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伟 《中国人大》2009,(13):51-51
据史书记载:威王二十四年,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会猎。魏惠王说:“齐国也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然小,但是尚且有十枚直径一寸以上,能照亮十二乘车队的大珍珠。像齐国这样大的国家怎么会没有宝贝呢?”  相似文献   

2.
<正>泱泱五千年文明史,世事变迁,风云激荡;煌煌千百卷典故籍,浩瀚幽远,目不暇接。一捡拾两个历史小故事。《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有一则齐威王"晒国宝"的故事,《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原文译成白话:齐威王、魏惠王在郊野约会狩猎。魏惠王问:"齐国  相似文献   

3.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早就为我们的先人所深信不疑。 据《资治通鉴》载:一次,齐威王和魏惠王相约在郊外狩猎。惠王说:“齐国也有宝物吗?”威王答:“没有”。惠王说:“寡人的国家虽小,还有十颗直径一寸长的明珠,照耀前后十二辆车。难道像齐国如此的大国,反而没有宝物吗?”威王说:“寡人所认为珍宝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楚人怎样学齐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孟子对宋国的大夫戴不胜说:“如果在这里有一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是派齐国人去教他好呢,还是派楚国人去教他好呢 ?”  戴不胜说:“派齐国人去教他好。”  孟子说:“派一个齐国人去教他,如果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是天天打他,希望他能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带到齐国的街巷里住上几年,即使是天天去打他,不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  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事物的外因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外部…  相似文献   

5.
读罢《战国策·齐策》,以为齐威王着着实实是个人物。别的丰功伟绩且可不论,只说他纳谏的态度,便足足叫人佩服。  相似文献   

6.
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人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吾家穷,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很早来,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就是因为穷的缘故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人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的齐威王,算得上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明君。一次,齐威王向朝中官员们询问外任官员的情况,不少官员异口同声说:“最好的是阿大夫,最坏的是即墨大夫。”齐威王没表态,又问邹忌,邹忌说:“先去下面调查调查吧!”过了一段时间,齐威王召集官员议事,同时也召回了两大夫。众官员上朝后,只见殿上烧了一锅开水,大家不明其意。齐威王把即墨大夫叫上来,大家都盯住即墨大夫,认为齐威王一定会惩罚他。没料到齐威王声色和蔼地说:“我派人作了调查。你那里的庄稼长得好,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这是你的功劳。只因你没有给朝中官员送礼,他们都说你的坏话。我加封你一  相似文献   

8.
西门小刀 《乡音》2014,(10):48-48
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贵族之后,少时喜读刑名之学,到青年时期已成为一个十分有才干的人。最初,他曾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叔痤手下当个小官,深得公叔痤的器重。公叔痤临死时向魏惠王进言:请用商鞅为相,如果不用商鞅,就请杀他,不能让他离开魏国。  相似文献   

9.
见利思义     
关于义利关系的问题,儒家论述很多,但较抽象。刘向《说苑》卷四有一段内容,则是生动具体的事例,读它有助于对儒学义利观的理解。这段话的大意是:孔子拜见齐景公,齐景公表示要发给他傣禄作为生活费用,孔子推辞,不肯接受。他出来对弟子说:“我听说君子立功受禄。现在,我给景公提了一些建议,他并不实行,又给我俸禄,太木了解我了!”就率领弟子们离开齐国。曾参穿着破旧衣服在耕地,鲁国国君派使者把一个封邑给曾参,说是以此来给他做衣服用。曾参不接受,使者再次送上门,曾参又不接受。使者说:“先生不是求于人,是别人献给的,…  相似文献   

10.
石咏琦 《台声》2011,(1):45-45
大陆徐州小陶撂下学业,大三就自立门户,跟几个同学创业游戏公司。不久前写邮件问我有没有人会投资,我在北京帮他介绍了几家风投公司都没成功。之后我到访徐州,他又对我大吐苦水。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创业维艰,伙伴都纷纷他去。他问我,到底怎样才能弄到钱?  相似文献   

11.
他姓傅,被提升成校长以后,人家都叫他“傅校长,”他对自己的姓不满起来了,心里老是窝囊!明明是个正的校长嘛,怎么偏偏姓了傅,降成了“副校长”长了呢?天下又多巧事更上级派来呀一个副校长,姓郑,人家都把姓郑的副校长叫做“郑校长”。他听了,心里更恼火!好呀,姓“郑”的就成“正校长”啦!星期一上午,开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他讲了话,有一段是:“咳咳……有件事要跟同志们说一下。大家都知道,我是正校长,偏偏又姓了傅;而新来的郑校长,他是副校长,偏偏又姓了郑。这就产生麻烦了!前几天有个熟人来学校找我,说:'我要找傅…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人,他叫蒋跃进,39岁,精神残疾人,从一开始看见500块钱就吓得哆嗦,不敢拿,最后坐车回家让家人来取,到现在,身上揣着两三万块钱,镇定自若,这种转变用了不到五年,是德益建材公司改变了他。  相似文献   

