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雪梅 《传承》2011,(23):55-57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实现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贴近生活实际,满足大众需要,语言通俗化、形象化,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世界"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仅仅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化的手段为群众所接受,更为重要的是深入群众的生活世界,关注现实生活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回归生活世界,需要确立人民群众在理论大众化过程中的实践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受动的理论接受方式,并且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层面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姜洁晶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9):41-42,4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台有三个层面: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人民群众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这三个层面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的,有着密切联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把握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围绕这三个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的贡献欧炯明艾思奇同志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是艾思奇同志哲学活动和哲学贡献的一个突出方面。在中国现...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以指导大众化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吸引大众,着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践造福大众,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苗瑞丹 《前沿》2011,(12):62-64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开创性探索和重要贡献。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探索宣传方式的通俗化和多样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这些探索对于当今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方刘 《岭南学刊》2010,(2):25-28,129
总结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在内容上,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二是在对象上,要以农民为主;三是在学科上,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四是在形式上,要使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五是在手段上,要实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丰富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项极其重大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是这项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蕴涵着"化大众"与"大众化"的辩证统一。他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要从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中获取教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60多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和批判性与引领性统一等基本特征,其基本经验主要有: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大众化的整合力;二是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增强大众化的认同力;三是推进理论通俗化,增强大众化的吸引力;四是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大众化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孙玲  ;曾竞松 《人民论坛》2010,(10):214-215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在。在思想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理论创新的探索凸显出紧迫性。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具体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生动化、通俗化,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性化等,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践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主要有理论教育、宣传普及、制度规约、政策路径、心理影响、传媒渗透、实践认知、典型引领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把握和处理好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通俗化、科学化、学理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袁杰 《长江论坛》2011,(1):13-16
马克思主义语言的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决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本人就擅于根据表达各种不同情感的需要贴切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与写作手法,从而使他深邃的思想以清新明快、简洁流畅、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语言得到完美的体现,并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马克思主义语言的通俗化对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顺利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视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点,注重理论实现形式的通俗化。同时,要加强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和宣传队伍,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4.
饶华 《人民论坛》2012,(35):222-223
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年群体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向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面向青年群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根据青年群体的特点,采用内容通俗化、形式多样化等方式,使理论广泛而深入地扎根于青年群体心中。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两个过程的统一:一个是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来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即理论具体化的过程;一个是将马克  相似文献   

16.
人民群众往往容易接受和理解通俗易懂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没有大众化的理论作支撑很难取得实效。毛泽东同志运用传统的成语典故、人民群众实践语言、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探讨了文化领域的功能、方针、继承等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进行了通俗化的演绎和表达,形成了大众化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张尚成 《思想战线》2013,(Z1):155-158
艾思奇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通俗的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艾思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著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现实化、通俗化、时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说服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力的基本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说服力的队伍和探寻科学的说服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力转化为大众化的现实途径。只有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说服力,并遵循一定的说服程序和规律,才能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要在通俗化、形象化、现代化上下功夫,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霞 《前沿》2010,(11):22-24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重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以大众语言增强科学理论的吸引力、亲和力和穿透力。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成为代表大众的根本利益、融人大众的思想情感、激发大众的创造力量的伟大理论,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成为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特质集中表现为:学理化与通俗化的统一、灌输性与感染性的统一、意识形态性与现实利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