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发展格局包含技术创新这一重要因素。为考察新发展格局下的技术创新,可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基础上构建基于技术创新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模型,推导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于技术创新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顺利实现需要在两大部类按比例生产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比重。由于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不同特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显性不平衡与隐性不平衡的平衡困境。考察2000年以来我国社会再生产的相关数据发现:我国一方面实现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的转变,规避了社会再生产的隐性不平衡;另一方面在坚持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社会生产结构与分配结构,规避了社会再生产的显性不平衡,有力地推动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分析"空间生产与再生产"问题时展现出很宽的理论视野,突出表现为"四个向度"、"两个层面"。资本逻辑、世界历史与全球化、城市化以及人学观是马克思分析空问生产与再生产的四个向度;具体而言,资本逻辑是空间生产与再生产的内在动力,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反映了资本生产在空间上的布展,城市化的出现是生产要素空间集聚的产物,社会新人的"生成"和"显现"是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主体向度。这"四个向度"又可以进一步归结为"两个层面":客体层面和主体层面。其中,资本逻辑、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以及城市化是马克思分析"空间生产与再生产"问题的"客体层面",而社会新人的"生成"和"显现"则是马克思分析"空间生产与再生产"问题的"主体层面"。"主一客体辩证法"在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体系中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得出的再生产理论,虽然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但是,再生产理论却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是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是更大规模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一般原理,例如  相似文献   

4.
从推动资本运动的角度考察,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可以为江苏经济的量的扩张提供新机遇。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规模的扩张即整个经济的量的扩张取决于社会总资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就是从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对立统一中来阐述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实现条件和比例关系的理论。它的内容主要是在《资本论》第二卷论述的。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时,把社会再生产区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并且论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简单再生产不仅是一个理论的“抽象”,而且是扩大再生产的一个“现实因素”,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也就是说,没有简单再生产,就不可能有扩  相似文献   

7.
了解一点有关再生产理论的发展史的知识,特别是古典学派中魁奈的再生产理论的特点及其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科学体系不无益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发展,从1758年法国古典经济学家魁奈的《经济表》问世到1885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发表,其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以魁奈为首的法国重农学派再生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再生产理论的创始时期;从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和市场之矛盾,为再生产理论的没落时期;从马克思研究市场问题起到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发表,为再生产理论的创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时候,把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及其相互关系,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同任何社会再生产一样,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也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研究它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论》第2卷第三篇中,第二十章和第二十一章提出的再生产图式理论是《资本论》第二卷的核心内容,构成了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流通过程的主要理论。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理论是关于两大部类产品供给结构比例、产品供给结构与技术供给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对于我国现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供给问题的实质是生产问题,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调结构。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是现阶段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运用《资本论》第2卷中的再生产图式理论来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我国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社会再生产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之间寻求再平衡的必然结果;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揭示了资本运动存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循环,判断外资的运动是国内循环还是国际循环的标准,在于运动的过程和环节主要在国内还是主要在国外;马克思关于三种资本形式并存和继起的原理揭示了“畅通”是实现资本循环的条件,外资是畅通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重要纽带。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外资逐步转向并形成以参与国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并提出了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发挥外资的载体和联动功能,利用外资积极参与国际循环、推动国内循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是对社会资本辩证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它深刻把握了无产阶级社会资本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社会资本与资产阶级社会资本的斗争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理论,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是马克思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重要理论,两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理论联系。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实现和丰富发展的重要理论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均衡与非均衡理论以信用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其构建的总供求和总需求的均衡模型,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和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的必然性。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生、发展和激化客观规律的精辟分析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广泛运用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保持经济总量的供求均衡。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对防范我国泡沫经济的几点启示郭金林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阐述了虚拟资本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至今仍末过时。它对于如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特别是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防范泡沫经济问题,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再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而且还包括精神产品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和整个自然界的再生产,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就是这五种再生产活动的科学概括与抽象。这诸多再生产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决定了我们的经济、社会、人口与自然的发展必须是协调一致与可持续的发展。在今天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可 《岭南学刊》2009,(1):57-61
与西方经济学静态均衡思想不同的是,马克思反对终极的静态均衡,认为资本扩张是由一系列社会累积作用构成的打破静态均衡的推动力量,并由此分析了资本的推动力与社会经济系统中各种趋向于均衡的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生成了社会经济系统的新的均衡。这是一种生成论的均衡观,也是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的良性再生产是成熟的网络公共领域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社会资本再生产是一个“网络—(普遍的互惠)—规范—信任”等要素互构共生的过程,通过建构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和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可以看出,网络公关领域中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是一个网络关系资源极大丰富、规范和信任有待提升的非平面性再生产过程,并且有着不同于西方市民社会的社会资本再生产运作逻辑.从虚拟社区、紧密网络、网络规范、社会认同建设的角度可以实现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资本的良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一、积累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特征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扩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它说明,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个人消费,而是要把其中一部分积累起来,作为追加的资本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18.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萌芽和存在于几个社会形态 ,至今正活跃于资本主义社会和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认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 ,对于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资本的存在与发展问题 ,科学地建设社会主义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怀涛 《求索》2010,(12):109-111
马克思的三大拜物教批判话语的逻辑递升基于商品、货币、资本经济范畴的演变。他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述了商品、货币、资本范畴的演变的历史与逻辑,为我们科学地理解拜物教批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表明,每当社会主义经济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时,都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我国的情况来说,六十年代初期的经济大调整时期,就是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作为指导的,一九七八年以来的第二次大调整也是如此。但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