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扩大就业规模,激发就业市场活力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新就业形态提供的工作岗位不一定是高质量的,这给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通过对我省新就业形态发展现状的调查,提出发挥数字经济在提升就业方面的作用,还必须大力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加大数字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平台型经济,以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
《群众》2020,(12)
正稳就业不光要稳住存量,更要拓展增量,特别是要善于从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就业潜力。如今,平台经济正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基于网络平台出现的新就业形态越发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16—2019年连续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从"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到"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今年,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政策更是直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视并释放平台经济对于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作用,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平台经济对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基于新一代数字技术、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在我国蓬勃发展,在带动就业增长、促进创新创业的同时,也催生出一大批新就业形态,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池”功能。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更多的新就业形态脱颖而出,顺势而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为稳就业、扩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但是与传统正规就业形态劳动者相比,  相似文献   

4.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以网络就业、平台用工为特征的新型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快速增加,成为影响就业质量和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出了明确回答:“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即大幅度减少政府对就业资源的直接配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推动就业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刘骏 《浙江人事》2008,(9):22-23
楼宇经济是一种“隐藏”在商用楼宇中的经济形态,是以商务楼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增加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楼宇经济,对于集约利用资源、开拓发展空间、积聚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提升内涵发展、扩大经济总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宁波市的现代化新中心城区,江东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和“服务立区”战略,大力发展楼宇企业。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加快楼字企业人才集聚,为实现江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戴翔 《群众》2020,(3):19-19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江苏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大省,开放发展是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作为开放发展重要内容的对外贸易,在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和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其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对“稳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稳外贸”,不仅是保持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自身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实践行动,更是为全国探路和做出表率的使命所在。如何才能实现“稳外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具体就是“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等。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工作。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解决就业问题,是改善人民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劳动就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江苏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增强社会吸纳劳动就业能力,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缓解就业压力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方针,积极推进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1996年,全省新安置就业20.7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9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集中在二、三产业就业,非国有经济安置就业的比重接近70%。失业保护和竞争、培训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全省共为59.4万失业职工及特困企业下岗  相似文献   

9.
正就北京市而言,鉴于民企已经发展成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更是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故而期待各级政府全方位振兴民企,应对疫情挑战,增强投资消费信心,迅速恢复生产扩大就业,实现经济恢复、就业稳定、社会和谐的目标。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全球经济和就业备受冲击,经济运行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三大发动机均严重失速。就北京市而言,鉴于民企已经发展成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更是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故而期待各级政府全方位振兴民企,应对疫情挑战,增强投资消  相似文献   

10.
蒋敏 《群众》2022,(10):19-20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也是民生的“压舱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无锡始终把稳就业放在“六稳”首要位置,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努力开创全市就业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政报》2006,(6):46-47
2005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突出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个重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深化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贡献。一、就业再就业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全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把促进就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在努力扩大就业总量的同时,更加关注就业质量和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全年累计实现新就业26.48万人,比去年多安置1.9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91万人,通过各种渠道安置“4050”人员3.7  相似文献   

12.
《云南人大》2009,(10):I0007-I0008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完成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在促进服务业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带动就业和增加群众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吉政函[2023]4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充分发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推动吉林振兴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表彰先进,激发干劲,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省政府决定,授予长春市就业服务局等100个集体“吉林省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颁发奖牌;授予李泽宇等200名个人“吉林省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劳动就业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全区城镇累计新就业24.5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02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为13.92万人,通过各种渠道安置“4050”人员3.9万人。鼓励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实  相似文献   

15.
唐保友 《乡音》2014,(3):16-16
农产品加工业是关系围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协调推进“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实践,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也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要求各级政府正确处理发展经济、结  相似文献   

17.
翟传豹 《群众》2013,(7):71-72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稳定之基。近年来,淮安市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目标优先部署,大力实施“优质、稳定、便利”为重点的就业民生幸福工程,以实际行动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新要求。连续三年,全市城镇就业总量年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始终控制在3%以内,劳动者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培训人数保持在4万人以上,促进了招商项目的引进、发展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18.
发展湾区经济,就是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谋划一个区域未来新的发展,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塑造滨海城市新的魅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能级、更加科学的区域发展。当今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区域经济形态,如1990年代出现的经济圈,主要是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常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和大学生就业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经济转型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离不开经济转型的快速实现;同时,大学生就业对经济转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参与经济建设、扩大内需、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县域经济呈现出发展地位更具可重塑性、市场需求更具可挖掘性、供给质量更具可提升性、发展动能更具可培育性等特征,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为此,可从推进体制机制变革,做好产业链上的延链、补链和强链设计,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县域内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着手,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