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京新型毒品现状调查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具有吸食人群年轻化、人群向一般阶层扩散、场域多元化等不同于传统海洛因吸食的特点,对社会形成诸如经济压力、违法犯罪、群体性问题等危害。因此,控制新型毒品的蔓延,要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打源头、堵通道”等措施查处涉毒案件,依法严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同时,要改善新型毒品吸食者对问题的认知态度和生活态度,展开社区服务等全方位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新型毒品有取代传统毒品的趋势。政府对吸食新型毒品的管制可分为出现法律真空、以地方管制为主、调整和统一戒毒模式三个阶段,具有受管制的新型毒品种类不断扩大、吸食新型毒品的管制日趋严厉、寻求司法与社会、医疗体系间的紧密合作三个特点。当前吸食新型毒品管制存在的问题是:强制隔离戒毒放大了惩处威慑功能、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管理措施不配套、自愿戒毒增加了复吸重罚的可能性。应转变理念,坚持人文关怀精神;明确社区戒毒定位,制定配套措施;鼓励自愿戒毒,减少管制成本。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82名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被试的个案访谈,以及对访谈资料的定量编码分析,发现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知偏差是吸毒行为的逻辑起点,朋友圈的诱导是关键,新型毒品的易得性是催化剂,三者组成的"过程链"共同导致了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发生,应该从宣传教育及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等角度加强青少年禁毒工作。  相似文献   

4.
毒品复吸行为是毒品吸食者经过戒毒治疗后对毒品的再度吸食,是复吸者经过心理选择而采取的决意决策。心理选择的产生取决于相关的心理依赖性。复吸者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具有产生、固化、强化三个层面。它们同属复吸者精神构架的各个层面,但所处的地位、起的作用又各不同。防止复吸的方法主要有:找回失去的信心,是复吸者戒毒的动力;采用催眠治疗,以降低复吸者的心理依赖水平;建设无毒的社会环境,减少对复吸者心理刺激因素;走出自我的天地,削弱复吸者心理依赖的固化、强化力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的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海洛因大量滥用的同时,冰毒、摇头丸、氯胺酮(俗称K粉)等新型毒品从沿海地区迅速向全国蔓延,大有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成为吸毒者最主要消费品之势。为引起广泛关注,揭开隐蔽的面纱,文章就滥用新型毒品的人数、吸食群体的年龄结构、新型毒品的种类及吸食场所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近10年(2001-2010年)来新型毒品变化的总体趋势,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预防、控制、打击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检视关于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已有研究,基于其行为发生动因的研究多有涉及,如个体认知、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文化与亚文化、社会关系网络等,但少有针对其行为发生逻辑与过程的分析讨论.由于静态的"因素/行为"分析解释了"因素影响了行为",却没有很好地回答"因素到底如何影响行为",因此,在悬置"因素"的同时,需要一种动态的"过程/行为"分析.通过考察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最显著特征即群体性,而后基于群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对青少年群体吸食新型毒品的行为发生逻辑与过程进行分析,以探寻治理新型毒品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型毒品在我国从无到有,近年来在我国的滥用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许多人对新型毒品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它是一种软性毒品,成瘾性、对身体的危害性远远不及传统毒品。其实新型毒品毒性巨大,成瘾性更强,服用毒品后造成的危害更大,戒除毒瘾更难。文章在介绍新型毒品的种类的基础上,对目前在我国滥用的甲基苯丙胺、摇头丸、氯胺酮等对人体的危害进行综述,以期人们能对新型毒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毒品犯罪不同,新型毒品犯罪占主导性的地位。在行为人沉溺于吸食毒品而无其他经济资源可以支配的情况下,通过以贩养吸从事犯罪极为常见。有必要扩大毒品涵括的种类,弥补立法欠缺和行政管控的漏洞。应准确把握新型毒品犯罪的生成规律和演变特点,进一步明确防控新型毒品犯罪的理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毒品问题日趋严重 ,表现在 :查破的毒案和缴获的毒品数量猛增 ,抓获的涉毒违法犯罪人员猛增 ;吸毒人数大量增加 ;境外流入我国的毒品数量巨大。从目前到 2 0 10年 ,毒品犯罪将呈蔓延膨胀之势 ,“冰”毒及“摇头丸”可能成为吸食者首选用药 ,毒品犯罪手段更趋智能化和武装化 ,吸毒人数将继续攀升。遏制毒品犯罪的策略有 :应将禁毒作为一项重要国策 ;加强国家对禁毒工作的领导 ;加大对禁毒的资金投入 ;组建辑毒专门队伍 ;狠抓禁吸戒毒 ,落实强戒后的帮助措施 ;禁毒应与脱贫相结合 ,改善经济环境 ;加大禁毒宣传 ,搞好预防教育 ;加强禁毒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十年来,国内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类,描述性研究主要涉及新型合成毒品的概念鉴定、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相关性特征、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行为描述等领域;解释性研究主要着眼于探讨新型合成毒品问题的社会学解释、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成瘾行为的社会学解释及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性研究等方面。现有的对国内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理论视角等多个层面还应争取创新性地突破,以契合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型毒品犯罪指以新型毒品为犯罪对象的毒品犯罪行为。新型毒品犯罪具有如下特征:生产贩卖数量大、制造工艺简单、新型毒品获取方便、贩运方式隐蔽性强。而新型毒品犯罪日趋严重最重要的原因是立法上规制的欠缺,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新型毒品犯罪立法上的几点缺陷,并对如何完善立法上的缺陷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分析我国冰毒、摇头丸、K粉等苯丙胺类新型毒品犯罪的抑制因素与刺激因素,预计未来5至10年,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高发的势头还会持续;走私冰毒等新型毒品犯罪将继续存在,且仍以境内外勾结为主要形式;新型毒品种类推陈出新;新型毒品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制贩新型毒品犯罪将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蔓延和境外转移;新型毒品境(国)内外双向流动的格局还会延续;自主研发、制造和贩卖新型毒品将会增多。  相似文献   

