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禁毒法与我国戒毒体系之重构——风险预估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近通过的禁毒法重构了我国的戒毒体系,在完善我国戒毒体系的同时,构成这一新戒毒体系的三大戒毒措施--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也均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化解风险的基本路径是社区戒毒的适用对象宜仅限于吸食新型毒品成瘾的人员;应当明确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的适用具有相对自愿戒毒的优先性,并且建立自愿戒毒向强制隔离戒毒转化机制;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脱离公安和司法行政体系,归属卫生医疗体系,以使其尽可能成为一种特殊的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2.
从警方近年来缴获的毒品种类分析得出,我国毒品的种类已从先前较为单一的吗啡类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发展到苯丙胺类,摇头丸、氯胺酮、杜冷丁等新型毒品。从吸食人数来看,海洛因吸食者仍占绝大多数,但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蔓延,并在大、中城市形成了一批相对较为年轻的吸食群体,社会影响和危害日深。针对新的形势和新的特点,浙江省禁毒委于2005年初提出了“逐步实现实有吸毒成瘾人员零增长”的三年工作规划。时下,一个以“禁吸、戒毒和社会帮教”为重点的从源头“卡断需求”的禁毒网在全省迅速铺开……  相似文献   

3.
从警方近年来缴获的毒品种类分析得出,我国毒品的种类已从先前较为单一的吗啡类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发展到苯丙胺类,摇头丸、氯胺酮、杜冷丁等新型毒品。从吸食人数来看,海洛因吸食者仍占绝大多数,但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蔓延,并在大、中城市形成了一批相对较为年轻的吸食群体,社会影响和危害日深。针对新的形势和新的特点,浙江省禁毒委于2005年初提出了“逐步实现实有吸毒成瘾人员零增长”的三年工作规划。时下,一个以“禁吸、戒毒和社会帮教”为重点的从源头“卡断需求”的禁毒网在全省迅速铺开……  相似文献   

4.
毒品复吸行为是毒品吸食者经过戒毒治疗后对毒品的再度吸食,是复吸者经过心理选择而采取的决意决策。心理选择的产生取决于相关的心理依赖性。复吸者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具有产生、固化、强化三个层面。它们同属复吸者精神构架的各个层面,但所处的地位、起的作用又各不同。防止复吸的方法主要有:找回失去的信心,是复吸者戒毒的动力;采用催眠治疗,以降低复吸者的心理依赖水平;建设无毒的社会环境,减少对复吸者心理刺激因素;走出自我的天地,削弱复吸者心理依赖的固化、强化力量  相似文献   

5.
十年来,国内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类,描述性研究主要涉及新型合成毒品的概念鉴定、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相关性特征、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行为描述等领域;解释性研究主要着眼于探讨新型合成毒品问题的社会学解释、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成瘾行为的社会学解释及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性研究等方面。现有的对国内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理论视角等多个层面还应争取创新性地突破,以契合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区戒毒是我国《禁毒法》规定的戒毒措施之一。它是将吸毒人员放在其生活的社区,由有关的基层组织和机构进行戒毒管理的一种戒毒模式。文章指出,提倡社区戒毒既可以避免强制戒毒"戒而不除"、"归则复吸"的恶性循环,又可在源头上截断毒品的蔓延。同时提出了实行社区戒毒应当注意的问题。进一步阐明了社区戒毒有利于全社会参与戒毒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对有效解决毒品问题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戒毒条例》确认与细化了新戒毒体系,规定了戒毒权力配置与戒毒人员权利保障,确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措施,将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戒毒康复分别纳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鼓励吸毒成瘾人员自行戒除毒瘾,完善了社区戒毒的执行程序,戒毒措施之间相互衔接,对吸毒人员严密控制。  相似文献   

8.
林少真 《前沿》2010,(1):154-158
本文试图从新型毒品使用者的角度,考察他们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表达。研究发现,新型毒品使用者始终是以传统毒品为参照进行毒品认知的,他们认为新型毒品是与传统毒品完全不同的药物,新型毒品吸食者是与传统毒品吸食者自我认同不同,只是娱乐消费者,不是社会异化分子。最后,指出吸毒者对新型毒品认识的误解和毒品宣传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82名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被试的个案访谈,以及对访谈资料的定量编码分析,发现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知偏差是吸毒行为的逻辑起点,朋友圈的诱导是关键,新型毒品的易得性是催化剂,三者组成的"过程链"共同导致了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发生,应该从宣传教育及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等角度加强青少年禁毒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70号现发布《强制戒毒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李鹏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二日第一条为了教育和帮助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戒毒  相似文献   

