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军 《台声》2004,(7):44-45
2002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北京市一位政府官员正在陪着一位客人在中关村考察,“你把这个楼买下来吧?”客人没有同意,因为他要做中国IT的沃尔玛!所以与其买楼占去大量现金,不如租楼来的划算。那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在中国IT业掀起卖场“圈地运动”的第一人赛博董事长张瑞麟。  相似文献   

2.
《人民公安》50岁啦!作为曾经参与创刊、主编《人民公安》12年的老人,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我该说些什么呢?讲讲她的成长历史吧! 公安部第一任部长罗瑞卿上任伊始,就很重视公安干部的培养教育。记得在1950年春天的一次党组会议上,罗瑞卿部长提出要出版公安刊物,教育培养干部。一位苏联专家听后随即摇头说:“这怎么可能呢?公安机关是做秘密工作的,出版刊物不怕暴露秘密吗?”罗瑞卿部长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们中国的公安工作,是党委领导、群众路线,我们要教育干部,做好工作。”这位专家听后再未说什么。当时,我在做党组会议记录,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这些议论的。  相似文献   

3.
1998年9月,我应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邀约去新加坡担任该院客座教授,教授油画写生。10月间,当我在新加坡公园写生时,一位新加坡华侨问我:你是中国画家吧,你为什么不去画画“晚晴园”?我问:“‘晚晴园’是什么地方?”他说:“哎呀!晚晴园是孙中山先生在南洋的故居呀!你怎么不知道,你应该去画那里。”  相似文献   

4.
生涯驿站     
《劳动保障世界》2010,(4):63-63
幽默五则 吝啬 乞丐来到一位太太门前。 “请帮帮忙吧,太太!我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 “剩了两天的饭你要不要?” “我要,太太。” “那你后天来吧。”  相似文献   

5.
为了班级家长会上,被告知有一趟“生活自理”趣味赛,好几位课业尖子生缝纽扣不会,削土豆不会,补个袜洞也不会……L君“对号入座”道:“阿拉小L也出洋相了吧?其实要怪家里老长辈,样样包办,不让孙儿做,将来哪能办?‘隔代亲',变成‘隔代宠'!”  相似文献   

6.
一天,在我的一次中国之行归来时,一位法国哲学家问我对中国有何印象。我对他说,中国人和我们遵循的逻辑不一样。他当时昕了跳起来说:“这是什么话。世界上不存在中国逻辑,也不存在法国逻辑。逻辑就是逻辑。西方人已掌握了逻辑。你可能是要说中国人还没有掌握逻辑吧?”  相似文献   

7.
萨莉的微笑     
萨莉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萨莉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一把……”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的好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他有点  相似文献   

8.
上报一个表扬干部的文件到省长那儿,需要多少时间?3个月差不多吧?半年够了吧?一年半可以了吧?你错了,哪里“能够”这么快!要两年半时间!这是海南省省长卫留成在该省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披露”的一个“笑话”。卫省长“用词”非常“讲究”,称有关部门上报文件为“旅行”。事实也确如此,我觉得,除了称之为“旅行”外,竟很难确切地表达这个文件在几个部门之间的“艰难跋涉”。在那次会议上,卫省长还举了另外两个“笑话”:“一个大隆水库,省长不亲自召开办公会,今年就开不了工。一个三亚学院,原计划今年9月份就要招生,到现在还一点没动。我不…  相似文献   

9.
幽默     
一位顾客在一家饭馆订了个大蛋糕。服务员把这蛋糕端来后,问道:“怎么切?切成6块还是12块?” “最好切成6块吧,切12块,我可能吃不  相似文献   

10.
司法考试(简称“司考”)被誉为“中国第一考”。有人说,它将成为中国“最权威、最规范、最严密、最廉洁”的考试。为什么?因为这个考试是要给从事法律工作的人设一个登堂入室的门槛,它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1.
陕北民歌《东方红》里有句唱词“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呀……”为官一任,就应当干成几件让一方百姓“呼儿咳呀”的好事、实事。——题记石挺是个风风火火的人物。下了单位的班车,直奔办公室。刚掏出钥匙,就听见屋里电话铃响:“叮铃铃……”“什么?”石挺大声问:“有人上访?”“你到厅里来一趟吧。”自治区畜牧厅政治处的一位领导说。  相似文献   

12.
苏格拉底是一位知识丰富、智慧卓越的学者。他对朋友说:我是一个产婆的儿子,我自己也会“助产术”。他认为正像新生儿需要有人接生一样,人的新思想也要别人帮助才能顺利“分娩”。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个名叫美诺的年轻人正和别人大谈“美德”如何如何。他便谦虚地问道:“我很惭愧地承认,我对美德简直是一无所知。请你讲一讲什么是‘美德’好吗?”美诺傲慢地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懂吗?告诉你吧:一个人不偷窃、不欺骗,这样的品行就是美德。”苏格拉底继续向他请教:“美诺,请你慷慨地告诉我,不偷窃就是美德吗?”美诺不假思索地答道:“…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奇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电话从北边打到南边。“凯西,我父亲病了。”她说的是英语。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挂这个电话。她是一位中国女子。“你是陆梅?”凯西是位美国女子。凯西的丈夫与陆梅的父亲在旧金山时是同事。放下电话,凯西马上把消息告诉了另一位美国医生。几小时后,那位医生驱车赶来。他送来了一批特殊的  相似文献   

