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把很留住     
2005年底的一天,李晓宏从本溪赶到了沈阳。作为唯一的儿子,李晓宏是个出名的孝子,一有空就会到沈阳看望母亲,李晓宏的母亲叫张林,80多岁了,是1942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曾任辽宁省纪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2.
《江淮》2009,(3)
躺在手术台上,母亲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我的儿子!三个小时后,母亲的左肾脏被移植到了儿子体内,不到一分钟,母亲的肾脏开始在儿子的体内工作。手术很成功,儿子的生命得到延续。可是手术后的母亲在昏  相似文献   

3.
一2003年4月24日,战斗在安顺市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女共产党员、43岁的医务工作者顾兴云接到了儿子从沈阳写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妈,您好!最近工作忙吗?不管怎么忙,一定要注意身体,现在不是非典型肺炎很厉害吗?所以您一定要注意饮食和各方面,不过您是医生,这些我也就不多说了,儿子现在沈阳炮兵学院学习,在这里我会更努力学习各项专业技术,实现自己的梦想。妈,我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我会像您一样努力地工作,把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进去……”一向极少写信的儿子,在抗击非典最艰苦的时刻写信来了,这是对母亲最有力的精神鼓励。看着这封信,…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小山村,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虽然家境十分贫寒,但母亲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儿子也十分争气,读书用心刻苦。母亲靠卖鸡蛋、上山采药材等省吃俭用,供养儿子考上了大学、修完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儿子逐渐成长成为一名有职有权的领导干部,而母亲却被艰辛的日月熬得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儿子成了母亲和这个小山村的骄傲。每每儿子过节  相似文献   

5.
拍案惊奇     
高翔 《廉政瞭望》2013,(10):50-51
●不肖子打母亲耳光儿子在石家庄打工一年多不回家,中秋节快到了,母亲思子心切,从云南乘火车坐汽车奔波3000公里,来石家庄看儿子。儿子却因母亲来之前不事先打声招呼,自己还须请假,不能正常出工而迁怒于母亲,当场要求母亲立即返回云南老家,几句争吵之后,儿子竟然挥手打了母亲一个耳光。◎长啸点评:如此逆子,养之何用?  相似文献   

6.
母亲又要外出演出了,儿子乐乐将母亲的脸亲了又亲,徐爱华望着可爱的儿子,泪水在冲刷着儿子刚刚亲吻过的脸……儿子举起小手,向渐渐离去的妈妈在不停地挥动着、挥动着、挥动着…… 像这样的离别场景,在徐爱华的家里一年不知要有多少次,徐爱华自己也说不清。 儿子乐乐闻惯了汽油味;母亲跑遍了天山南北的工矿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3,(19):50-51
儿子在石家庄打工一年多不回家,中秋节快到了,母亲思子心切,从云南乘火车坐汽车奔波3000公里,来石家庄看儿子。儿子却因母亲来之前不事先打声招呼,自己还须请假,不能正常出工而迁怒于母亲,当场要求母亲立即返回云南老家,几句争吵之后,儿子竟然挥手打了母亲一个耳光。长啸点评:如此逆子,养之何用?  相似文献   

8.
邓科 《党员文摘》2023,(7):60-61
这是一位母亲在儿子18岁生日到来之际写给儿子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爱和美好,也见证和记录着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铭记     
王婷 《学习导报》2012,(10):29-29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9日是母亲节,在这一天的电台广播中,我听到了两位母亲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讲述一位母亲如何帮助儿子克服网瘾。儿子15岁,正是叛逆的年龄,学习原本不错,可自从迷恋上网络游戏后,就开始疯狂地泡网吧,整夜不回家,成绩也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11.
母亲改嫁后,年老体弱,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亲生儿子有无赡养义务,该不该赡养?最近,泸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改嫁母亲与亲生儿子之间的赡养纠纷案件,判决亲生儿子对改嫁母亲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12.
铭记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心     
迷恋音乐,却又惧怕与别人谈论音乐,有时听到别人一个乐章一个乐章地谈,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侃,说得头头是道,而我面对自己所喜欢的乐曲,却从不妄加评判,真怕用词不当或说得不恰,而亵渎了这至真至美的旋律。听着音乐,想起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被挤断。眼看着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9日是母亲节,在这一天的电台广播中,我听到了两位母亲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讲述一位母亲如何帮助儿子克服网瘾。儿子15岁,正是叛逆的年龄,学习原本不错,可自从迷恋上网络游戏后,就开始疯狂地泡网吧,整夜不回家,成绩也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15.
在叶剑英元帅的卧室里,墙壁上端端正正地悬挂着一幅母亲的遗照。照片两旁,是元帅为母亲写的挽联: “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 为人民的儿子而欢心。” 一部无字的“教科书” 叶剑英的母亲陈秀云,1873年出生,广东省梅县松口镇教乡田背村。父亲陈玉华、母亲范氏,世代务农的客家人。秀云为长女,没有读  相似文献   

16.
(一)这几天,牛卿的感觉很不好,几乎不能进食了。一直陪伴着她的二媳妇几次想打电话给她的儿女们,她总不肯,怕影响孩子们的工作。可今天,一种绝望死死纠缠着她,催促着她无论如何要给儿女们打电话。小儿子是在市里开会时接到电话的,他心里明白,母亲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给他来电话的。散了会,他很快赶到母亲住处。母亲看见儿子,眼里闪着奇特的光亮,拉着他的手,轻声说:“儿子,妈有话对你说……”  相似文献   

17.
又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在延寿县见到了这位面容憔悴的母亲--张海云.这位平凡的母亲,30年来在儿子一次次濒临死亡之际,一次次让自己救命的鲜血输入儿子的身体,一次次打破了医学对既定死亡的宣判!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廉政瞭望》2014,(2):73-73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相似文献   

19.
苦并快乐着     
正母亲的爱是一种艰难、坚忍而毫不张扬的爱。远了不说,且谈谈我自己吧。我刚过而立之年,喜得贵子。之前有嗜睡习惯,性格娇弱,做了母亲,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晚间,儿子哭闹,哺乳换洗折腾数次,前前后后,一晚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夜夜守护,虽累也觉得幸福,在微弱的灯光里抱着儿子在房间踱步,低声细语地哄他入睡。不禁感慨,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1公证遗嘱效力更高现年60岁的熊女士育有两子王大和王二,王二从小深得母亲的欢心。五年前熊女士来到公证处,将其名下唯一的一套房产办理了遗嘱公证,欲在其百年后将该套房产留给小儿子。但没想到小儿子在拿到母亲的遗嘱公证书后,暴露了本性,对母亲不管不顾,使得母亲大为伤心。为了使自己的晚年有所依靠,熊女士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