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学生自杀一般是在某些特定心理和社会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诊治是减少大学生自杀的关键,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危机干预机制,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是有益的。要做到加强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实施预测工作;开展自杀预防教育;明确危机干预步骤。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杀的预防与干预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大学生自杀的预防与干预机制 ,分析自杀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并从实践中总结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三点策略和干预自杀的三段六步方法。  相似文献   

3.
史辉 《学理论》2010,(8):143-144
大学生自杀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构建有效的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机制,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要。辅导员作为高校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明确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和作用,探讨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途径和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理解剖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它不仅使自杀者生命消亡,而且也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心理解剖是研究自杀死亡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收集死亡者生前的相关资料和访谈相关人员,揭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透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测验法探讨了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其对预防自杀的意义 ,并提出自杀预防工作中更要关注大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杨宁坤 《学理论》2012,(33):67-69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每个大学生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应掌握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的方法,须增补自身的心理危机干预常识;对大学生须加强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同学间互爱教育。论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探求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孔毅  彭嘉熙 《学理论》2013,(8):295-296
大学生自杀,人格特质是基础,负性生活事件是导火索,缺乏正确的防御方式是重要原因,抑郁是自杀前重要征兆。识别大学生自杀的高危人群,采取积极的防御与干预措施,是降低大学生自杀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杀原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碧云 《学理论》2010,(19):121-122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认知存在偏差、学校教育呈现异化、不能正确面对多元化价值观和就业压力下家庭教育的严重缺陷四个方面。面对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增多的情况,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同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客观因素如学习压力、情感挫折、人际关系问题和就业压力等方面,也有主观原因,包括大学生本身的生理因素、存在的认知偏差、不良的性格因素以及耐挫能力低等因素.在探讨这些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环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都有助于减少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车犇  吴菲 《学理论》2012,(33):57-59
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认为自杀人群可以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和动乱型自杀。结合我国自杀人口的特点,可以认为我国自杀人口多为利己型和动乱型自杀者。这两种自杀根源在于社会单位解体、社会意识控制力下降、社会秩序混乱。针对我国现阶段干预自杀的措施流于形式、效果欠佳的现状,可以在法律规制层面上重塑社团、发挥社团融合个人与社会的作用,效仿日本进行预防自杀立法两方面对自杀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从新闻媒体的不断曝光中,看到了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呈现出令人揪心的上升趋势。2004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在中国15岁至35岁的人群中,自杀居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大学生的自杀率更高,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大学生自杀率为1/5000,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此外,大学生伤害其他生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浓硫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6)
本研究旨在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干预效果。对大连理工大学60名学生采用为期3周6次的团体辅导方法进行干预,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前后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绝大部分差异性显著,而对照组被试的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团体辅导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整体水平,有助于降低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水平,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尊水平。因而得出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当代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爱米尔·涂尔干在他的《自杀论》一书中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因素对人类自杀起到的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个人与社会间特有的平衡失去、原有的社会规则逐渐打破、社会转型期的制度错位等方面。面对日益严重的自杀现象,我们必须转变心理咨询和精神医学治疗的单一模式为强化生命教育的综合预防模式,让大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创造生命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6)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评估要注重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分析其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入手,重新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评估规范体系。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系列评估手段进行比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体系,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大学生心理预防干预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心理危机特指因心理问题可能导致自杀或严重伤人危机.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有效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扼守的一条底线.如何从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高校的危机干预模式,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6.
从统计数据看,大学生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的一个自杀高发群体,据上海市调查,1983年到1988年间,大学生的自杀率高达万分之二,高出一般市民自杀率数倍,乃至10倍。就高校内部而言,据统计,1986年至1992年,武汉市轻生自杀的大学生共有96人,教职工及培训进修人员共18人,两者比值为5∶1。这些都显示大学生已成为自杀高发群体。 青年大学生自杀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为何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人数逐年增多。造成大学生自杀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青春和死亡都不应该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社会整合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但在该环境下,仍有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出现。其中,自杀现象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已成为自杀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大师涂尔干曾对自杀现象研究,写成《自杀论》一书,该书将自杀行为与社会事实相结合,提出三种自杀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或反常型自杀三种。将大学生自杀现象与涂尔干的《自杀论》相结合,探讨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心理素质与自杀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大学生健康登记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人格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等量表对2002—2005级近2·7万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素质调查,并对2002—2005年广东省高校自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整体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趋势,自杀有上升趋势,文章认为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心理教育等正面教育,健全对具有自杀意念学生的测查及危机干预长效机制,完善学生—家庭—学校“三结合”的联动心理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6)
大学生死亡事故不时见诸报端、常浮现在百度新闻首页中,而且我国高校大学生死亡事故有增加的趋势。本文全面分析了大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和生命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管理等若干举措来预防大学生死亡,并阐明高校应做到的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