R initiative is well-received among the Indonesian Chinese group,while Indonesian academic circles remain cautious and somewhat critical.From a Chinese viewpoint,easing negative or hostile emotions appropriately would be well-timed.China should settle the Natuna issue,adjust its publicity in Indonesia,use diplomacy,and promote Sino-Indonesia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mmtnications.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focus on project quality and uphol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Short-term goals are reducing Indonesia's opposition and obstruction of B&R,while long-term goals are enhancing the recognition and likeability of the Initiative 's worthwhile plans.  相似文献   

19.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currently totals around US$130 billion per year, an order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international climate finance. To safeguard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secure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these investments, projects must be designed to be resilient to climate change. This article reviews 250 projects for three countries from two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s and finds that between 2% and 30% of these may require action now to “future-proof” investments and policies. Both organisations show improvements in the recogni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 projects, but many projects are still not future-pro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