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 ,引发了人们对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深刻反思。我们应该提高卫生防疫意识 ,改变饮食习惯方面的陋习 ,积极推行分餐制 ,使就餐方式向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实行分餐制的重要性实行分餐制 ,是切断传染源的有效措施。当前 ,我国非典疫情逐步趋于稳定 ,但抗击非典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 ,我们要坚决消除松懈情绪和麻痹思想 ,特别是在公务接待中要坚持分餐制。这方面从大同市大同宾馆的实践可以证实 ,他们实行分餐制以来 ,不仅客源没有下降 ,反而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实行分餐制 ,既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 ,也是卫生健康的一种要求 ,…  相似文献   

2.
合餐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中国社会饮食文化的典型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合餐制的社会功能逐步淡化。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之后,社会各界对于推行分餐制有着越来越多的共识。推行分餐制需要国家层面在相关领域进行立法,需要对于全民加强当今时代发展理念和身体健康现代观念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用餐的文明     
分卷是好还是不好?SARS之后,大多数国人表示赞成和响应,分餐制也就顺理成章提上日程。但也有不以为然的。实际上,分餐的阻力主要来自观念。我们的饮食文化似乎多了一些“气氛”,少了一点卫生。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饮食方式变革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文化融合与文化开放的社会盛况,也催化推动了饮食方式的变革。饮食方式由传统的分餐制演变为合食制,并沿用至今。合食制的最终确立,正是唐宋时期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5.
女人要拒绝“吞云吐雾”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全球每13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照此推算,相当于每天有20支大型喷气式客机坠毁后死亡的全部乘客。正当发达国家的吸烟人数以1%的速度逐年递减时,中国却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中国的烟民们...  相似文献   

6.
三七是生产降血脂、降血压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三七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在背阴坡地,对海拔、湿度等也有一定要求。资料显示,中国90%以上的三七产自文山州。  相似文献   

7.
SARA 袭击华夏大地,北京首当其冲。人们在焦虑中看到,在抗“非典”斗争中,一场移风易俗的运动又在悄然兴起,爱卫生、防疾病蔚然成风。记得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从关心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出发,曾多次提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成立了“爱委会”这样一些机构。应该说,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对改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不讲卫生的陈规陋习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尽管把这种“运动”提高到了“爱国”的高度,然而,“运动”一过,往往又依然故我。这里面固然有一个是否“持之以恒”,“抓”与“不抓”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改革生活习惯,进行真正的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比如,中国的用餐方式就是一个长期形成有碍卫生的恶习,有待来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记得80年代初期,湖北荆州农村,出现了一个“分餐制”的农民家庭。当时主政的胡耀邦同志作了批示,进行表扬,并要求报刊加以宣传。我在一家大报工作,就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当时的宣传是起了一点作用的。但曾几何时,又变成“一阵风”。陋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在国内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0.34%左右。它是风湿病学中国内外最受重视的一种疾病,这是因为此病患病人数众多,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如果治疗不当,会产生骨关节遭受破坏、关节功能丧失甚至残废等严重后果。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可以肯  相似文献   

9.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公筷制、分餐制等倡议再次进人公众视野,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实际上,17年前,“非典”暴发后,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也曾呼吁推广使用公筷,但遗憾的是“雷声响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为何至今我们还没学会使用公筷?“多筷齐发”可能让“病从口入”“够不着的菜,别人夹给你;有老人在,晚辈要给老人‘敬菜’;有小孩在,老人更是不停给他们夹菜。讲究一点的,会另外拿双筷子;没那么讲究的,直接就用自己的筷子。”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很多警醒和反思。亲友聚餐,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筷来箸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为病毒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中国饭店协会专门制定了《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社会上也曾兴起分餐热和推行使用公筷、公勺,但不久这些又逐渐被抛在脑后。随着全国各地复工复产,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不少餐饮单位陆续恢复堂食,出门"觅食"的人渐增,以多人聚  相似文献   

