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的城市精神。经历了时代变迁,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宽广的胸怀、高速健康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从业人员慕名而来、融入其中、参与建设。企业如何在新形势、大背景下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思维,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肖淇 《今日上海》2009,(8):34-35
可以预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呈现的远不止是一场汇聚世界各国文化、展示全球创造精华的盛会,其效应更将影响上海未来的发展。近日,上海借“世博东风”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创意之都”的称号。“创意之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它强调消费引导经济、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磊 《中国减灾》2010,(10):20-22
城市是一个有机复合体,每个人对城市有着不同的理解。纵观中外城市的构成,除了通常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外,还越来越强调与城市高速发展“快跑”中凸显出的安全防灾文化。虽然说优秀的建筑可以“点亮”一座城市,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海》2010,(9):8-10
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百余年间建成的历史建筑,奠定了今天上海中心城区的基本空间格局和风貌景观。这些历史建筑所汇集的东西方的建筑文化,是上海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见证。1986年,国务院批准上海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多年来上海致力于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包括“保护建筑”、“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风貌保护道路”三种对象。  相似文献   

5.
“一座城市的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这是南昌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梅联华在《对挖掘南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思考》一文中的开头语。  相似文献   

6.
现代都市,是从人类社会的村落、集镇一路走来的,它是人类文化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晶.纵观上海的历史发展,它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说的是一个由小渔村迅速崛起的城市,其悠久的崧泽古文化、福泉山文化、青龙港文化等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灵魂和根基.古上海的文化高地与世博会的主题实践,是一脉相承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崧泽文化的弘扬、海派文化的创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曹琪 《今日上海》2011,(4):40-41
2011年不仅是开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更是上海各区县着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地处上海西北的普陀区明确提出,将深化完善原来的“三片五区”战略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片区”的发展新布局,“一心”即真如城市副中心,“两轴”指中环产业集聚轴、苏州河文化创意轴,“三片区”指南片区(商贸核心承载片)、西片区(产业创新拓展片)、东片区(生活配套服务片)。其中,作为普陀区的第二大经济体,长寿路街道的功能定位也由“综合服务带”进一步提升为“文化商贸服务带”,迈出了“十二五”发展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8.
你是否知道这样一座古老却始终生机勃勃的城市——扬外。它是一座融自然景观与千年文化积累和沉淀的人文名城。2500年的历史勾勒出灿烂辉煌的过去,描绘着跨越发展的未来。它是一座生态优良、环境秀美的宜居名城。城市苍穹下的“水和绿”再次印证了“绿杨城郭是扬州”、  相似文献   

9.
上海这座城市的基石在街道,在里弄,在广大市民居住的社区。街道社区,可以说是上海这座城市健康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是它们,保持了上海的城市繁荣与社会稳定。而这些“细胞”之所以展现蓬勃生机,离不开社区党建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今年夏天,由上海博物馆和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新西兰土著毛利文化大展“毛利人的世界”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这是继2009年合作举办“帝王之龙:上海博物馆珍藏展”之后,为进一步促进达尼丁和上海这两座姐妹城市的友好关系,两馆再度联手,为中国观众呈上一场展现新西兰毛利人历史与文化的展览。  相似文献   

11.
排堵保畅,是每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众人关注的话题,在上海,也是人大代表们十分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少人大代表利用书面意见的方式,将自己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排堵保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直接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卢鹤鸣就是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他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探析与建议”的书面意见.是以课题的形式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当前城市道路发展的“人、车、路、环境”等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吴国荣 《前进》2008,(6):29-30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连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一座城市多元的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城市悠久的历史“记忆”和外显的文化标志,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本”。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韵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今天,一个城市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愈丰富完整,也就愈能凸现这个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愈能彰显这个城市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3.
历史风貌是城市文化在城市空间的积淀。上海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树立了“开发是发展、保护是更具文化内涵的发展”的理念,逐步建立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体系,保护了城市历史风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弘扬了都市文化,塑造了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上海支部生活》2013,(1):43-43
本刊讯(记者张蔓蔓)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大量外来从业人员融入上海,参与上海的建设,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企业外来从业人员搭建交流平台,2012年11月2日,徐汇区社区学院、徐汇区总工会、徐汇区斜土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外来从业人员融入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系列研讨会:我与企业共成长”。  相似文献   

15.
王凯 《半月谈》2022,(2):25-27
老城区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强历史街区保护,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是当前各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课题。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老城复兴,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深度挖掘文化资源、讲好历史故事,以产业“搭台”,借文化“唱戏”,全力复兴老城区,营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经典与创新兼具的活力场景,一幅老城区髙质量发展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6.
对一个城市来说,郊区、农村不仅是“城市之肺”,更为城市繁荣提供强大基础支撑。对谋划“十二五”期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上海来说,也情同此理。  相似文献   

17.
<正>户外广告设施和牌匾标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不仅直观反映这座城市的景观风貌,还直观展示这座城市的空间品质,关乎这座城市的“面子”。户外广告设施和牌匾标识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关乎这座城市的“里子”。因此,户外广告设施和牌匾标识就是城市的窗口,确保设施安全有序运行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人民之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8.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展示、提升和塑造上海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特别关注”组织的一组文章,意在从不同角度使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同志及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把握和思考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共同为推动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徐缨 《时事报告》2012,(5):41-43
江苏常州,史称“龙城”,素有“季子故里,诚信常州”的美誉,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工业城市。3000年吴文化的绵延发展,造就了常州人尚德守义、崇文重教的优良品格。近年来,常州市广泛建设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  相似文献   

20.
湖州,走出“倾斜的太湖”本刊记者李建国湖州是浙江省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生活富足的小城,因靠近太湖而得名。今天,距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只有160公里的湖州市正以它高速发展的经济赢得世人瞩目。从竹种园到竹业城“竹文化”是中国比较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