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氯酚钠中毒死亡,在法医学检验中比较少见,尤其是外敷中毒死亡更为罕见.现将我院检验五氯酚钠外敷中毒死亡的病例报告如下. 一、病历摘要: 钱某,男32岁,农民,一九八九年七月四日下午八时,吃完晚饭,洗完澡.觉得自己左下肢奇氧(牛皮癣),便向邻居要了五氯酚钠粉末约100g(邻居用于灭蚂蟥),拿回后将二分之一的五氯酚  相似文献   

2.
1 案例资料 某年7月~8月份期间,徐某连续三次出现不明原因呕吐、抽搐、昏倒等症状,被送往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前两次徐某住院治疗时医院均以癫痫发作治疗(因徐某有癫痫病史),直至第三次住院时医生怀疑徐某是毒鼠强中毒,遂报案.在送检的徐某血液中检出毒鼠强成份.经细致勘查,在徐某家中提取了大量的物证(包括在其衣柜提取的多件衬衫及短裤)送检.  相似文献   

3.
杀虫双(Dimehypo)化学名:2-N, N二甲基1,3双硫代磺酸钠基丙烷,分子式C5H11NO6S4Na2,纯品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能溶于热乙醇,溶于甲醇、二甲基酰胺、二甲基亚砜、丙酮,不溶于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工业品为浅黄刑事技术2005年第4期色至浅棕红色液体,在pH8~9时主要为双钠盐,在pH6·5~7时主要为单钠盐,当pH<5或pH>10时不稳定。杀虫双是一种有机杀虫剂,中等毒,对害虫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杀虫双在本地区广大农村是一种较普遍使用的杀虫剂,但检验通过皮肤吸收中毒死亡者的血液,笔者还是初次尝试。2003年7月1…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碳(CO)中毒死亡的尸体检验在法医检案中时有所见,一般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后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尸体现象不难判明其死因。但有时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不表现出樱桃红尸斑,此时判定其死因则有一定难度,且易被忽视。笔者曾遇到两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电烧伤皮肤金属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系用220V交流电源和直径2.0mm紫铜线为接触电极,在新鲜尸体腹部皮肤上做电烧伤实验。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电烧伤皮肤中铜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电烧伤皮肤铜元素含量最高可达137.90μg/g。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40天以上的电烧伤皮肤铜元素含量有昕降低,但仍较正常皮肤含量为高。电烧伤皮肤铜元素含量以电流斑处为最高。本实验为电烧伤皮肤金属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检材的提取和处理,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有利于判定案件的性质和确定接触电极的金属种类。  相似文献   

6.
电警棍致皮肤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马骥  徐强 《法医学杂志》1996,12(2):71-73
本研究系用电警棍电击实验动物(猪),观察电击部位的皮肤喷涂金属显色剂后的颜色改变、组织学改变及金属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电警棍电击机体,不仅可致皮肤产生肉眼可见的损伤,而且可致皮肤细胞产生轻微的极化现象和皮肤金属化,这种金属化可通过金属显色剂喷涂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出来.本实验为电警棍电击伤的定性分析、检材的提取与处理提供了比较好的方法,有利于判定案件的性质和确定电警棍的种类。  相似文献   

7.
古冶铜都黄石是我国青铜文化发源地之一,目前仍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铜等金属遍布山水之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金属铜本身无毒,引起中毒的均为铜盐。但自然铜慢性摄入不会致人急性中毒,只能沉积在人体组织、内脏和骨骼中,特别是死亡后骨灰呈蓝绿色。容易引起人们误解而疑为急性铜中毒。笔者曾遇一例疑为急性铜中毒致死者,经临床会诊和动物实验而排除,报道如下:1案例简介刘某(女,84岁,家庭妇女),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入院治疗,诊断为感染性腹泻,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住院八天后死亡。火化后半年,家属疑刘某被人投毒…  相似文献   

8.
五氯酚钠涂抹皮肤中毒引起医疗纠纷1例周文镛,方文祥死者何某,女,16岁。某年5月22日18时许,因多汗、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烦燥伴头晕、眼花、乏力一天而到某县医院急诊科就诊。体检:T:37.5℃,神清、烦燥、全身出汗,呼吸稍急促,咽部稍充血,其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在液化石油气中毒后不同组织的病理学特征,探讨其在日常法医鉴定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2只,随机分为3组:轻度中毒组6只,中毒死亡组30只,窒息死亡组6只。在中毒和致死过程中进行行为学观察,分析心血中液化石油气浓度,中毒死亡组和窒息死亡组进行大体解剖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心血检验。结果轻度中毒组在吸入少量液化石油气后会表现为呼吸加快、站立、伸舌、磨牙等兴奋的状态;中毒死亡组尸体解剖主要表现皮肤、肌肉呈土黄色,气管、支气管出血明显,肺气肿明显;中毒死亡组心血中可检验出液化石油气成分。结论新西兰兔液化石油气中毒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肌肉呈土黄色,气管、支气管出血明显,心血可检出液化石油气成分。我们推断液化石油气的神经毒性与缺氧可能是液化石油气中毒死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 钡中毒致死,多由误服或其他原因口服可溶性钡盐引起,由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死亡者罕见。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一例经皮肤吸收硫化钡中毒致死案例,报告分析如下。死者李××,男,22岁,生前系某化工厂工人。某年元月十日晚值班观察硫化钡沉淀罐  相似文献   