14.
顾文 《当代广西》2006,(16):58-59
“东西”是广西的名牌产品。以后,还可能是中国的名牌产品,畅销世界。“东西”是一位作家,真名田代琳。从笔名看,东西就让人困惑以及浮想联翩。什么叫东西?东西怎么样?说不清、道不楚,让你说此失彼,而且永远说不清楚。“东西”还是高雅与世俗的混合,让你搞不清楚是高雅还是世俗。比方说,这个“东西”,东西有好有坏,但东西对于人来说,人人都见过。——有趣吧,田代琳居然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笔名。他自己说,之所以取名“东西”,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像“东邪西毒”、“东成西就”般好记,二是强调现代社会人的异化,别把自己当人。东西笔名,果然如…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一位朋友问我对“芙蓉姐姐”怎么看,我一下愣了:谁是芙蓉姐姐?朋友很吃惊看着我:这都不知道?太落伍了吧。现在整个网络在为她疯狂啊。回家赶紧上网搜索一下,才得以了解到这位网络红人。"1977年出生于陕西武功县史家村,本是一个游荡在清华、北大校园周边地带号称以考研为业的边缘人,她最努力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懈地在BBS上张贴自己的生活照。在水木清华,传说曾有5000以上的人同时在线等她“妖媚”。2005年年初,芙蓉姐姐“令人喷饭”的照片,以及“狂舞清华”的视频片段在清华、北大、天涯等数个BBS上转载,一时成为今年中国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6.
开心乐园     
有一个小男孩急匆匆地跑到警察局,对着警察说:“不好了不好了,我爸爸和邻居打起来了!快去吧!要不会出人命的!”警察问:“什么时间开始的?”“都快半小时了。”“那你怎么早不来报告?”“刚才一直是我爸爸占上风的,可现在我看他要吃亏了!”报案的理由孙子骄傲地把记分册给祖父看。祖父说:“唉,我读书时,历史成绩总是100分,而你才99分。”孙子感到很委屈:“爷爷,你读书的时候,历史要短得多啊!”委屈一封情有一书位。男子给他的女朋友写了为了更强烈地表示爱意,他在信封的背面画了很多桃心,还用箭穿着。可不幸的是,那女子在回信中写道——“信…  相似文献   

17.
于靖园 《小康》2023,(22):62-63
<正>“我终于做了一件有结果的事。”这句“种地小队”队员们干完活,看着土地真诚说出的话,就是《种地吧》这个节目最真诚的注脚。今年,综艺节目《种地吧》火爆出圈。7月19日,翻开豆瓣网里的《种地吧》综艺主页,会发现上面的评分赫然写着:8.9分。而里面的演职员列表,基本是鲜为人知,很少出现在媒体或新闻里的。“你看了综艺《种地吧》吗?”“这是什么节目?有什么明星?”“一个明星都没有,都是不知名的年轻艺人。”“那它为什么这么火?”“因为真诚。”  相似文献   

18.
不变的善良     
一位老人路过乡村公路时,被一辆从后面开过来的小车碰着了,老人倒在了地上。路上没有行人,没有人看见。小车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一个又白又胖的男人。男人看了看老人,老人就要坐起来。男人说:“你先别动,伤着哪里了?”老人说:“轻轻地碰了一下,没伤着。”男人又看了看老人,说:“你真的没伤着?”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男人说“:你没伤着,那我走了啊。”老人说“:你走吧。”男人走到车门边,要打开车门上车时,又回到老人身边,说“:你真的没伤着?那我真的走了啊!”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你走吧。”男人上了车,发动了引擎,又熄了火下来,再次…  相似文献   

19.
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已经是中国上下的共识。但是,这共识似乎并未成为“共实”,没有成为全民的实践。有些地方有些人,正在热衷于搞“批治”,似要建立一种“批治”社会。什么是“批治”呢?所谓“批治”,就是领导人的批示取代国家的法律,作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让公众遵纪守批。  相似文献   

20.
“领带大王”与“饭后打包”似乎很难扯到一块儿。众所周知,有“领带大王”之称的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乃亿万富翁,其财富多到几辈子都用不完。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富翁,饭后还会打包吗?是的,一点也不假。据8月18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日前,曾宪梓与应邀赴港的贫困大学生共进午餐,饭后,他亲手将桌上没吃完的点心收集打包,甚至将邻桌没吃完的点心也一并带走。或问:亿万富翁饭后打包,不觉得“寒碜”吗?也未免太没有“面子”了吧!其实不然,有钱未必一定要浪费。我揣测,曾宪梓之所以要这样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因为他早已养成了一种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