13.
管仲三权     
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管什说:“贱不能临贵。”地位低的人不能统管地位高的人。齐桓公就委任管仲为上卿,但是国家没有治理好,齐桓公就责问管仲什么原因,管仲说:“贫不能使贵。”贫穷的人指挥不动富裕的人。桓公把齐国从市场上收到的一年租税赐给管仲,可是,齐国仍然治理不好。桓公又问:“什么原因?”管仲说:“疏不能制亲。”疏远的人制约不了亲近的人。齐桓公把管仲立为“仲父”。结果,齐国治理得非常好,齐国日益强大,成为诸侯一霸。孔子说:“管仲的本事,如果没有这三权,也不能使他的国君称霸诸侯。”(《说苑·尊贤》)这…  相似文献   

14.
各有所贵     
宋人得到一块宝玉,献给管城的长官(相当于市长)子罕。子罕不受。宋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玉的专家看,他说是非常宝贵的玉,所以我敢拿来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贝,你以宝玉为宝贝。你如果把宝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俩都失去自己的宝贝。不如各自保存自己的宝贝。”宋国有个长者对这事作了评论:“子罕不是没有自己的宝贝,只是他的宝贝跟别人的宝贝不一样。现在把百金(钱)和搏黍(窝窝头)同时让小孩挑,小孩必定要搏黍;把和氏之壁(历史上最值钱的宝玉)与百金给鄙陋的人看,他们必定要百金。如果将和氏之壁与高尚道德…  相似文献   

15.
易靖茗 《台声》2014,(2):76-80
“婚后第二天,他去上班,我在门口送他,竟然情不自禁主动亲了他,还脱口而出叫他‘宝贝’。他下班回来,我在门口迎接,给他换鞋、脱外套、放公事包……这些都没有人教过我,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这些反应好像都是从身上自然蹦出来的,我的荷尔蒙就这样启动——”“我小时候听说过如果使用筷子时把手指放在筷子上端,长大后就会嫁到很远的地方。所以,在那之后,我都努力把手放在筷子的上端来用。  相似文献   

16.
鸡鸣狗盗在灵宝市雄伟壮观的秦函谷关名胜风景区西侧的高埠上,有一亭台,名曰“鸡鸣台”。这里记录着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齐国有个孟尝君才华横溢,齐宣王甚爱之。孟尝君礼贤下士,有德才之士都愿与之交往,曾养门客三千多人。秦昭王一心想请孟尝君到秦国帮助他治理天下,可是用了很多办法也没有请到。有大臣建议说:“大王若是肯让自己的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就会让孟尝君来秦国。”秦昭王便听从大臣的建议,让泾阳君去齐国,恳请齐国准许孟尝君到咸阳做秦国相国。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眼泪     
怎么也没想到,一向性格倔强、脾气暴躁的父亲竟然也有柔情的一面,在爷爷有病住院之际,他也会流泪,哭得像个小男孩一般,这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我的父亲. 父亲一向性格暴躁,脾气急躁.打从我记事时,父亲就像座冷峻的山,让人不敢亲近,不可冒犯.谁都不敢招惹他,因为只要父亲一不高兴,他就会向身边的人乱发一通脾气,不管是谁,都逃不过他的那张刀子般的嘴狠切一痛.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1)
<正>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司马光打小就很聪明,幼年时同伴不慎掉进水缸,眼看要淹死,司马光人小体弱,无力把他救出来,情急之下,搬块石头将缸砸破,水流了出来,同伴于是得救。"司马光砸缸",成了流传千古的美谈。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及至做了宰相,也理循旧法,秉承祖制,主张"无为而治",言辞有度,服饰得体,  相似文献   

19.
《左传》中记载:宋襄公15年,有一个人将一洁白无暇的宝玉献给大夫子罕,殷勤地说:“此稀世之宝,只有您这样清正的大人才配佩带!”子罕回答说:“你有宝,我亦有宝。你的贵之宝是美玉,我的贵之宝是‘不贪’。假如我收下你的宝贝,那么我们俩都没有宝贝了。咱们还是各自守住自己的宝贝吧!”献宝者见子罕言衷意切,只好红着脸将美玉拿走了。从此,“人贵不贪”便成为千古名献宝人为何向子罕献宝姑且不说,就子罕论宝确有很深的人生哲理。首先,从子罕对宝贝的认识上可以看出他做人的原则。人生在世,不论干什么行当,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20.
一天,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个班组10个人出营劳动,只回来7个人。少3个,就得杀3个。第3个人有一个妻子和5个孩子,杀他一个等于杀死7个。他跪在犹太神甫脚下求生,纳粹不允。神甫说,我替他死行吗?纳粹说,那你就替他死吧。纳粹枪杀了犹太神甫。战后,犹太神甫被列为圣人,他的像被绘制在教堂里。圣人的名字叫科罗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