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视野》1994,(1)
1、法律概念及其本质法律就其广义而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就其狭义而言,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不仅能够而且必须把本阶级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法律所反映的意志内容往往不限于统治阶级的特定利益,还包括关系整个社会共同生存的必要条件.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技体意志。在一般情况下,统治阶级中的某些个人意志,虽然在不同程…  相似文献   

2.
《新视野》1986,(6)
1、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就其广义而言,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就其狭义而言,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不仅能够而且必须把本阶级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正如列宁所说:“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全  相似文献   

3.
宁杭 《唯实》2000,(12):63-65
法律是什么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科书一直沿用这样的提法 ,即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目的在于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一法律的概念 ,显然与时代发展的观念不太一致了。首先 ,它仅仅从阶级性方面 ,即过去人们常说的本质方面 ,阐述法律的特征 ,按照其解释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 ,它究竟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 ,还是像在封建时代只反映君主的意志 ,无从分辨。另外 ,在现代生活中 ,随着各项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带来了许多社会问…  相似文献   

4.
问;什么是宪法?宪法与普通法有什么区别? 答: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总章程。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了一定社会条件下阶级斗争的总结和结果,它把有利于统治阶级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成为国家机关和一切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从而为巩固一定的社会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5.
马、恩关于“法是上升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决定于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原理,是唯物史观在法学领域的运用,带有世界观、方法论意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我们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条件决定的。这个论断,正是在马、恩上述原理指导下得出的科学结论。否定这一原理,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在理论上是唯心的,不符合实际,在实践上是极为有害的。  相似文献   

6.
《求实》1982,(6)
宪法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它表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了一定社会条件下阶级斗争的总结和结果,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重要工具,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为经济基础服务,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宪法和国家的普通法律在阶级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而和普通法律有如下区别:  相似文献   

7.
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用以巩固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用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法律一旦制定并颁布执行,任何人不论贡献多大,权威多高都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都不能以任何借口,放任自己或任何下属胡作非为,而要求免受法律的制裁或从轻发落。古罗马学者西塞罗说:  相似文献   

8.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为了确保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我国以法律形式对职工主人翁地位进行了规定。 一、我国宪法确定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包括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指导思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部分。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要坚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具体实践中,要始终注意把握以下几条指导思想。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般把法说成是“神的意志”、“主权者的意志”等。马克思、恩格斯对法的本质的贡献在于他们首次指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和反映,是被奉为法律的阶级意志。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和资本主义相似。”方法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不同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法律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人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用善与恶、好与坏、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现象为标准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作  相似文献   

11.
法的概念政策与法律立法体制法制建设行政法经济法破产法一、法的概念一、法的概念1、如何理解法的概念一种观点认为,通常人们对法的概念的表述是: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列(规  相似文献   

12.
一、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所谓法的阶级性,就是指法这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由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统治阶级通过其所掌握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国家意志,是调整、维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统治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的属性。法有强烈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由社会上居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通过所建立起来的机关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一词来源于古代希腊。就它的本来意义讲,它首先是“大多数人的统治”。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所谓制度,就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从历史上看,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和法制同时出现的。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民主制只是个别现象,专制制度则是普遍的国家形式。到了资本主义时代,作为国家形式的民主才在世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认真领会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走依法治国之路,是发展我国经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要求。一法律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人类进入社会发展的文明阶段才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调整是社会调整的特殊形式。法律能够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这种调整规范作用的特点就是明确、肯定,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法律的调整规范作用是…  相似文献   

15.
法律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国家统治的工具。马克思说:“要运用法律就需要法官。”执法者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执法的方向和质量,即为谁服务和服务好坏。法科大学生是未来的法律工作者,担负着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护人民的利益,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任,因而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理论修养上,应有不同于一般院校大学生的更高要求。德育处在高校教育的首要地位,正确的德育观就是通过德育使学生具  相似文献   

16.
胡建良  杨慧珠 《奋斗》2001,(6):36-37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法治是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是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都有其独特地位和作用。法治是统治阶级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它通过国家机器制定的法律、法规来治理国家,规范公民的行为,是带有强制性的,犯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德治是主张用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教育和约束人民。  相似文献   

17.
正制度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统一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制度本质上就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它随着人类社会的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看作是一部制度的变迁史。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由统治阶级制定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要  相似文献   

18.
<正>答: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各自优势,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把握好政策和法律的关系,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各自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反映,都是党用来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都是党用以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  相似文献   

19.
官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是官僚阶层、官僚制度的必然产物。所谓官僚阶层,就是在官僚政治条件下,主要由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丰富的处理国家事务经验,利益相对稳定的国家公务人员(官吏)组成的集团,它是官僚政治国家中的政治主体。从阶级属性上说,官僚阶层无疑是统治阶级的代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执行者。但同时,它又是官僚政治国家的人格化体现,它的根本利益直接与官僚政治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相对于特定的统治阶级来说,它自身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要官僚政治国家的实质不变,无论哪个阶级或阶层上台执政,都不会危及它…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个政治概念。腐败是公职人员及其组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违反社会规范、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行为。它是私有制的产物,危及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任何统治阶级都必须反对的。不同地区、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以及每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腐败的表现形式,腐败的程度各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