13.
从警方近年来缴获的毒品种类分析得出,我国毒品的种类已从先前较为单一的吗啡类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发展到苯丙胺类,摇头丸、氯胺酮、杜冷丁等新型毒品。从吸食人数来看,海洛因吸食者仍占绝大多数,但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蔓延,并在大、中城市形成了一批相对较为年轻的吸食群体,社会影响和危害日深。针对新的形势和新的特点,浙江省禁毒委于2005年初提出了“逐步实现实有吸毒成瘾人员零增长”的三年工作规划。时下,一个以“禁吸、戒毒和社会帮教”为重点的从源头“卡断需求”的禁毒网在全省迅速铺开……  相似文献   

14.
从警方近年来缴获的毒品种类分析得出,我国毒品的种类已从先前较为单一的吗啡类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发展到苯丙胺类,摇头丸、氯胺酮、杜冷丁等新型毒品。从吸食人数来看,海洛因吸食者仍占绝大多数,但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蔓延,并在大、中城市形成了一批相对较为年轻的吸食群体,社会影响和危害日深。针对新的形势和新的特点,浙江省禁毒委于2005年初提出了“逐步实现实有吸毒成瘾人员零增长”的三年工作规划。时下,一个以“禁吸、戒毒和社会帮教”为重点的从源头“卡断需求”的禁毒网在全省迅速铺开……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摇头丸毒品违法犯罪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国内外制贩冰毒犯罪活动的影响 ,冰毒衍生物———摇头丸这一新型毒品出人意料地在杭州快速发展蔓延。剖析2000年1至10月杭州市查获的30起吸贩摇头丸毒品违法犯罪案件 ,在吸贩地点、活动时间、毒品来源、吸食方法、群体结构、蔓延原因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为此 ,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摇头丸毒品的危害性 ,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加强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 ,加大发现、查处和打击力度 ,以减少吸贩摇头丸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可资利用的场地 ,遏制其发展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16.
新型毒品犯罪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犯罪目前十分突出,表现出群体化、公开化等特点,并可能有一段继续膨胀期。我国应加快调整刑法,规定新型毒品的起刑数量标准,强化对新刑毒品的专案侦查,完善社会管理,以遏制新型毒品犯罪的蔓延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型毒品检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毒品在我国蔓延迅速,已成为目前和将来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新型毒品的特点和对其检验的困难,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中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共有105万人,其中青少年占总数的72%。毒品泛滥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以每个吸毒者每天吸食0.3克海洛因计算,仅全国登记在册的74万海洛因滥用者每年至少消耗27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王银梅 《公安学刊》2008,(4):52-55,107
毒品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整治毒品违法犯罪问题必须不断总结禁毒斗争的经验教训,调整毒品整治的战略思维,探讨毒品整治的新路径。在新形势下,单靠政府的力量整治毒品问题的模式和办法已经难以奏效,而实现由传统管理型向现代治理型转变、走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治理道路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多元化的影响,在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尚未得到彻底遏制的情况下,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形势不容乐观。山东省因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具体表现为:毒品案件总量大幅上升、大案频发,毒品来源广、贩运通道多,毒品制贩的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加剧,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日渐扩大,犯罪场所隐蔽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