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选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必然的选择,这主要是由特定历史条件和国情所制约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必然要在特定历史条件和国情的制约下选择发展模式和运行模式。这种模式反过来又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与否及实现程度。节约型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模式和运行模式。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目标又是手段。在手段意义上,节约型社会作为发展模式和运行模式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手段。建设节约型社会也…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底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秀媚 《岭南学刊》2004,42(4):20-24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以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既造成对自然的破坏,也造成对人的本质的背弃。以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人本科学主义为哲学基础,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3.
邓衍义  饶运章 《前沿》2010,(2):183-185,167
给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权利,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有利于增强高等教育的市场适应性。本文提出二次选择艰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要求渴望、教学条件具备、国家社会需要、学校决策支持的;分析了二次选择艰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了二次选择艰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方法以及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相对性特点从人类诞生以来,人本身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着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但是,从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来看,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受制于自然和社会两大因素。因此,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相对于那个时代、阶段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技术等发展的程度,不可能超越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2.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模式特点,不同社会、不同时代可以分别选择适合自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社会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社会发展并不具有先验的自明性和自足性,并不自然地导向社会和谐。它必须被"合理性"所规定、所限定,才能实现与社会和谐的统一。因此,社会和谐只能存在并实现于社会的合理发展之中,亦即人的合理实践方式之中。合理的实践活动和合理的社会发展方式在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它通过"两次提升"的"两个和解"过程来实现,而"整体"性发展、"选择"性发展、"适度"性发展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张宏程 《前沿》2011,(2):94-97
"中国模式"的提出,引起了学界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前提是首先要正确区分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不等同于真理、规律本身,它实质上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应用和实现形式。将二者在性质、特点、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区分开是必要的,这种区分是我们理解社会发展模式多样性的关键,有助于我们避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也有助于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7.
李谧  唐伟 《前沿》2010,(2):42-46
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当代西方社会乃至全球社会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对现代化发展进行反思,我们觉得风险社会是现代性的外化形态,资本逻辑构成了风险社会的内在驱动力。因此,须从风险社会的渊薮出发,扬弃资本逻辑,重建资本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关系,才能真正打破资本逻辑发展模式对个性的压抑,并克服其所造成的人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图景。  相似文献   

8.
倪琳 《理论月刊》2013,(3):142-144,92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期,随着经济规模不断增长,消费加速升级,我国现行消费模式加剧了人与资源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严重影响.建设“两型社会”,既需要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需要消费模式的变迁.本文界定了生态消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两型社会”的含义,探讨了生态消费模式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视阈下我国当前消费模式的状态,本文提出了如何加快构建生态消费模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曹国芳 《湖湘论坛》2010,23(2):51-54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传统工业文明模式下人类人文问题的凸显而提出的新文明理念,它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极为重视发展的价值及其实现,将发展与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直接联系起来,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协调,其根本旨意就是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因而具有十分深刻而丰厚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0.
王军 《岭南学刊》2003,(2):49-52
社会发展问题离不开对人自身问题的思考。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方式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模式。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人与社会的关系,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人自身思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并力求总结出科学合理的社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峰 《中国青年研究》2023,(11):109-118+89
从“青年震荡”到“哥布林模式”,欧洲青年的社会参与与欧洲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一起发生了共振,其背后是欧洲社会发展危机的长期化、持续化。一方面,更多的欧洲青年从价值观到行为模式,倾向于极右翼等激进政治思想,渴求以“青年震荡”带来“改变”;另一方面,“哥布林模式”下的“躺平”成为欧洲青年新的行为选择。这些所折射的是欧洲社会日益固化的社会阶层和利益格局,所反映的是欧洲日益陷入的复合危机。欧洲青年正常的社会参与渠道受阻,社会排斥和各种“隐性”的社会屏蔽无处不在,加重了欧洲青年可能的未来选择和人生发展规划。这也让曾经被欧洲人引以为傲的欧洲社会发展模式失去了往昔的光泽,其教训值得反思,要努力为青年创造更好的发展未来,促进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正态循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是关于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交往中实现全面发展、彻底解放和自由飞跃的最高价值目标的构想。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因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构建社会和谐过程是理想与信念、历史与选择、现实与价值的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全面发展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琴  杨翠迎 《求索》2011,(9):70-72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研究过程与成果,重点就建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定量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以及改革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总结与评析,并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社会的整合有自身的先进性优势,其社会整合模式的选择包括市场整合模式选择、法律整合模式选择、中间组织的整合模式选择、社区整合模式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机制是一个链式结构,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发挥党委领导核心的地位、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社会组织协同的功能和公民广泛参与的共治作用,建构对社会整合的价值认同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获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循环经济哲学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的重要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视经济与环境系统不可调和的传统理念,旨在追求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统一,实现了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辩证扬弃。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精神,表现为:在敬畏和尊重自然中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改造和征服自然中追求社会和人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哲学精神体现其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李青 《长白学刊》2003,(3):50-52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人际关系的构成与交换的竞争过程是社会理性选择的统一结果。这种观点把社会利益的分配看作是选择外的变量关系,把人的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关系简单化。事实上,社会理性选择应该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基础、交往中的平衡关系,以及个体效用实现的满足度。  相似文献   

17.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雨 《中国妇运》2003,(4):34-35
可持续发展是区别于现有发展模式的全新发展模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从最初对环境的关注、对自然的关注逐步转向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的关注,最终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形成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重视自然资源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资源,通过以自然资源为主导的物质、转变向以社会资源为主导的物质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现转变的关键。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资本的积聚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山东模式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学习与实践》2008,(12):134-139
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模式选择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对西方国家成熟的农保制度进行了比较及借鉴,提出我国目前应选择部分积累作为农保的筹集资金模式,选择市场化管理与专家理财相结合作为运营模式,实现从国家经营向基金管理公司经营的转变,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组织机构,选择适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领域和方式,以及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然而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过于注重G D PFU增长的片面发展情形,这种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必然要被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取代,科学的发展应该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发展,是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程宇 《长白学刊》2008,(2):84-86
西方社会在自由选择分配、正义的制度分配以及效率可能性等不同层面上,针对社会分配提出了各自的效率-平等评价模式,即边沁模式、罗尔斯模式和中间模式。通过对三种不同分配模式的比较发现:社会分配方式的选择,不仅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也取决于文化和大众的认同及制度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