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前不久召开的山东省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一份会议参阅材料中的一组数字吸引了不少人大代表的目光:2006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7.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9.2万人,全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一位参加会议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与三年前正式施行的《山东省就业促进条例》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全国将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以来,拱墅区通过推行“服务重细节,传递有温度;政策勤知晓,传播有广度;办事见效率,工作有力度”的3D就业服务模式,推动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截至6月底,全区就业率达9879%,城镇新增就业16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6077%;引导和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95万人,完成6736%;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36万人,完成8624%;审核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新增26笔,完成8667%。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提出了宏观调控的4大预期目标:经济增长率7%左右;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比去年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赤字、货币供应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4项目标。为什么宏观调控的目标从8个变为4个?4大宏观调控预期目标能否实现,难度有多大?国务院研究室的丛明研究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区县之窗     
<正>拱墅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今年以来,该区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23家,累计注册大学生创业企业达到538家,带动就业4178人。同时,今年该区企业已接收大学生就业人员1426人,同比增长69%。一是“政府搭台”构建就业供需交流平台。依托杭州北部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和全区10个街道公共职介所,组织开展2  相似文献   

6.
一是强化就业保障。深入实施“扩大就业”工程,严格落实全民创业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乡镇街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做好求职用工信息的搜集发布工作,并适时组织召开劳务用工现场招聘会,为双方搭建对接平台;2008年全市新增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1739个,新增城镇就业9808人,完成年计划的121%。  相似文献   

7.
“九五”期间就业问题及其对策论探黄万啭一、《九五》期间就业形势严峻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是我国的大问题。“九五”、“十五”期间,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应引起足够重视并研究其对策。1.新增劳动力的数额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8.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就业”时特别强调。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报告中两大“就业”数据清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代表委员们认为.目标数据虽然和去年一致,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内涵和意义已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就业是民生工程,也是系统工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不仅要重视目标的合理设定,更要采取有效行动,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力,推动高质量实现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的目标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关系亿万劳动者的福祉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过去3年,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均超过1200万人,其中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比2022年多增3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2%,为增进民生福祉、稳定社会预期、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计委有关部门最近就我国“十五”期间劳动力供需平衡状况作如下分析: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在“十五”期间表现得较为突出,从总的供求平衡来看,供大于求的状况在“十五”期间将较为严重,年均剩余劳动力1878万人。即使在经济增长速度为7%,就业弹性系数为0.13的假设下,  相似文献   

11.
犤编者的话犦2003年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新增67万多人,增幅达到46.2%。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80%,有近30万毕业生未能就业。据有关专家预测,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将有64万人落实不了工作岗位。由此发展下去,到2004年将有75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追其根源,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一些人把“源头”归结为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对海南经济和就业的影响也日益显现。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需要深入分析、准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倍加努力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力争新增城镇就业不低于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万人”的目标,以实现“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在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同时,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要求,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省委、省政府突出抓好10个方面实事的落实。这10个方面实事是:1.在就业再就业方面,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2万个,帮助30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5万人。2.在社会保障方面,新增企业养老缴费人数20万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万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3.在医疗卫生方面,稳步扩大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扩大实施政…  相似文献   

14.
今年,吉林省松原市实施“一增,两个强化,三项活动,四个注重,五项系列服务”,简称“12345”工程,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增”:是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通过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兴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努力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李新 《江西政报》2008,(19):45-47
就业是政府的“一号工程”。近年来,丰城市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二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五项激励政策”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就业达572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789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互联网密切相关,浙江作为“互联网+”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也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拓展就业渠道创造了条件.2016年,围绕破解残疾人职业培训有效性不强、就业新增空问不足等难题为突破口,浙江省重点实施“互联网+”培训,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发展.那么浙江在发展互联网经济上具备哪些优势,在残疾人互联网就业方面又积累了哪些经验,本期“论坛”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浙江省在推动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创业上的具体做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福建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将扩大就业、保障民生摆在优先位置,f福建省省政府已确定2011年就业指标任务是新增就业60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在新的一年里,福建省在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的基础上,各级人社部门及就业机构拟从“十个扩大”方面做工作,确保2011年各项就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张宏伟 《群众》2023,(22):6-7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层面通盘考虑,要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今年前10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有力助推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江苏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点、调研点和研究点,今年又被赋予了“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要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  相似文献   

19.
戴元湖 《群众》2020,(4):8-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做好“六稳”工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切实做好百姓就业这篇文章。2019年12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稳就业作出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稳就业工作,省委书记娄勤俭和省长吴政隆多次对就业工作作出指示批示。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奋力推动就业创业量质齐升,2019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8.32万人,位居全国前列;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3.03%和4.5%,继续处于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水平稳定,全省就业局势保持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0.
方长春 《群众》2020,(4):12-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以及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兴起,电商、兼职文案、网约车、电子竞技师、快递、外卖等各种新型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新就业形态不仅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渠道、“稳就业”的重要发力点之一,而且还将积极作用于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正因为如此,新就业形态得到了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这一概念连续多次出现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省围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新就业形态在新增就业、吸纳传统产业溢出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在新就业形态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进一步激发新就业形态在吸纳就业方面的潜能变得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