11.
《协商论坛》2014,(8):37-37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显示,21世纪不孕不育症已成为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在内的四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育龄夫妇的10%左右,而且每年以数十万的速度递增。2012年《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发生率高达12.5%,意味着每10对育龄夫妇中,就有1对不孕不育患者,治疗不孕不育的人数超过5000万。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 全球睡眠调查(SLE-EPsurvey2002)表明,45.4%的中国人有失眠问题; 45%的车祸与睡眠不足有关; 50%的工伤事故与睡眠不足有关; 慢性失眠者发生事故的风险率是正常人的4.5倍; 失眠症是一种未被广泛认知的疾病……白天。他们强打精神。在办公室里上演“金枝玉孽”;夜晚,他们精力掏空。无缘一晌贪欢,鄙视夜夜笙歌,甘做夜间“宅男宅女”的他们没有别的奢望,只求美梦一场。然而。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愤愤不平:“为什么老天连这么一个小要求都不能满足我?”于是,他们压抑许久的小火山爆发了。决心找出偷走睡眠的“可恶小偷”。  相似文献   

13.
孔祥成 《中国减灾》2009,(12):41-43
1931年江淮大水,“灾稷之后,疫疠蔓延,灾黎死亡枕藉”。据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所作的凋查,在受灾的2520万人中,17%患有各种疾病,其中热病占6%,腹泻占5%,其他疾病占6%;自水灾发生之日的100天内,每千人中死亡22人(婴儿死亡可能有所遗漏),其中1/4的死因是溺死,因病而死的比例高达70%,饿死者仅为1%,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与实践》2006,(1):44-44
卫生部的资料显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人。  相似文献   

15.
就疾病而言,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人群。1992年我国12省(市)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健康状态良好的老年男女仅分别为32.7%和38.5%。1993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5%和54%。另据报道,我国残疾老年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7%。我国老年人主要现患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和其它退行性疾病。我国脑卒中发病率自50岁时进人较高水平,到老年期呈对数直线上升,60、70、80岁年龄组发病率分别为50岁的3倍、6倍和7倍。高血压患病率自40岁以后呈直线不等比例增长,至65岁前几乎每隔5岁增…  相似文献   

16.
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近日在世界精神病学大会开幕式上说,全世界共有匕亿人患有某种程度的精神紊乱和行为紊乱病症。尽管息这类病症的人如此多,但是仅有50%的承认自己患有这种疾病,而且只有1%的人接受了精神病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精神紊乱同酗酒、吸毒和吸烟有直接关系。与会专家说,尽管有这么多精神病方面的问题,但是不应该悲观,因为这种疾病是可以战胜的,例如忧郁症的治愈率就高达80%,比。c脏病和癌症的治愈率还高。有些精神紊乱疾病同家庭、工作单位、国家以及宗教有直接关系,困此专家建议在治疗和防止这类疾病…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30年,也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3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8%,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则达到2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着中国70%以上的GDP、60%的税收、80%的出口,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不久前在北京揭晓。中国流行病学研究成果——“证实心脑血管病是中国成人主要死亡原因”榜上有名。发病迅猛形势严峻专家指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大  相似文献   

19.
新论摘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说,客观分析全球经济,中国现在还说不上是“世界工厂”,而只是世界加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 他说,1999年,美国制造业占世界20%,日本占15%,中国只占5%,出口额远在美、德、日等国之下,而且产品品种少,档次低,真正大而强的企业不多。200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有11家,都不是制造业。中国出口产品构成中,加工贸易占50%以上,中国外贸200强企业出口值70%  相似文献   

20.
5%美国医学会对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万人的调查发现,各类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5%。 摘自chinaren1620万 根据世界银行1996年《全球疾病负担》一书报告,中国有1620万严重抑郁症患者,导2-4亿 目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把抑郁症(depression)和癌症,艾滋病并列为新世纪三大疾病。据WHO估计,全球目前有2亿至4亿人患有抑郁症.在亚洲至少有5000万抑郁症患者.而且人数正在不断上升。到了2020年,抑郁症将和心脏病共同成为威胁人类生活质量的两大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