11.
1案例资料严某,女,45岁,农民。生前全身大部分皮肤患有严重的银屑病(牛皮癣),经长年多方医治无效。敌百虫可以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但经皮肤吸收较口服、呼吸道吸入慢而不完全。据临床中观察,由敌百虫引起死亡者多见于大量口服,而本例却在第一次皮肤涂抹用药后16h突然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并在24h内死亡,实为少见。分析与短时间内用药剂量大、涂擦面积广有关。笔者认为在法医学检案中,对涉及到外用药致死的案例,重要一条要查清用药的配制成份和毒性及用药方式、数量等,同时结合临床中毒症状,生化检验和毒化检验和个人体质、年龄…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液中的百草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百草枯又名对草快、克无踪,为联吡啶类化合物,合成于19世纪,最初用作化学指示剂,1962年开始作为除草剂广泛使用。百草枯属中等毒性农药,大鼠口服LDS0为57mg/kg,人口服致死量约为3.0g(中国中毒控制网nncc.org.cn)。百草枯可经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几乎分布于所有组织和器官,肺中浓度较高,中毒机理与超氧阴  相似文献   

13.
1案例 案例1 李某(女,31岁)及其女儿(5岁)被人发现昏倒在家中。即送往医院抢救。损伤检验:李某呈昏迷状态,生命体征平稳,右侧顶颞部见3cm-2cm头皮红斑,右侧肘部见2cm-2cm皮肤红斑、水泡,髋部右侧见3cm-2cm皮肤红斑,右侧外踝部见2cm×2cm皮肤红斑、水泡。其女儿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   

14.
鱼塘水中五氯酚钠的提取及检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鱼中毒后从鱼塘水中检测毒剂成分比较困难,据调查佛山地区的鱼中毒案件,绝大部分都是五氯酚钠(对鱼毒性极大)所致.为此,笔者专门对此进行了探讨,并连续检测出几宗鱼中毒案件,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五氯酚乙醇标准液的配制:取五氯酚钠原粉适量加水50ml,搅拌至完全溶解(若有沉淀即过滤,去除滤渣),滴加盐酸直到不再析出自色沉淀,过滤,去除滤液,滤渣反复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取干燥粉末0.1g加至1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到刻度.1.2检材提取:提取鱼塘水中的检材,应在死鱼最多的部位提取,或者水不流动的部位提取,并检查鱼塘中及其周围是否有可疑包装物.取检材500ml,放人1000ml梨形分液漏斗中,加盐酸调至酸性(pH=1),剧烈振荡后,加乙醚100ml,充分振摇萃取,静置分层后,将水层转入另一个盛有100ml乙醚的梨形分液漏斗  相似文献   

15.
投毒杀人案件是指以故意投放毒物为手段 ,危害公共安全致人伤亡的犯罪案件。因中毒者自吸收毒物到发生中毒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 ,所以 ,此种方式所发生的中毒 ,称之为隐匿性中毒 (Obscurepoisoing) [1] 。近年我市破获 3例用毒鼠强进行隐匿性投毒杀人案件 ,因其在投毒毒物特征、投毒原因、侦破手段及投毒案件物证提取方面出现一些新的特征 ,现总结报道如下 ,供同道参考。1 案例资料案例 1 某年 2月 9日 ,邹某 (男 ,6 0岁 )与家人、邻居一起吃晚饭后出现中毒症状 ,其中邹某及其儿子、孙子和邻居均出现恶心、呕吐和昏迷、抽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狼毒大戟中毒与TC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狼毒大戟的中毒症状和LD50,在不同条件下对中毒鼠的肝、肾、脾、胃等脏器进行提取,选用三种收附剂三种展开剂进行薄层色谱(TCL)分析,为鉴定狼毒大戟中毒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飞馼  廖林川  吴家馼 《法医学杂志》1993,9(3):109-111,121
作者用大鼠建立急性溴氰菊酯中毒的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中毒后大体和光镜下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肝和脑的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发现:大鼠在中毒后30分钟左右出现中毒症状。解剖未发现有特异性的病理改变。脑的 ATPase、Ache、MAO、ANAE、NAE 的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肝脏的 ANAE 和 NAE 在中毒后12~24小时,活性升高,而 ATPase、Ache 和 MAO 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果表明,诊断急性溴氰菊酯中毒不能仅靠病理解剖发现,应结合案情和毒物分析结果综合考虑。溴氰菊酯对大鼠肝和脑的 ATPase、Ache 的活性无抑制作用,提示在治疗氰菊酯急性中毒患者时,不能完全采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措施,特别是对阿托品的使用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8.
陈龙  黄光照 《法医学杂志》1996,12(2):116-116,115
1例乐果中毒恢复期猝死的尸检病理分析陈龙,黄光照,刘良(同济医科大学法医学系,湖北430030)有机磷农药乐果属于中毒类,LD50为100~1000mg/kg,经口吸收的毒性较大。生产使用上的相对毒性低和进入体内的绝对毒性高,使乐果具有毒性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9.
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或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具有办理存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不能成为本罪主体.出于何种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相似文献   

20.
乙二醇被广泛用作汽车引擎防冻剂和工业溶剂,因为易于被人们得到,国内已有中毒病例报告.法医学界王国林等1999年曾报告中毒死亡1例[1],根据家兔模拟中毒对照实验病理检查和毒物分析结果,认定系乙二醇中毒.但尚未见系统尸检病理报告,亦未引起重视.作者将最近尸检1例的有关临床、尸检病理和毒物分析结果,结合文献系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