11.
毒品犯罪组织严密,作案隐蔽,分工明确,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要提高打击毒品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要注意下述具体问题:准确捕捉和把握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最佳时机;正确掌握和使用“假买”的侦查方法;科学判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明知”;全面收集和固定犯罪证据;有效物建和使用缉毒特情。  相似文献   

12.
国内有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研究较少,且多从原因分析着手,强调宏观教育预防工作。就陕西省而言,基于相关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吸毒青少年呈现出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经济状况较差、初始吸毒低龄化以及强制隔离戒毒青少年中农村户籍的比例较高、使用新型毒品的比例相对较高、复吸率高、戒治难度较大等特点。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是对毒品缺乏判断力、自控力以及交友不慎。预防青少年吸毒,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要提高毒品预防教育的针对性,需要完善四级毒品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毒品“合法化”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在禁毒领域争论的一个热点。支持毒品“合法化”的观点尚须分析,其理论依据可资批判,不能因为毒品“合法化”理论片面的合理性,就否定人类对待毒品的另一种理性态度——禁毒。如果仅仅因为能够消除毒品黑市、减少政府对禁毒的投入而改变毒品是否合法的属性,可能整个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多、更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我国禁毒立法的历史演进(1949—199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禁毒立法秉承了自晚清以来三次禁毒运动的成果,并且以革命根据地时期禁毒的立法实践为历史渊源。1949年至1978年间,禁毒立法以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为主要法律形式,以各大行政区的立法为重心。1979年至1998年间,以"严打"为政策导向,逐渐建立了以刑法为主、行政法与地方立法为辅的禁毒立法体系,主要法律形式有刑事法律、行政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两高"司法文件、批准、签署的反毒国际公约和条约、地方性立法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等。1998年以后,禁毒政策和立法都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15.
禁毒工作机制是有效解决毒品问题的根本保证,是打牢禁毒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武汉市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社会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对外协作交流不断深入,毒品问题成为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禁毒机制的健全与完善迫在眉睫。本文探讨如何按照“创新武汉”、“和谐武汉”的整体要求,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建立长效禁毒机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制造冰毒犯罪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之后便呈迅猛发展之势,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凸现我们对此类案件认识和研究的贫乏。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制造冰毒案件的特点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以期对侦查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毒品案件与其他刑事案件相比有其特点,毒品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一般没有明显的现场和准确的受害人报案,毒品案件侦破独特的"经营"和案件侦破的延伸,无不伴随着物证和情报的支持,毒品案件物证和情报的作用是随案而伴、为案服务、以案件为目的、以案件为最终归宿。因此,毒品案件物证的搜集和运用显示出了另一特殊的风采。文章着重要提的是毒品案件的"相关物证",毒品案件"相关物证"的科学提取和灵活运用,对于目前打击毒品犯罪日益复杂化、智能化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冷战”时期之禁毒与美国外交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以联合国为舞台,借助新闻媒介之手,曾经展开过一场禁毒遏共外交活动。这既是当时特殊的"冷战"背景下美国遏制与孤立新中国的产物,更是美国对外政策实施过程中以话语权优势制衡对手的惯有手法,而由此助长了东南亚"金三角"毒品源地的坐大,则显然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尺的"冷战"背景下禁毒外交取舍不当之"苦果"。唯有摒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保持禁毒的初衷不变,国际禁毒事业方能得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毒品案件的特殊性决定了情报工作在此类案件侦破中的重要地位,毒品案件侦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报,情报是侦破毒品案件的基础,并贯穿于毒品案件侦查进程的始终。毒品犯罪情报信息的涉及面极广,情报内容综合性强、数量大、种类多,因此,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毒品案件情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毒品案件情报信息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加强公安边防部门毒品犯罪情报信息的采集、管理、交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吸毒者中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吸毒者是艾滋 病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注射吸毒是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绝大多数吸 毒者有艾滋病感染/传播的高危行为, 如共用注射器、商业性行为,并且性行 为中有半数从不戴安全套。因此,了解 吸毒者中艾滋病流行现状,提出可行 的预防控制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