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以来,对改进仲裁程序、完善仲裁制度、进一步促进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仲裁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仲裁理论与实践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仲裁机构纷纷修订仲裁规则,采纳先进仲裁理念。经过多年的努力,贸仲自身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贸仲现行的仲裁规则与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为了更好地满足仲裁使用者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对仲裁服务的要求,保持贸仲在仲裁服务市场上的优势,有必要与时俱进,对贸仲仲裁规则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
金河 《中国律师》2012,(5):82-83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委")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仲裁机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贸仲委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重要的常设仲裁机构之一。2012年5月1日起,贸仲委将施行新的《仲裁规则》。为更全面、深层次地了解贸仲委新版《仲裁规则》的修改情况,记者对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于健龙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王文英 《中国法律》2005,(5):37-39,102-105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仲裁规则自1956年诞生以来,先後修订过六次,有七个版本。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2005版仲裁规则是贸仲的第七部仲裁规则。此规则藉鉴了其他仲裁机构的成功经验,并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充分体现了仲裁独立公正、灵活高效地解决纠纷的特点,被誉为一部先进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仲裁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为贸仲)仲裁规则(以下简称为“贸仲规则”)自1956年诞生以来,先后修订过5次,出现过6个版本。其间,1994、1995、1998年进行过3次修改,比较频密。贸仲的仲裁规则在中国仲裁发展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仲裁与法律》2005,(2):1-2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委)新修订的仲裁规则于2005年1月11日经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通过,2005年5月1日起施行。新规则更加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程序更加灵活高效,规则更加透明开放,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充分体现了仲裁本质的特点。新规则刚一出台,就在仲裁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业内人士誉为是一部符合国际惯例的、具有实质性突破的、现代化的仲裁规则。  相似文献   

6.
彭飞 《法人》2015,(2):80-81
与国际上最先进的一些仲裁规则比较起来,中国只有一步之遥。尽管只有一步之遥,如果受制于中国的仲裁法规定,还是无法突破2015年1月10日,"2014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北京会场)"在京召开。下午的"商事争议解决新动向"环节,多位嘉宾指出国内仲裁应多借鉴、多吸收国际仲裁规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仲裁规则将有利于促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国际贸易秩序的规范化。2014年11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或"CIETAC")正式颁布了新修订的仲裁规则,并于2015年  相似文献   

7.
《仲裁与法律》2004,(1):7-9
2003年贸仲和海仲仲裁工作进入了关键性发展阶段,两个仲裁委员会继续贯彻十五届委员会确定的战略方针,坚持仲裁法的基本原则,以办案为中心,加强和完善程序管理,建立健全仲裁员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了仲裁的公正和效率。同时仲裁委员会把拓展仲裁业务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宣讲仲裁理念,在重点经济行业和新兴领域推广并落实仲裁条款,仲裁业务显示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傅林涌 《中国律师》2013,(12):57-59
一、UNCITRAL仲裁规则与临时仲裁 UNCITRAL仲裁规则.即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下为贸法会)仲裁规则,最初系依据1976年12月15日通过的联合国大会第31/98号决议而颁布,其中开宗明义地表明:大会深信制定为法律、社会和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都能接受的专案仲裁规则.将大有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和谐发展”,正如国内外仲裁理论与实务界的通说,UNCffRAL规则是专门适用于“临时仲裁”而制定的仲裁规则。  相似文献   

9.
梁华 《中国律师》2010,(3):65-66
2009年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正如贸仲于健龙副主任兼秘书长在贸仲与纽约州律师协会、中国商会、美国商会共同举办的圣诞酒会致辞中所说的,作为中国设立最早的商事仲裁机构。贸仲为中国商事制度的巨大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贸仲也将继续奋斗,努力成为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际仲裁中心,为更多来自不同法域的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仲裁及相关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0.
《仲裁与法律》2006,(2):1-1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中国仲裁论坛及伟凯国际律师事务所于2006年2月23日在北京建国饭店共同举办了中国仲裁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二、贸仲规则概览 (一)1956年版仲裁规则 (二)1988年版仲裁规则 (三)1994年版仲裁规则 (四)1995年版仲裁规则 (五)1998年版仲裁规则 (六)2000年版仲裁规则  相似文献   

12.
范在峰  王虹 《河北法学》2008,26(6):110-116
证券投资纠纷仲裁是一项重要的纠纷解决制度。采用仲裁方式不但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解决证券投资纠纷,还可以为双方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是适合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最佳选择。重构我国证券投资纠纷的仲裁体制,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筹建解决证券纠纷的行业仲裁委员会,是完善我国证券投资纠纷仲裁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仲裁与法律》2003,(4):1-2
为配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争议仲裁规则》的顺利实施,尽快启动金融行业专家仲裁的服务体系,2003年7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在北京召开了首次金融专业仲裁  相似文献   

14.
临时仲裁(Adhocarbitration)是相对机构仲裁(insti—tutionalarbitration)而言的仲裁制度。当事人自己依协议组建仲裁庭,或即使常设仲裁机构介入,仲裁机构也不进行程序上的管理.而是由当事人依协议约定临时程序或参考某一特定的仲裁规则或授权仲裁庭自选程序,这种形式的仲裁即为临时仲裁,又称特别仲裁或随意仲裁。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的区别在于:机构仲裁指的是由一个常设仲裁机构管理仲裁程序,通常是按照该机构自己的仲裁规则进行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律师》2015,(2):1
国际仲裁的中国经验中国仲裁的国际品牌独立公正程序灵活专家裁判快捷高效费用经济贸仲委"2015仲裁规则"增设紧急仲裁员制度2015仲裁规则新增了紧急仲裁员程序相关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款及附件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紧急仲裁程序》)。依照该规定,"根据所适用的法律或当事人的约定",当事人可以向贸仲委仲裁院申请紧急性临时救济;紧急仲裁员可以决定采取必要或适当的紧急性临时救济措施,且其决定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6.
涉外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制度是一国法律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仲裁制度的发展离不开法院的支持。仲裁协议构成了仲裁制度的基石,“无协议、无仲裁”是各国普遍接受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建立了法院对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权,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在过去的5年里,本着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促进国际商事仲裁的精神,通过司法解释、对案件批复等方式,发展了涉外仲裁协议认定标准,对发展中国的涉外仲裁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仲裁与法律》2003,(3):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的争议与日俱增,因此,快速公正的金融纠纷解决途径对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日,本报记者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下称贸仲)即将推出的《金融争议仲裁规则》(下称金融规则),特意走访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刘文杰。以下为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维 《法制与社会》2013,(17):74-76
仲裁规则是仲裁机构的行动准则。仲裁规则在发展中出现的一般问题主要包括仲裁规则与《仲裁法》的关系问题、仲裁规则的制定权问题、仲裁规则的效率问题等。武汉仲裁委员会的现行规则从仲裁材料文书的送达方式、仲裁员的资格选定、仲裁举证责任分配及仲裁第三人引入等方面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于健龙 《中国法律》2008,(5):9-11,61-65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谱写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成就举世瞩目。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涉外仲裁事业迎来了绚烂的春天,并迅速得到发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是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经济贸易等争议的常设商事仲裁机构,设立於1956年4月.当时名称为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设立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相似文献   

20.
张竹生 《四川审判》2002,(2):13-13,22
近年来,随着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有关仲裁是否该引入民诉法中有关第三人的规定。成为国内仲裁界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一些城市的仲裁委员会。为提高仲裁效率和使裁决得以顺利执行,在仲裁规则中新增加了关于追加第三人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