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清官名臣的光辉事迹被载入史册,其中蕴含着尊老孝亲、治国安邦、作风俭廉、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和精神特质的人格力量也随之流芳千古、熠熠生辉。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应深刻总结古代清官人格力量的形成机制,探寻其向现代转换的实现路径,建构新时代的政德文化:弘扬古代清官“修身正己”的人格力量,提高领导干部自持力;弘扬古代清官“勤政恤民”的人格力量,增强领导干部为民意识;弘扬古代清官“为政俭廉”的人格力量,引导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相似文献   

2.
古代清官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官人格是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神载体,清官的记载遍布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各个时期,正史、野史中如缕不绝。清官产生于封建专制时代,其思想观念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他们孝亲、智慧、俭朴戒贪、爱民如子等优秀人格特征却有超越时代和阶级的普适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古代清官身上所折射出来的闪光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深刻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清官的“吏德”,是中国特定文化塑造出来的一种廉政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官“吏德”,主要留存于哲人、明君、贤相、清官的警策语录中,内容比较宽泛,主要有四点:一是清正廉明的勤勉;二是知耻好洁的慎独;三是民胞物与的仁恤;四是正道直行的坚守。学习与继承古代清官的“吏德”,能进一步提升公务员道德素养,改善执政环境,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2)
钱学森精神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士人"文化传统对钱学森人格的塑造。在梳理钱学森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钱学森对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传统的继承,分别是理想精神的高扬、精英意识的弘扬以及家国情怀的凝聚。在继承的基础上,钱学森的一生极大地发扬了这种传统,从而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一、当代青年的文化潮流纵观青年一代的人格面貌,与我国传统的人格面貌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已为无数生活现象和统计对比资料所证实。《人生》、《当代人》、《北极光》等一批优秀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当代青年形象,更为当代青年的人格面貌提供了典型的佐证。而一代人在人格面貌上与上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7)
朝鲜族掷柶游戏起源于古代农业社会,绵延发展至今,承载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质,在推动智力发育、塑造健康人格和民族性情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掷柶游戏的传承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课题,需要积极探索适合社会新需求的传承方式,不断推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官吏的理想人格是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精华部分,也是公仆人格思想的来源之一。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官吏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艳宁 《学理论》2011,(14):221-222
文化同世界上众多事物一样,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催人奋进,而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则使人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价值观下,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发挥其在人格塑造中的调节作用,增强其对四有新人的渗透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女教"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较大的历史作用,它在维护封建社会男权专制的过程中,也同时完成了对女性片面的人格塑造。"女教"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对女性行为方式的规范,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儒家伦理。"女教"思想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克服其反现代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正建国前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廉政理论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在反腐败斗争实践中,着手改造中国廉政文化传统。通过改造中国古代的廉政教育传统——从德治教化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清官崇尚传统——从青天大老爷到人民勤务员,垂直监察传统——从垂直监察体系到立体化监察网络建设,重典治贪传统——从惩处的残忍性到人本化,构建了新型的廉政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廉政文化,开创了建国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给中国传统体制影响下的人们价值取向提出了崭新的课题。文章提出应注重于主体意识培养和现代人格塑造的正确取向 ,指出在现实文化实践层面上应关注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2.
传统等级观念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等级观念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传统等级观念的内容、根源和特点入手,进而分析传统等级观念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公民政治行为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传统等级观念是阻碍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推动中国政治发展,为推动中国整体发展,必须改造传统等级观念,塑造现代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产生,具有其深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历史基础。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基础、宗法血缘制社会的政治基础、关于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文化思考构成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产生的基本条件,贪贿盛行的社会现实是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廉政价值取向的君本性与廉政价值的工具化、廉政实践主体的单一性与实践基础的薄弱性、廉政实践模式的德治主导性与廉政治理的人治化等,构成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基本特征。实现传统廉政文化中廉政教育文化、古代清官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廉政监督文化和反腐惩贪文化等主体内容的现代转化,对于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贪耻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荣荣  古世平 《学理论》2013,(16):33-34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内在联系。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互动融合等内容展开探讨,并认为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必须要继续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化,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具有中国的性格、中国的气象、中国的风韵,使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获得其现代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价值体系在不断解构,一个文化多元杂陈的时代悄然而至。功利主义往往成为大学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立足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从科学的价值观理论出发,围绕着功利主义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分析大学生人格塑造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格塑造教育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理论中,不仅有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精髓,也有着中国古代、近代领导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科学地研究分析中国古、近代领导思想,把握其特点,领会其精神,从而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使古代领导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焕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领导理念。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意味着社会系统性、根本性、发展性的整体性变革,是现代性浪潮的必然结果。清官文化是传统廉政文化中的宝贵财富,然而社会转型中的清官文化呈现出现代性疏离困境,其中原因多维复杂,主要体现在:道德动因多元化、传统文化惯性化、社会发展现代性、价值取向功利性、宣传教育空洞化、媒体生态庸俗化。因此,必须立足"三维"(战略思维、逻辑思维、实践思维),有力促进清官文化的生成培育;注重"三转"(工作理念、工作艺术、工作作风),努力扩展清官文化的辐射传播;夯实"三力"(廉洁力、传播力、支撑力),大力提升清官文化的认同内化。  相似文献   

18.
周敦颐作为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理想人格思想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他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建构,是对中国以往哲学的继承与超越。他的理想人格思想中:基本要求是"无欲";核心思想是"诚";可贵之处是"独立";完善过程是"修养";终极状态是"和谐"。周敦颐的理想人格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如何塑造理性人格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当代中国大力提倡的大公无私、诚实守信、人格独立、修身养性、身心和谐,无不与周敦颐的理想人格思想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牢牢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内容与今日社会所在语境有所不同,因而必须对传统文化展开符合现代价值的解读,使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美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中国古代关于美的看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复合中互相补冲的系统,儒道易佛诸家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美学思想在互相离异和互相吸收中共生,便体现了中国古代美论的多样性.中国传统美学中有许多富有现代意味的东西,和西方现当代美学中的一些思想有着相通的地方,但又有着自身独特性和不可磨灭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把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思想发掘出来加以重新阐释和传承,就必须在现实的人生中,以天地为心,重塑和谐美的文化态度,重建人的精神家园,将会启示我们在美学理论上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要在现实的生活中收获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